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武汉设计院院长移民美国,2021年一家惨死在地下室,女儿患自闭症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12-21 11:12 已读 10938 次 1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武汉设计院院长移民美国,2021年一家惨死在地下室,女儿患自闭症
原创2022-05-21 22:43·Linda时光之心

“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改革开放后,每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涌现美国留学,


其中包括不少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不少人去了美国深造后,会留在那里。


早些年,中国的收入与美国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于是,为了追寻美好的物质生活,许多人都希望能拿到美国的绿卡。


不可否认,一些华人在美国的确取得了不错的事业成就,有些当上了教授,有些经商取得了成就,过上了比较体面的生活。


但其实也有一些华人,在美国生活状况很不好,只是平时没有人关注而已,毕竟落魄的人,哪里有什么人来关注呢?


如果不是一场罕见的飓风暴雨,在美国的华人冷鸿升几乎要被大家所遗忘了。


即使是在美国的华人圈子,也不知道冷鸿升一家,住在纽约一个狭小而阴冷的地下室里。


冷鸿升绝不是平庸之辈,去美国前,他曾在国内武汉一家设计院担任院长。

2021年8月29日,美国遭受了飓风“艾达”的冲击,飓风不仅带来了威力十足的强风,还带来了连续的暴雨。

到了9月2日,纽约的街头一片冷寂,街道上冷冷清清。

连续暴雨引发了纽约的城市内涝,街道上四处可见比较深的积水。


街道上情况如此,地下室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许多人家地下室都是汪洋一片。

纽约警察在巡查时,发现水中有三个人浮出水面,据推测应该是从一旁的地下室冲上来的。警察立即查明这三名死者的身份,经过确认:


这三个人都是中国人,而且是一家三口!


其中一名男性成员年龄比较大,已经白发苍苍。


通过了解,这位老者名叫冷鸿升,已经84岁,


年长的女性名叫沈爱华,是冷鸿升的妻子,


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女儿,31岁,患有自闭症。


一连几天,警方都没有找到冷鸿升其他亲人的信息,也没有任何人前去认领尸体。

图5

冷鸿升一家三口的遗体就这样孤孤单单地停放在停尸房里。


这时,《世界日报》上刊登了遇难者名单,当时,美国有个湖北同乡会,会长叫张德超。


他前往警方认领了冷鸿升一家的尸体,之后他才得知冷鸿升来美国前,曾在武汉担任设计院院长。

对冷鸿升一家的遭遇,张德超感到十分难过,如果他们一家不是住在地下室,完全是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的。


此后,冷鸿升一家的情况,开始被美国的华人圈里所熟知。


冷鸿升在移民去美国前,曾在武汉设计院担任院长,他是早期的大学生,学的是水利工程。

照说,在国内担任设计院院长,应该能力、经济方面都不错,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冷鸿升1939年出生于辽宁营口,父亲经商,所以家境很优渥。


他出生后,为了安全,父亲带着一家人到武汉经商和定居。

冷鸿升从小爱画画,很有艺术天分,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武汉水利部门工作。


50年代,新中国百业待兴,各个领域急需人才,大学毕业生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因为他得到了重用,在武汉的水利部门当高级设计师。

他在事业上非常投入,下班后,又常常沉迷于画画。


一不小心,他直到40多岁还是单身,婚事被一拖再拖。


直到80年代末,有一个女孩让冷鸿升动了心,他当时也想安定下来了。


这个女孩名叫沈爱华,她比冷鸿升小20多岁,但是她对有艺术气息的冷鸿升非常崇拜,最后不顾家里的反对,嫁给了冷鸿升。


1990年,两人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此时的冷鸿升已经51岁了,算是老来得子,他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小名叫冷冷。


女儿出生后不久,他也当上了武汉某设计院总院长。


90年代,水利工程蓬勃发展,他领导的设计院,活多得都接不过来。


他的工资和各种奖金加起来,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上万元。

90年代月收入一万,那是非常可观的了,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


他收入这么高,就让妻子别去上班了,专职在家带娃, 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腰包鼓起来后,他开始收藏一些字画,经常欣赏一些艺术作品。相比国内的绘画,他更喜欢西洋的油画。


冷鸿升一门心思投入到事业以及自己的爱好上,他经常在下班后,一个人待在办公室研究一些艺术品。


家里的事情、孩子的教育,他基本不插手,都是妻子一个人在忙碌。

冷鸿升的女儿长到两三岁后,就发现与别的孩子不同,不爱讲话,喜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还有自闭症儿童的刻板动作。


也就是说,女儿患有自闭症。


但是,当时国内对这方面的诊断还比较落后,更别提治疗手段了。


因为女儿患有自闭症,冷鸿升将责任推到妻子身上,怪妻子没有好好照顾孩子。


但他对这些视而不见,妻子多次提醒,他也充耳不闻,一心扑在艺术上面。

2000年,冷鸿升评职称失败,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本来以为稳稳当当的。


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他办了张旅游签证,去美国旅游。


他参加了一个前往美国的旅行团。


但是,在美国游玩了几天后 ,他见识了美国的先进与发达,他很兴奋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不回中国,他要待在美国!他要加入美国籍!


刚到美国那会,他受到了不少美国机构的热情接待。


当时,他是一个在业内很有名气的学者,又是设计院的院长,美国一些机构希望透过他了解中国国内水利项目的科研成果和相关工程。


也就是说,美国一些人员的善意与热情,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


但是,冷鸿升此时没有认识到这点,他本来在国内因为评职称的事情很不开心,如果能到美国发展,他觉得都会好很多。


此后,有人给他支招,那就是他可以以政治庇护为理由,申请留在美国。


冷鸿升声称自己在种族、宗教等方面在中国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的迫害,最终在教会友人的帮助下,他顺利地获得了美国绿卡。



可以说,在申请入美国籍的时候,他还是信心满满的。他以为很快就能在美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当冷鸿升滞留美国不回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整个设计院一开始是无比震惊!


他可是设计院的院长啊,院长都跑到美国,那下面的人咋想?

于是,组织也停了他的全部待遇,取消了他的一切荣誉。


起初,美国一些人对冷鸿升非常热情,邀请他参加一个级别比较高的研讨会和交流会,还尊称他为冷院长。


每次参加完交流会,还会收到礼物。


如果是参加为期几天的研讨会,组织方定的酒店也非常高级。


但其实 ,这只是美国一些机构的糖衣炮弹而已,是那些朋友希望从他这里获得一些国内的工作机密。

而且一些美国的朋友还邀请冷鸿升在一些平台,发表言论或者是写点小作文,中心思想无非就是:


美国非常先进,而中国很多地方不合理、很落后。


冷鸿升也非常配合 ,他也希望这些机构能给他介绍一个高薪的工作机会。


但是,让冷鸿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在他积极配合美方做了诋毁中国,赞誉美国的事情后,他就被抛弃了。


此后,没有人再来找他,更没帮他介绍工作机会,也没有为他提供过任何帮助。


美国的消费很高,他带的钱,根本不经用,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利用自己的长项,在街头摆了一个画摊,希望能靠卖画赚点生活费。


但就连这个愿望,也很快落空了。

他画的画,根本无人问津。也许是画艺的问题,也许是美国人的审美与国人不同。


为了省钱,他搬到一个地下室住,终日不见阳光、潮湿、阴冷,时间长了,有一种霉味,这对健康其实很不利。


但为了省钱,别无选择。


美国的新鲜食物都卖得比较贵,当时他已经过了60岁,英语也不够流利,即使是去餐厅打工,都没人要。


因为此前没有在美国交过任何保险,所以他无法享受美国的一些福利,有时身体不舒服无,他都是硬扛着,以为上医院,其实是太贵了。

此时,他才回想起,原来自己在国内的生活是多么好。


住的是国家分配的房子,宽敞而明亮,阳光充足,有时坐在阳台上可以享受日光浴。


吃的方面,各种新鲜蔬菜、水果、肉类,品种丰富,而且从不考虑价格。


但是,在美国超市买东西,他只能选择打折的,最便宜的。


在冷鸿升在美国备受煎熬的时候,妻子沈爱华在国内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经济方面国家停发了冷鸿升的工资,多年没有工作的她,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找零工做。


另外,因为丈夫叛逃,许多人在背后骂她的丈夫是卖国贼。


还有,女儿冷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夫妻就这么一直分居着,冷鸿升曾经很久都不写信回来,当然也没钱寄回来,沈爱华为了生计,也是忙得团团转。


到了2014年,冷鸿升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已经75岁了。


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人到了老年,越发渴望亲人的陪伴。他给妻子写信:


“美国这边对于自闭症的治疗 ,走在国际前列。


你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带上钱,和女儿一起来美国生活吧!”


他还写道:“在美国,各方面都比国内要强很多,生活品质要高很多。”


妻子看了他的信,满怀期望,希望女儿的病能在美国治愈,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其实,他在美国这些年,生活很不好,经济来源非常有限:


有时,他会写一些抹黑中国的文章,会有一点稿费,但这个根本不够维持生活。


运气好的时候,他可以在一些中餐馆找到一点活干,而且需要老板人很多,不嫌弃他手脚慢。


很多时候,他会从垃圾堆里捡一些塑料瓶,和可以二次回收的物品拿去卖钱。



等沈爱华带着女儿到了美国后,她才了解到冷鸿升在美国的真实生活。


这与他描述的情形大相径庭。

但是,已经卖掉了国内的房产,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沈爱华经常对冷鸿升的一个华人邻居说:


“我为什么要来到美国?住得又这么差!


早知如此,待在国内,比这里强多了!”

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那间不足20平米的地下室里,


距离地面至少有一米深,终日不见阳光、阴冷而潮湿。

沈爱华带去的钱,按照美国的物价,支撑不了多久。


沈爱华为了赚钱给女儿治病,她去医院当兼职护工,非常辛苦,而且她的英语很差,这导致后面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


为了生活,她开始跟着冷鸿升一起捡拾垃圾,靠卖废品为生。

女儿因为身体原因,在朋友的帮助下,申请到了低保与基本的福利。


一家人主要是靠这个生活,还要给冷冷买药。


经过治疗,冷冷的自闭症没有得到好转,因为语言不通,又住在地下室,她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而且 地下室的潮湿、阴冷,让她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很多。


但在纽约,他们根本租不起地面的公寓,他们一家人只能蜗居在地下室里,


在他们遭遇那场“残忍”的暴风雨时,他们已经在那个不足20平方米的地下室,住了整整6年。



2021年8月29日,美国遭受了飓风“艾达”的肆虐,这场飓风是美国近些年来遭受的最大飓风之一,暴雨非常凶猛。


很快,积水滔滔不绝,许多地方都淹没了。


当天夜里,当他们熟睡后,积水突然暴增,冲进地下室,没过头顶。


冷鸿升已经84岁,行动已经不便,而女儿有自闭症,反应比较迟缓,


妻子沈爱华在被淹没时醒了,但她无法逃出去,而且她希望带女儿出去,所以耽误了宝贵的逃离时间。


最终,一家三口都淹死在地下室,尸体直到9月2日才被冲到地面,这才被警察发现。

因为亲人无法到美国参加葬礼,他在美国的几个打过交道的华人朋友,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默默地缅怀。


为他们一家人的遭遇感到惋惜和痛心。


冷鸿升因为在国内一直是顺风顺水,事业也发展得很好,他其实骨子里很清高。


他到了美国起初被热情接待,后来价值被榨干后,他被冷落,他的内心此时明白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他曾经说的称赞美国、诋毁中国的言论,早已传播出去。


此后,他开始以捡垃圾卖废品为生,他也不愿意参加任何华人圈子的聚会了,因为自己实在混得太差,不好意思。


他平时基本上没有朋友,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但也很少见面,有时靠发邮件来联系。


为数不多的朋友,只知道他在纽约租房住,具体住在哪里,也不是很清楚。



冷鸿升如果一家三口待在国内,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也许没有机会住上美国那种漂亮的大别墅,


但至少会有一个温暖、明亮的家,


女儿可以在充满阳光的家里生活,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


冷鸿升也会享受国内干部退休待遇,一家人可以过着富足而温暖的日子。


但是,他的一个决定,让他的余生都在为此买单。


不仅如此,他的妻子和女儿到了美国也遭罪,只能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

也许到了人生最后几年,冷鸿升已经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没有回头路,当他发表诋毁中国的言论那一刻开始,他已经站在了祖国的对立面。


他在国内辛苦打拼了几十年的东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本来他希望在美国开启更加美好的篇章,但没想,美国不是天堂,美国更加现实!竞争更加残酷!


他的价值被榨干后,被弃之一边,只能靠捡垃圾生活,可悲可叹。




冷鸿升犯的错,在于他当时只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没有看到本质所在。


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看到了表层而已,真正的本质被蒙上了面纱。


应了那句: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如果他不是被当初美国人对他的热情迷惑了,不是被美国繁荣的表象给迷惑了,他也不至于落到最后这般悲惨!


可怜了他的女儿,本来是投胎在一个有文化的富裕人家,没想结局这么惨。


近些年,不少在国外的留学生,在毕业后都选择回国发展,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如今祖国也有很多机会,而且,在自己的祖国,更能获得资源支持。


但愿每个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爱国心。祖国,是一个很深情的词语。


也希望中国也越来越富强,这样,身为中国人,就无需羡慕其他发达国家,在自己国家就可以安居乐业。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