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艺术兴趣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古书画:这幅作品,和《清明上河图》有一拼!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2-02-03 5:45 已读 20496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上元灯彩图》266*26cm南京博物馆藏


《上元灯彩图》因长期藏匿民间,近年才浮出水面。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定都南京后,金陵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夫子庙门口自古就是古董市场,街市繁盛景象一直延迄满清,而反映明代金陵本土民俗风情的画卷除有《南都繁会景物图》,已广为人知,但《上元灯彩图》细腻地再现元宵节期间南京老城南灯市与商贸集市盛况,画面集中地画出了中国文人的生活状态,那里面有画廊,有说书人,他们已经开始养水仙花、买假山石、买雨花石、养金鱼、养梅花、养兰花等。不仅成为人们了解明代社会民俗风情的又一重要文献,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金陵本土特色文化的研究内容,完全可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相媲美。

[iframe]"[/iframe]

仇英《观榜图》卷,设色绢本,描金,34.4x6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温馨提示:记得把手机横过来看


《清明上河图》后面长达260多厘米的题跋共14段,由金、元、明三代共13位“读者”撰写(其中明代李东阳撰写了两段)。


第一段的题跋者是金人张著,在题跋中述说了作画者张择端的具体情况,是了解《清明上河图》作者的第一份材料。


第二至第五段的题跋者也都是金代文人,分别为张公药、郦权、王磵和张世积。他们未见过汴京的繁荣,借着对画面的解读来表达怀古之情。


之后第六至第八段的题跋者三位元代文人杨准、刘汉、李祁,他们已不再怀古忧今,而是将关注点放在探寻张择端的作画意图上。


最后六段的题跋者是明代的五位观画者吴宽、李东阳、陆完、冯保、释如寿,他们对画面均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如:吴宽关注的是《清明上河图》稿本问题;李东阳一方面关注画作中反映的民情,另一方面对作画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陆完表达了对《宣和画谱》中不载张择端原因的见解;冯保当时为司礼监太监,他是在皇帝阅览此画时看到的,认为这张画是希世之珍;释如寿则以一首跋诗解读画意。

不过,《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


很多研究一开始认同《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清明时节汴京人的生活。但1981年,宋史学家孔宪易提出异议,他通过研究发现,图上有一些内容,描绘的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象,包括:



第一, 画卷之始有一驴队驮着木炭由小路而来,这说明冬日不久来临,这些木炭是准备过冬御寒用的; 驮炭驴队 第二, 画面上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茄子一类的作物,还有儿童光着上身在街头玩耍,这些不可能出现在清明时节; 第三, 画面有的地方的杨柳枝繁叶茂,有人手持扇子,打赤膊,这些符合秋季的景色; 第四, 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次出现,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时节似乎没有必要戴这些东西。 如果“清明”没有清明时节的含义,那它指的是什么?有为数不少的研究者认为,所谓“清明”既不是节令,也不是地名,应是古代用以称颂“太平盛世”的代名词,意思是有幸生活在清平圣明的好年月……考虑到宋徽宗时,朝廷确实有鼓吹“政治清明”“歌舞升平”的举动,这个说法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赞同。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