[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养肝就是养命,春季养肝正当时!牢记五大护肝秘笈,肝好百病不侵!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3-02-10 19:03 已读 703 次 1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养肝就是养命,春季养肝正当时!牢记五大护肝秘笈,肝好百病不侵!
养生知识

春季,万物生。




动植物感应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在雨水和阳光的“召唤”下慢慢复苏,开始新的生长周期。




人的身体也要顺应天时来养生,经过一冬的休养和潜藏的人体,趁着春季的阳气升发之势,好好掌握这养肝护肝、祛病防病的好时机。




春天,天地之间阳气升发,人则容易肝火旺。春天人们易于烦躁,发脾气表面上是让别人受气,其实不然,发脾气的人自己受伤最重。肝火一动,气机乱窜,火扰神明,诸脏受病。俗话说“气大伤身”,即是如此。由此也提示我们,春天养肝,是养生的关键。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并称此为“天人合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肝正好是这个特点,肝主生发,也是向上生长的一个过程,所以说春天跟肝是对应的。




春天阳气升腾,万物生发。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如果按五运六气来看,今年是木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同样指出脾土的问题。
会出现什么问题?
《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
人们多患飱泄,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不振,肢体沉重,烦闷抑郁,肠鸣腹胀、四肢肿胀等病。
由于木气太过,导致在本藏经络也会出问题。容易会出现失意,易怒,头昏眩晕,眼黑发花等头部疾病。
《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其病怒”
说明脾土问题是肝引起的,木过旺容易过怒。丁壬化木,壬水又生寅木,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木气太盛。
脾之气在人体主平衡协调,肝气上升太猛,脾之气则无法平衡协调,从而出现气逆、气滞、气胀、气下等各种肝脾不和的症状表现。
这就叫木郁不达。具体症状上面已论述。
木郁不达则要疏肝健脾。



肝真的这么重要?





肝,对脏腑、气血津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保证肝脏本身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办公”的重要条件,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极为重要的一环。

1.  主疏泄




比如说体内的气机、情志的疏泄,当一个人的肝脏功能正常的时候,整个人表现得气志昂扬,精神也比较好,情志也会比较欢乐。但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了压抑,那么人的情绪也不会太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 主藏血




这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会干涩、昏花,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肝主藏血功能的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滋补肝血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改善双目不适。




如果说筋膜失养,那么四肢的关节就会出现拘急、麻木,如果肝血失养影响了女性的胞宫,那么妇女的月经量就会减少,甚至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比如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3. 参与生血




古人认为,肝脏还有一部分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素问 · 六节脏象论》记载:“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张氏医通 · 诸血门》记载:“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春季常不少人都有“春困”的表现,常见困倦无力、昏昏欲睡,早晨闹钟响了多遍也不愿醒来,这正是肝失所养的表现。《黄帝内经》载:肝为罢极之本。“罢”,音同“疲”,说明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春季没有好好养护肝脏,就容易出现“春困”。




为什么春季要养肝?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与四季相对应,五脏也跟自然界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循环。




四季之中,肝脏主四季之首的春季,“五脏应四季” 即四季之中春天属肝,肝外应春天,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春天正是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的季节,与肝相呼应,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季养肝即是应季养生。




四季养生遵循“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将 “肝”明确定义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机,春天阳气升发,既充满希望,也容易出现一些病症:




1、春气内应于肝,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干扰神明,易致失眠;




2、肝气旺盛也使人情绪高亢,易出现烦躁、易怒;




3、原有躁狂症患者易出现激愤、骚动、暴怒等状态;高血压患者易见头晕;




4、阴虚火旺之人易见病情反复;老年人肾根不固,若阳气升发太过,易致阳脱。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节奏过快,肝气郁结,郁结久了之后容易化火。因此,血压升高、乳腺胀痛、月经失调、失眠等是因为肝火引起的不适,在春季尤为常见。




除了常见的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外,春季养生还要注意健脾祛湿,舒肝降火。春季容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而肝气郁结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干扰而得病。




中医讲,肝主疏泄,百病从肝治。春天肝主时,因此,春天是治疗各种与肝主疏泄相关的病症的最佳时间。比如,女性容易出现乳腺增生、痛经、子宫肌瘤;男性出现阳痿、早泄;再如顽固性偏头痛、各种眼病、失眠、抑郁等等,都可在春季借天时而治肝。治肝之法甚多,其核心不外乎两条:温升肝血,助肝疏泄。




春天木旺,由肝主时。平素肝旺之人逢春最需重视养肝,需心情舒畅,少发脾气,以顺肝气之升发。春天过怒,最伤肝气。或肝火上浮而为头晕、耳鸣;或肝气横逆而为脾痛、纳差。肝主疏泄,为气血食湿代谢之动力,肝郁而失疏泄,初则湿聚成痰化饮,久则周身气血失调,痰饮血瘀化成症瘕积聚,故治此首在疏肝。




说说那些耗肝血的习惯





跟古人比起来,现代人的肝血简直被耗得不像话,调查发现,近九成人有伤肝行为。哪些行为是伤肝罪魁祸首?

1. 熬夜




晚上23点~3点正是胆经、肝经当令,睡眠状态下肝胆会自动排毒、调养、修复。这个时段不睡觉或者睡不踏实,那肝血就很难得到充分补养,过度熬夜会让肝脏疲惫不堪,而平时过度劳累会降低免疫力,两者相加对肝脏的损害很大。




子时之后,为丑时,即凌晨1点到3点,由胆经最旺转为肝经最旺。肝藏血,此时人体应处于深度睡眠,才可使肝血推陈出新。另外,人的思维和行动也要靠肝血的支持,丑时入睡可使人体肝气足,从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熬夜者则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所以千万不要熬夜,保持按时睡眠就是最好的养肝。




2. 用眼多,电脑、手机看得多




除了睡觉时间,眼睛几乎不是对着电脑就是盯着手机。专注地看外物时,能量是耗散的。而肝开窍于目,如此肝血日夜得不到休养,眼睛散出去的能量最终耗伤的还是肝。




就会出现:眼睛干涩、红肿、见风流泪、容易犯困、疲劳、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毛病。




3. 负面情绪




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人们容易愤怒、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肝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国外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故大怒易伤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胃失受纳,从而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肝气调顺,脏腑和谐,气血流畅,病不生矣。




4. 过度饮酒




过度饮酒对肝脏的损害很大。




人体90%~95%的解毒工作都由肝脏负责,长期过量饮酒会让肝脏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形成酒精肝,甚至演变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5. 饮食不节制




暴饮暴食以及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这些食物不只对肠胃造成负担,更会过度摄取热量,多余的热量只能转成脂肪、胆固醇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过多的脂肪会将肝细胞包围,细胞无法正常从血液中获得营养,进而因缺血导致脂肪性肝炎。

6. 用药不当




很多现代人忙到没时间看医生,反而自己当医生买药吃,还把止痛药当仙丹一样每天来一颗。要知道“是药三分毒”,你吃下去的药只能靠肝脏来解毒、代谢。




一项研究称,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损害,总体病死率高达50%以上。




研究发现,国内最常见的伤肝用药行为是:同时吃多种感冒药(造成扑热息痛过量)、乱服中草药(过量或错误服药、轻信不靠谱的偏方)、滥用抗生素。




肝不言,如何知其病?





肝主疏泄、藏血,影响着气机升降和血液运行。肝气通达,则身体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




因此,春季养生要点首先要让肝“休息”好。过度劳累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将会有以下表现:

1. 两胁下痛




“胁”是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两胁下痛大多是因为肝气淤滞;严重时还会引起小腹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部经过。

2. 视力模糊




肝开窍于目,如果是平时视力正常,但忽然出现两眼模糊、视物不清,就需要考虑到是否出现肝血不足。




肝经循行于头、耳、胸胁,若眼睛有红血丝,并伴随有眼干、头昏头胀、两耳轰鸣、胸胁胀痛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是否因生活不规律、不良情绪积郁,或者烟酒过度导致的肝火旺。

3. 口苦




口苦属于口味异常,另外还有口甜、口臭、口酸、口咸,甚至口有铁锈味、口有血腥味等,这些都属于口味异常。




肝与胆相表里,如果口中有明显的苦味,并伴有口干舌燥,两胁胀痛,小便短黄等症状,大多是因为肝胆湿热。

4. 面尘脱色,如蒙土状




“面尘脱色”也可理解成贫血似的“脱色”;“如蒙土状”,即脸上没有光泽,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若同时出现两种症状,很有可能是肝血虚的表现。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其对应的功能,肝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解毒”。




肝脏是人体解毒器,却没有痛感神经,所以无论它出了问题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原因。




出了问题,下面18种方法可以直观判断:一起来自测一下吧,如果你也常有这些情况,就要当心护肝了。






肝脏健康自测:




1、无端感到疲倦、烦躁、焦虑忧郁


2、眼睛干涩或者死鱼眼


3、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4、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5、消化不良,腰部赘肉增加


6、睡觉流口水、打呼噜、口臭、口干苦、身体有异味


7、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8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9、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


10、头疼、腿痛、肩酸、腰酸


11、情绪不稳定,脾气特别大


12、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


13、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14、牙龈容易出血,伤口容易化脓


15、夜里睡眠不好,失眠多梦


16、前胸后背有红痣,指甲有明显竖条纹


17、脸庞两边有肝斑


18、乳腺增生和妇科问题痛经手脚发凉,四肢发麻




如果您有1-2种以上的症状,就必须开始调理肝功能了,长期不去调理有可能导致你的肝功能衰竭,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谋虑。




人体的精神活动跟肝密切相关,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藏血,血不养肝,则很容易导致肝脏无法正常代谢。




肝不好的四大危害

1. 肝“苦”毛病多,又黄又丑瘦不了




中医讲,百病之源,根在肝脏。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各个器官无法正常工作。

2. 脸色暗黄,年纪轻轻变成“黄脸婆”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吃进去的喝进去的有毒物质,有损肝脏的药物,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等都必须依靠肝脏来解毒。如果肝脏无法正常排毒,毒素就会滞留在体内,再美的女性也会变成“黄脸婆”。

3. 色斑暗疮此起彼伏,总也消停不了




肝脏负责帮助人体调节气血水液,维持人体代谢正常。




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就不会瘀滞。水液也需要跟随气机流通,气机畅通无阻,水湿就能正常排出体外,脸上也不会长暗疮。

4. 体重居高不下




大家平时吃的这些东西中热量很高,在进入人体后,经过脾胃的消化,一定会被带入肝脏。肝脏一下子分解不了如此多的脂肪,就会留下一部分。




长期下来,肝脏内部堆积的脂肪越来越多,肝脏首先变“胖”了,人也得了脂肪肝。生病了的肝脏不能尽快将废物清除出去,体重也会上升。故在此首要疏肝。




春季如何养肝?





肝属木,应于春。春天肝气升发,当养肝、柔肝、润肝,而不能耗肝、损肝、燥肝。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养好肝,则五脏六腑都会和畅起来。




酒性慓悍滑利,能增湿热,能伤肝气,因此说春天喝酒一定要适量,否则其对肝的伤害甚大。从一日来看,肝应于晨,所以晨起建议喝点姜糖水,这样能温升肝气,利于健康。




春天阳气升发,有人说,应该顺应节气吃一些升发物,这样才是顺应天时。的确,若平素健康无病之人可以按节令调节饮食。但若属易过敏的体质,每逢木气升发病情易见反复。因此逢春需忌辛散升发之类的食物,反而可以吃些酸性收敛的食物。古代大医早已明示,肝德在散,用辛味可助肝之散,用酸味可敛肝之过散。




“春宜养肝”,即春天应调畅肝气,补肝血,滋肝阴。春天肝主时,肝要努力工作,就会因疲劳而生病。因此,春天要养肝。




男女的养肝之法有共同之处,也各有侧重。正确养肝,找准方法很重要,方法对了,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肝肾同源,精血同生




肝肾同源,男人养肾先养肝,中医自古就有“肝肾同源”、“精血同生”的说法,我们认为,男人补肾先养肝。肾虚在中医上有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三种情况,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补肝血。肝血充盈,血液才能顺利转化为肾精,肾精才能充满,肾藏精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可以说,补益肾精的时候应当先补充肝血。需要补肾养肾的多养肝。






2. 以血为本,以血为用




女子以肝为先天,养肝先养血,“女子以肝为先天”,养好肝,就能拥有好气色,好身体。女人一辈子都和血有不解之缘,除了每个月必须来的“好朋友”,之后怀孕、生产,甚至哺乳,女人一生所经历的每一个生理过程都和血息息相关。因此,“女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要想一生健康幸福,就一定要从养血做起,多养肝,补充气血,皮肤轻松就可变的水嫩了。






3. 点按膻中穴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曾提出,司疏泄者,肝也。在春季,肝气升发太过,容易肝气郁结,易烦躁或者郁郁寡欢,失眠多梦,健忘等。长期坚持点按膻中穴,可以起到舒肝解郁的效果。




在空闲时间,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拇指关节,点、按、揉我们的膻中穴,位置就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正中间处。起初会有一点痛,随着点按揉后,疼痛会逐渐消散。






4. 拨动心包经




把双手臂打开,在腋窝中间可摸到一根大筋,就是我们的心包经。我们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去来回拨动它,直至疼痛减轻。对侧也是同样。




这个动作,常见坚持除了能改善睡眠质量外,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缓解胸闷憋气、心慌气短等不适。






5. 保持心情舒畅




古云“百病生于气”,“怒伤肝”, “大动肝火最伤身”,言明肝脏的健康与否和情绪是有直接关系的。易怒或忧郁会伤肝气,久而久之,可诱发肝病或加重原有的肝病。肝病常见的症状有易烦躁易怒、眼干耳鸣、口干口苦、肝区胀痛、食欲不振等。




所以养肝第一步就是保持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则肝的疏泄功能就正常,气血调和,肝气顺达。养肝护肝在春季就要注意调节情绪。“人和百福生”,避免“怒发冲冠”,这个在中医里被归类为“肝火上升”、“肝火旺盛”、“万病气上来”, 我们要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


6. 早睡早起,多运动




《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人卧血归于肝”,肝有藏血的功能。春季应“夜卧早起”意思是说春季应该入夜即睡觉,早些起身。“被发缓形”意思就是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散步。




“春主风,动为基础”。“累”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规律作息。尽量十一点前入眠,让肝能养血,血足则肝和;让肝能够自觉清除疲劳。所以春季宜早睡早起,多到户外运动,运动能生阳通阳,故有“踏春”“春游”之说。起居有常,历来视为养生之首位。立春之后,夜渐短,日渐长,属阳长而阴消。故秋冬宜养阴,春夏宜养阳。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