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景迈到清迈,泰北何时成为泰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10-15 9:40 已读 1731 次 2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最近一直在讲缅甸的那些奇葩事,今天回过头讲泰国,缅甸和泰国两边互相对比,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在中国的明清王朝时期,中南半岛北部有两个号称“百万”的泰人王国。

  一个是百万大象的“兰掌”(中文史书写为:南掌,或揽章),即今天的老挝。

  一个是有百万稻田的“兰纳”,就是今天泰北的清迈清莱为中心。



  我们无须去考证这百万田野以什么为计量单位,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夸张词而已,就如老挝的“兰掌”,并不意味着真有百万头大象和人们一起生活。

 兰纳泰人政权的强大始于公元十三世纪末,一个雄才大略的首领建立了都城,以佛教作为凝聚各族的精神力量,整个王城以佛寺和王宮为中心,从武力到精神层面,一个权威实实在在地立了起来。于是从泰人到很早就在这里生活的土著,都自觉地接受了这个权威的统治。

 这个君主就是曼格莱王。

这个都城的遗址现在叫“允功甘”,曼格莱王经营了七年,发现这里地势较低洼,容易被水淹,后找到一个更好更吉利的地方,于是又在那里建了新都城,直接叫“景迈”。

根据推算,那是公元1296年,所以泰国于1996年在清迈举办东盟运动会来纪念建城七百年。

清迈,当地人包括附近的西双版纳和掸邦景栋等地都习惯叫“景迈”,转成“清迈”是中部泰人的口音了,都是“新城”的意思。



“景迈”转音变“清迈”,和“傣”转音成“泰”是一个道理。但说明北部兰纳人已经融入中部泰人,不再坚持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认可了从属关系。

  而严格来说,近代以前的兰纳和老挝,自古和泰国中部的王朝是一种基本平行的关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属关系。

  因为泰国缅甸各种王朝的统治模式,都是靠军事权威建立起一种进贡,朝拜,和征调的关系,来行使统治,用现代俗语来讲,就是地方都是自治,只要向朝廷进贡和服从征调,就明确了上下级关系。

  没有象中国那样,从朝廷到县,所有的官吏队伍都必须统一管理,这种大一统管理模式,古时候的泰国和缅甸都没有学会,或者说做不到。

  所以在几百年时间里,中部泰王朝,老挝,兰纳,缅甸,掸邦,大大小小的王国或土司,不分种族,不管地域,基本都是在反复争霸中,在“谁强谁是老大”的循环中象水一样往前流动。

  



 
  兰纳在曼格莱王崛起的同时,附近还有两个泰人王国,在冲突和沟通中,曼格莱王和大名鼎鼎的素可泰君主蓝甘亨王、帕尧的安勐王互结友好条约,形同兄弟,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帮助,集结了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

  风风雨雨七百年,清迈至今还是泰国的第二大城市,泰国北部的中心,著名的旅游城市。

三王结盟的雕塑,屹立于清迈市中心,作为早期泰人各王国之间互助合作的典范。但是历史总是在征伐和流血中向前迈进,性格温和慵懒的傣泰民族也不能幸免。

作为东方的中心,华夏的中央王朝自然是“天下的共主”,

所以兰纳在元明时期接受中国朝廷的册封,被称为连他们的国王估计都搞不明白的“八百媳妇宣慰司”。

明朝初年,兰纳地区和正在扩张的西部傣族麓川王国经常冲突,于是明朝庭为了打击麓川,对于比较听话的“八百”采取安抚和拉拢的策略,兰纳也很配合,一方面对明朝廷殷勤朝贡,一方面和周围各勐进行争斗时也毫不手软,在天朝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局面到提洛戛纳王时期发挥到了极致,提洛戛纳国王是兰纳的第十二位国王,在位46年(公元1441---1487年),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几十年的征伐中,打败安南,为明王朝击败一股强劲的反叛势力做出贡献,这事在中国史书有明确记载。

而泰文资料记载提洛戛纳在击败安南后,兰纳的势力达到巅峰,东边保护了琅勃拉邦,西边乘麓川被明朝击败,而缅人还没有强大的空档,将势力延伸到今掸邦北部的惜博,永烩等十几个土司区,俘虏一万多人来充实兰纳的劳动力。北边控制了景龙(西双版纳)和勐勇,将一部分村民俘虏来安置在南奔。

南边素可泰已被阿育他雅取代,双方反复争斗几十年,最后也握手言和。清迈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清迈最后是这样并入泰国的

 

正应了“极盛而衰”的规律,进入十六世纪,兰纳开始走下坡路,而缅人势力崛起,她基本上只能在缅人政权和阿育他雅之间左右摇摆。

1578年横扫整个傣泰地区的缅甸东吁王朝正式控制了清迈,兰纳地区就被置于缅人的统治之下,地位和掸邦各土司差不多。

当然缅甸的征服只是一种宣示主权的行为,因为不是更高文明形态的入侵,所以内部的管理还是要靠兰纳自己的君主来统治,只要在大方向上对缅人服从就可以。

同时明朝廷也放弃了这个听话的大土司。

 “万历十五年(1587年)八百大甸上书请恢复,议未许,后为缅所有”。

 到了清康熙年间《永昌府治》记载这样提到清迈:“夷名景迈。民皆百彝,见客则把手为礼,好佛恶杀。一村一寺,每寺一塔,以万计。名慈悲国。”

 几个关键词:景迈,傣语发音;百彝,指傣族;佛教盛行。

到这时候兰纳已经是个温和的佛教之邦,谁来统治都无所谓了。

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历史走向又发生了变化,阿育他雅被缅甸第二次攻破,但是缅军主力迅速撤回,以应对清朝乾隆皇帝的征讨,暹罗在郑王领导下很快驱逐了留守的缅军,复国成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被缅甸控制了200年的兰纳,贵族戛维腊(即中国史书中的“戛于腊”)等人开始反抗缅甸的统治,在吞武里的帮助下,经多次反复,把缅甸势力赶走,兰纳最终归附暹罗。

但此刻清迈几乎已经是一座荒废的城市,戛维腊等人只好驻扎在“允坝赏”,以此作为军事和行政中心达二十年,进行一项恢复地方发展的行动----通过和平或战争手段把周围人口移到清迈,以泰人特有的幽默将这项行动叫做“捡菜进蓝,抓奴仆进勐”,最远的甚至利用景龙(西双版纳)孟连等中国傣族土司的内乱,多次进攻这些地方,掠夺人口来补充清迈。

西双版纳打络有传说故事:戛维腊的人很聪明狡猾,他们打来的时候,许多村民躲进山里,他们只在水沟的下游放几块竹片,一旦发现竹片沾有洗衣服淌下的污诟,就知道上游有人,于是顺水沟追寻,就能抓到不少村民。




1800年曼谷王朝初期,清迈又恢复成兰纳泰的中心。

随后的200年,泰人的强劲对手缅甸被英国殖民,从此一蹶不振。而泰国利用外交智慧,在西方殖民者中间周旋,最终保持了独立,且很快融入主流世界,一直基本平稳地发展着。

随着铁路和公路修通,经济文化融为一体,原本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兰纳地区,享受到了泰国中部靠海洋贸易带来的种种好处,再加上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和中部泰人同文同种的兰纳泰很自然成了泰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和缅甸想征服掸邦有很大的区别。对比清迈融入中部泰国的历史,不知道缅人有没有受到某些启发?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