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悬疑推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英国恶魔医生谋杀215个病人,最终是什么暴露了他?(part 3)

送交者: thegnailer[♂★★声望品衔9★★♂] 于 2021-06-16 21:49 已读 280 次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动机2:嫉妒




根据第二种说法,希普曼的杀人动机是嫉妒。




从希普曼的早年经历我们能看出,希普曼与母亲关系亲密,而失去母亲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希普曼嫉妒别人的母亲可以活得比自己的母亲更久,甚至在年纪很大时依然保持健康。




这种嫉妒给希普曼带来了极度不平衡感与痛苦,他因此在这些老人身上复制了母亲的死亡场景,希望通过杀死她们,让这些老人的子女也尝尝失去母亲的滋味,并从中得到快乐。




而从希普曼的受害者大部分是独居老人这点出发,也许除了嫉妒,希普曼的谋杀还是一种充满恶意的、自以为是的惩罚行为。




也许希普曼觉得,他曾悉心照料过自己的母亲却依然失去了她,和他对比起来,这些让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子女不够关心他们的母亲,因此不配拥有一名健康的母亲。



(希普曼案件的受害者们)

相比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读显然更有说服力。




这个动机除了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容易嫉妒缺乏共情能力和拥有一种资格感(有资格惩罚他们)的心理特点相符外,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希普曼会选择吗啡作为他的凶器。




不过,虽然希普曼的受害者中80%都是女性,但他依然杀死了40多名男性。因此我认为,嫉妒并不是希普曼唯一的动机。

动机3:增强自我价值感




除了嫉妒,关于希普曼的动机还有另一个解读。




根据第三种解读,希普曼杀死自己的患者是因为这个过程满足了他对自我价值的幻想。




根据这种解读,掌控病人的生死,给自命不凡的希普曼带来了一种凌驾于世俗生活之上的优越感。




谁会死,他们什么时候死,他们死在哪里全都由他来决定。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一种像上帝般的、无所不能的成功感。




与此同时,在病人死亡后,希普曼常常会被视为权威。他会指挥其他人,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家属也依赖他来解释死因。




这进一步满足了他对自我的幻想: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最重要的




顺着第三种解读的思路,希普曼谋杀的行为,更像是对病人价值的一种极端的榨取。




通常来说,他们是他制造“廉价的”赞美,但当这种普通的赞美满足不了他极度膨胀的自我后,他就通过这种毁灭性的手段,从病人身上一次性压榨出巨大的价值,然后抛弃。




根据这个解读,希普曼夺取病人生命的行为,与他对赞美的渴望和自负自傲的态度,有同一个根源:都是为了维护他膨胀而脆弱的自我价值感

动机4:死亡焦虑




除了以上三种对希普曼动机的猜测外,在我看来,希普曼的谋杀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对死亡焦虑的化解手段。




Wapi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为什么有的人会残忍的对待同类。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施虐可能是这类人管理死亡恐惧的手段。对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这里。(小论文 | 为什么有的人会对同类如此残忍?




在这篇文章中,Wapi谈到,这些人对同类施虐的过程,也是他们构筑权力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一种幻觉,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超越了人类这个物种,超越了死亡。




希普曼的谋杀很明显一次次再现了他母亲的死亡过程。这个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强迫性重复”这个心理现象。




有重复性强迫的病人会反复重温一些创伤性经历或体验,或者故意让自己陷入相同的境况。




也许看着母亲饱受癌症折磨最后死亡的经历,给17岁的希普曼造成了强烈的无助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




从这两点出发,我们也许可以这么理解希普曼的谋杀动机:希普曼一次次重现母亲的死亡场景,是一种对死亡焦虑的宣泄。他试图通过掌控病人的生死,来为自己制造一种对死亡的掌控感,从而化解自己面对死亡的焦虑



伪造遗嘱的动机




如果不是因为伪造凯瑟琳的遗嘱,没人知道希普曼会逍遥法外多久。




从表面上看,希普曼伪造凯瑟琳遗嘱的目的,似乎是为了霸占她的财产。但如果真是这样,以希普曼的智商来说,他伪造这份遗嘱的手段未免太糟糕、笨拙了。




因此,在第一阶段希普曼调查报告中,史密斯法官排除了希普曼是为了钱谋杀的可能。她认为,除非希普曼失去了理智,不然他怎么可能相信,这样一份假遗嘱能够达成他的目的。




但史密斯法官也未能找到合理的动机来解释,希普曼为什么要伪造遗嘱。最后,她倾向的结论是,也许潜意识里,希普曼希望能有人阻止自己的谋杀行为。




在这里,我和史密斯法官的看法略有不同。




我认为希普曼笨拙、粗糙的伪造手段,不能证明钱一定不是他的目标,这也可能是因为在连续实施了一系列谋杀并未被发现后,希普曼的心智已经进入了一种失常的状态。




这种心智状态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完成日常社交,不能进行复杂的推理,它影响的只是我们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经陷入过这种状态。比如,因为一个事后看来非常小的问题,而陷入了极度的焦虑。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完全不明白自己昨天晚上为什么那么忧虑。




在这种状态中,虽然我们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却可能因为情绪,做出一些完全不理智的行为。




在我看来,希普曼在犯下200多起谋杀,并反复体验了无所不能的幻想后,心智也许已经陷入了这样一种半失常状态,并失去了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也许可以为我的猜测——希普曼是为了钱谋杀凯瑟琳——提供支撑。




第一,根据第一卷希普曼调查报告指出,希普曼非常渴望升级自己私人诊所的设备。




在案发前,希普曼的私人诊所已经可以媲美一个小型医院了,远超一般的全科医生诊室。




但这没有满足希普曼,为了更进一步升级他的诊室,希普曼设立了一个捐赠箱,鼓励患者为他捐款。




除此之外,他还在诊室贴了一个告示,鼓励患者在他们的遗嘱里为他的诊室留下一小笔遗产。




第二,希普曼在知道某位病人将遗产留给了他后,谋杀了她。




在希普曼3000多位病人中,碧安卡·普姆福特(Bianka Pomfret)曾在一时冲动下立下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遗产全部捐赠给希普曼。




碧安卡出生在德国,与前夫有一个孩子。在70年代末,碧安卡被确诊患有躁郁症。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外,她每周还会去见一次希普曼,和他聊聊天,倾诉自己的烦恼。




据碧安卡的前夫形容,希普曼是碧安卡的重要精神支柱。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碧安卡曾立下遗嘱,把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留给了希普曼(除此之外,她还留下了一小笔钱感谢自己的精神科医生)。




希普曼于1997年12月,案发前6个月杀害了她。




但希普曼不知道,就在他谋杀她的两周前,在前夫的劝说下,这位病人更改了遗嘱,放弃了将所有遗产留给希普曼,而是将遗产留给了她的孩子。




基于这两条信息,我认为希普曼有为了遗产谋杀凯瑟琳的动机,目的正是升级他早已“全副武装”的诊所。而如果这是真的,凯瑟琳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目标。




她高龄、独居、最重要的是富有,而海德镇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小镇,当地居民大部分属于工薪阶层。

之前我提到过每一位医学生在毕业前,都要集体宣誓,承诺自己将会奉献于人类,用自己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自己的职业,并绝不利用自己的知识伤害人权与公义。




希普曼的行为背叛和践踏了这个誓言的每一个字。

(希普曼毕业照)





从表面上看,希普曼礼貌、温和、有才干,但他的行为早已超越了扭曲和疯狂所能形容的极限。




如果希普曼的案子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提示,对我来说它意味着:疯狂并不总伴随着逻辑混乱或者行为异常。




作为一种心智状态,它可以静悄悄地寄生在所有看似正常的人身上。

喜欢thegnail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