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仗打掉10万多发冲锋枪子弹!1937年的晋绥军火力有多强?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6-16 18:44 已读 1241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是由多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以国军为例,有中央军嫡系和旁系部队;在北方有晋绥军、西北军、东北军;在南方有桂军、粤军、滇军、川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杂系军队。

而以我军来说,虽然当时的军队只有数万人,但是细分也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南方红军等不同的系统。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些军队的区别或许只是一个称谓,但实际上在不同系统的军队中,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作战水平等都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以西北军为例,其武器装备一般都不会特别好,但是练兵往往都有一套,基层部队敢于反复突击,且具备较强的战斗力。

而以晋绥军为例,则偏好于防守,但却不擅长进攻;其武器装备的配置比较齐全,且注重在战斗中火力的发挥。

晋绥军当时的作战有两个特点:

第一:炮兵的配属往往比较强,当时10多万人规模的晋绥军有10个炮兵团的番号(炮21团至炮30团),其中9个炮团为实编状态,另有1个炮垒大队顶着第30团的番号,此外阎锡山还亲自掌握一个重炮连和一个野炮营。

上述部队中绝大多数装备的是晋造13式或17式75毫米山炮,一部分装备的是晋造16式105毫米山炮和晋造18式88毫米野炮,另有2门晋造150毫米重榴弹炮。

由于当时东北军炮兵大部已被中央军吸收,因此晋绥军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仅次于中央军的炮兵部队。

而且晋绥军的编制规模远小于中央军,实际上具体到炮兵的配属上,其实反倒要超过中央军的平均水平。

比如在全面抗战初期,晋绥军基本上一个师就能配属一个炮兵团,一个旅能配属一个炮兵营;有特别需要时甚至短期内一个旅配属一个炮兵团,一个团配属一个炮兵营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就使得在全面抗战初期,晋绥军师旅级部队的作战,通常都配属有营级以上的独立炮兵,这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比较罕见的。

晋绥军作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近战火力比较强。

当时晋绥军的武器供应主要依赖太原兵工厂,上述的大量火炮即是出自太原厂之手。而在近战兵器方面,太原兵工厂在1920年代后期便开始大量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月产量高峰时曾达900支,后来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落败后,冲锋枪产量亦可达200支。

据估计,在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中期,晋造汤姆逊冲锋枪的产量大约有40000支,装备到了步兵班一级。

实战中晋绥军的整体战斗力虽然不佳,但是在近战中却时常能以猛烈火力横扫对方,短时间内给对方造成较大伤亡的战例却也不少。

全面抗战前,无论是在军阀混战中还是在晋绥军傅作义部绥远抗战中,都有晋造冲锋枪的使用记录。

到全面抗战爆发时,晋绥军的每个步兵班中,都装备有1支汤姆逊冲锋枪,由班长掌握,每个步兵连便装备有9支冲锋枪。

在晋绥军的勤务人员和炮兵人员中,也装备了一部分冲锋枪,估计晋绥军的每个步兵团中约装备有100余支晋造汤姆逊。

除了晋造汤姆逊外,晋绥军在步兵连一级的轻机枪配置有两种,第一种是轻机枪装备到班,即每个班一挺轻机枪。

作战时,每个步兵班分为两个组,一个是轻机枪组,由班长等5人组成,共计装备1支冲锋枪、1挺轻机枪、2支步枪;另一个组是步枪组,由副班长等9人组成,共计装备9支步枪。

这种配置的晋绥军步兵连火力是相当强的,有9挺轻机枪、9支冲锋枪和约100支步枪。不过晋绥军部队大都有缺额,实际上每个班有14人的情况也不多,一般都会少一两人。

而另外一种步兵连的配置则是轻机枪装备到排,即每个排能有1挺轻机枪,这种配置水平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反倒是比较普遍的。

除了枪械之外,晋绥军大量装备了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晋造手榴弹与晋造冲锋枪在近战中的配合使用战术是非常常见的,两者构成了晋绥军近战火力的中坚。

除了近战武器配置和配属炮兵的情况外,晋绥军还有团属或营属的火力分队,即重机枪和迫击炮的配置。

在有的晋绥军步兵团中,重机枪是装备到营的,即营属重机枪连,一般装备4挺重机枪,迫击炮则单独成连,为团属迫击炮连,一般配备4门炮;而在有的步兵团中,为团直属机炮连,即将重机枪和迫击炮合编为一个连,一般配备有4挺重机枪和2门迫击炮。

在另外的晋绥军步兵团中,一般则是团直属一个重机枪连,装备6挺重机枪,此外团直属一个迫击炮连,装备4门迫击炮;另外团还直属一个工兵连(也称第12连),紧急情况下可当步兵连使用。

所以总的来说,全面抗战初期的晋绥军在步兵连以下近战火力上,在中国军队中是属于中等偏上状态的;在步兵团营火力上,属于一般水准;而在配属炮兵火力上,则属于较高水准。

我们以1937年8月南口战役期间,晋绥军独立步兵第7旅的弹药消耗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下。

晋绥军独立第7旅是在原护路军第3旅基础上改编,并加入了原护路军第2旅一部分后组成的,一共辖3个团,参加南口战役时全旅有军官284人、士兵4622人,合计将近5000人。此数可能是编制兵力,因晋绥军普遍缺编,故而该旅兵力实数应与另一份资料所提及的约4000人相当。

独立第7旅是在8月下旬参战的,大约参战的期限在10天左右,但并非每日都有激烈战斗。

据统计,该旅在参战期间消耗步枪弹154336发、轻机枪弹208114发、重机枪弹67576发、自来得弹342发、信号弹224发、冲锋枪弹102198发、迫击炮弹1189发(注:有山炮兵配属,但没有该部的炮弹消耗资料)。

以此统计来看,晋绥军独立第7旅在10天内的耗弹量达53万余发,其中冲锋枪弹超过10万发、轻机枪弹超过20万发。这个弹药消耗虽然比中央军13军在南口的作战要差一些,但已经比当时很多中国军队要强很多了。

比如不久后编成的八路军129师,全师弹药也才10万多发,名义上2个旅编制内的子弹数不及晋绥军一个独立旅在10天内耗弹量的五分之一多;更不及同样一个师编制的中央军在南口战役弹药消耗的十几分之一。

现在我们谈抗战,很多时候都是脱离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去谈的,其实军队的战术选择和作战的规模层级离不开武器弹药的状况。

比如在全面抗战初期,不少国军杂系部队凭借原有的武器储备,在与日军精锐作战时,尚能一战。但随着这些武器储备的不断损耗,绝大多数杂系军队的军械供给要由老蒋这边来补充,而老蒋对削弱杂牌军向来又是不遗余力,因此在军械供应上就大打折扣。

所以杂系国军到抗战中后期的对日作战积极性和战斗力就大为下降,军械方面的原因便是很重要的要素。

比如以晋绥军来说,其整体战力虽然不佳,但凭借炮兵火力和近战火力,在全面抗战初期也不乏死战战例。但到抗战中期后,火力完全跟不上,战斗力就更要差很多了。

阎老西这种三个鸡蛋跳舞的军阀尚且不谈,就连从晋绥军中分出去的傅作义部,可曾见过其在1940年以后的对日作战又有何出彩表现吗?要是老蒋像补充第5军那样给傅作义敞开了弹药供应,其绥军的对日作战下半场也不至于基本熄火了。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