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疫情3年,你一定要明白的几条定律

送交者: thegnailer[♂★★声望品衔9★★♂] 于 2022-05-23 18:45 已读 527 次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疫情3年,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很多改变。




比如,




以前外出说走就走,现在走哪要戴口罩;




从前无论到哪自由进出,现在却要出示健康码。




外界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世界内部的运行规律始终没有改变。




新冠3年,明白这4条定律,你就读懂了疫情中的很多现象。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与卡尔森是一对好友。




一天,詹姆斯跟卡尔森打赌,说:“我一定会让你养一只鸟。”




卡尔森不相信:“我从来都没有打算要养一只鸟。”




等到卡尔森生日,收到了一份来自詹姆斯的礼物——一只漂亮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立刻明白了詹姆斯的用意,告诉他:“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别费劲了。”




这只鸟笼被放在卡尔森办公室的一角,每当有人进来,都会不约而同地问卡尔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他只好向客人解释,自己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但没有人相信他,纷纷报以怀疑的眼神。




卡尔森最终受不了大家的质疑,自己跑到商店买了一只鸟,养在那只精致的鸟笼里。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拥有一件物品之后,就会不自觉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东西。




疫情之下,人们正在经历一场大型的“鸟笼效应”。




新冠就是那只意外飞来的“鸟笼”。




由于疫情反复,每当所在城市出现病例,就会有市民到超市采购大量生活用品。




我们会看到各大超市被抢购一空,结账队伍排成长龙的景象。




囤积粮食可以理解,有人大量囤积绿叶蔬菜,但是没有冷柜,吃不完的蔬菜最后发霉变坏,只能扔掉。




甚至有人囤积的物品,平时根本用不到。

病毒引发的焦虑,蒙蔽了我们的思考,看到别人疯狂采购,于是我们也跟风照做。




必备物资可以适量准备,“恐慌式囤积”确实没有必要。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陷入“鸟笼式购物”。




原本只想购买一种商品,却不知不觉被人劝说多办了几种会员卡;




本来只准备购入一套运动装,却头脑一热买了不少运动设备,最后又都落灰。




我们总是被别人影响,做出原本并不需要的决定。




想要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首先要识别这种“鸟笼陷阱”。




不在这个“鸟笼”里盲目前行,跳出笼外看问题,才能看清“鸟笼”的目的,拿回属于自己的掌控权。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这个效应,并解释: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指的是在整体环境中,一个微小的变化,也能在整个系统中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引起巨大改变。




蝴蝶效应告诉人们,我们总是对微小的过错不以为意,殊不知巨大的祸患,都是从微小的变化引起的。




刚开始人们都没有重视新冠病毒,以为它只是一场重型流感。




当它开始传播的时候,我们以为它会像2003年SASI病毒一样,几个月就被扑灭;




现在几年过去了,我们仍深受其扰:




病毒不仅在一个地区肆虐,而且传播到全世界的范围,




凭借一己之力,让无数人失去生命,搅动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回溯当初,谁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病毒,竟然产生如此核弹级的能量。

生活中,很多现象也是如此。




身体出现了一点小毛病,刚开始不以为意,后来变成一场大病。




人品上出现了些微瑕疵,并没有加以修正,最后酿成一场大祸。




所有的不幸,在它们没有发生之前,就有迹可循。




聪明人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控制在源头,才能避免人生的多米诺骨效应。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疏忽,小问题,关键时刻它能够使你功亏一篑。




无数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小不妨则乱大谋。




常怀敬畏之心,及时清除隐患,才能避免更大的祸端。

1949年,爱德华墨菲跟他的上司斯内普做过一个火箭减速超重的实验。




由于仪器失灵,导致实验发生严重的事故。




查找原因发现,原来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全部装反了。




这原本是一个常识性的操作,基本不会有人犯错。




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而其中一种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这就是墨菲定律。




疫情之下,我们的防控策略再严格,却总有防不胜防的漏洞。




最近,郑州大学突然爆发的疫情,上了热搜。




5000名学生被隔离,1000人进方舱,导致这一严重疫情的,仅仅是校内一名同学,在封校管控期间,翻墙出校,与朋友见面。




两人在校外吃饭,看电影,吃烧烤,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学校。




回去之后,她没有去核酸筛查,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让自己的室友替她去做核酸,企图瞒报。




期间,这位同学依旧出入校内各种场所。




到了第5天,她终于坚持不下去,高烧39.8度,确诊新冠,但她的任性已经造成严重影响,最后被学校开除学籍。




这位同学肯定想不到,自己的一次任性,却会造成这种结局。




如果当初知道是这个结果,相信她肯定不会肆意妄为。

当我们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却都发生了,这就是墨菲定律的可怕之处。




为了避免风险,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预判这件事最坏的后果,假设后果难以承受,那么最好不要去做。




这就是我们反向利用墨菲定律的过程。




不是所有任性都可以逃避追责,有的放纵会让你付出惨重代价。




学会趋利避害,趋吉避凶,人生才能少一些意外的挫折。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首次提出“熵“的概念,即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那什么是熵增定律?




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没有任何外力干预,那么任何事物的最终结局都是走向混乱。




就像对疫情的态度,不少国家从最开始的严格管控到后来的全面放开,最终导致病毒在整个世界疯狂传播。




以韩国为例:




自从施行躺平政策后,韩国疫情在3月迅速恶化,单日确诊数最高达60万。




截止5月15日,全国累计确诊1778.2061人,累计死亡2.3709万例。




任由疫情发展而不去干预,最后导致疫情大爆发,这就符合熵增定律。




相比国外,国内一直坚守“清零”政策不动摇,采取严格管控,精准防控的策略。




前段时间,奥密克戎攻击上海,每日确诊人数动则大几千,看得人心惊肉跳。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制,昨日(5月20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降低到84例,相信不久之后上海本土确诊就会清零。




面对外部的混乱无序,选择去干预、去对抗,那么就会改变脱离轨道的状态,这就是熵减定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运用到这一规律。




当你暴饮暴食,体重暴增之后,有意识地运动节食,会让你恢复原来的身材;




经历过一段浑浑噩噩的生活,当你开始制定阶段规划,并且认真执行,人生就会停止堕落,有所改变。




懂得熵减定律,你就明白,人生若是一条大船,我们就是船上的舵手。




随波逐流虽然很轻松,但自律的人生会更爽。




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管理自己的欲望,将时间分配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你的人生将会迈向正轨。

爱因斯坦说过:




如果给我一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关于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以解答这个问题。




生而为人,不仅生活在表象里,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如果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抵达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那才是最大的可悲之处。




看清世界的真相,活得足够清醒,你才拥有智慧和胆识,与生活见招拆招。

喜欢thegnail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