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历史并未远去:农民吃起大食堂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08-02 8:36 已读 2477 次 2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历史并未远去:农民吃起大食堂
原创 梅桑榆 好文大家看 2023-08-02 10:04


《历史并未远去》节选——


写给我的同代人及有兴趣了解那段历史的青年们。


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国家的命运又往往决定于某一个人。


——作者


第二章 大跃进运动中的奇观


2.农民吃起大食堂


总铺距黄泥铺很近,父母有时去看祖父,我便随行,有时放假,我也一人步行前往。


有一次,我到三叔家去玩,到了中午,三婶竟不做饭,从锅屋黑黢黢的墙洞里掏出几个大碗和一把筷子,对我说:“大侄子,走,跟我吃大食堂去!”然后将碗筷分发家人,祖父、三叔、堂妹和我,人手一个。我不知大食堂怎么个吃法,不禁好奇,分得碗筷,便兴匆匆随三婶一家人出了门,向大食堂进发。


大食堂在小街南头,三间草房,内无隔墙,成一大通间,里面摆着几张八仙大桌和几张小桌,拐角有一大灶,灶上有铁锅两口,铁锅之大,可以煮下一只全羊,或一头百余斤的整猪。八仙桌上摆着大盆,盆里盛满饭菜。这种盆外侧无釉,为土黄色,粗糙如瓦,其内涂釉,为火红或桔黄色,颇光滑,家乡人因色取名,称其为“黄盆”。那时尚未发明塑料用品,虽有搪瓷盆,但因价昂,农民多不用,家家都用这种赚价的黄盆,用它和面、盛粥盛菜,也有用其洗脸洗脚或当尿盆者。


来大食堂吃饭的人,清一色手拈大碗,其形其色,与三婶家的碗相似。这种大碗的容量,是现在的饭碗三四倍,故称“海碗”。其色灰白,瓷粗釉糙,碗身很厚,虽不美观,但却实用,因而深为农民,特别是吃大食堂的农民所爱。我细看那一个个大碗,有的颇新,有的却豁口或开裂。开裂的碗,打着几个或长或圆的铁钯,陶瓷碗能打钯,也让我感到新奇。后来我一听人说“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话,便油然想起那打着铁钯的大海碗。


就餐者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络绎而来。食堂屋小,不能尽纳,座位有限,转眼客满。后来者并不计较,将大碗盛满干饭,且要“堆尖”(即冒尖),再按上一勺菜,端到墙根或门旁,蹲而食之。门外墙根、树下,也有成排成团的蹲食之客,场面很是壮观。农民在家中吃饭,也爱端碗串门,或蹲在家门口墙根下,与邻人边聊边吃,谈笑间腹饱碗罄。故大伙坐不上座位,并不觉得有何不体面。按照乡下规矩,围桌而食,要分尊卑上下,你谦我让,不免拘谨,往墙根、树下一蹲,反而吃得舒服自在。


大碗的优势,在吃饭时得以充分发挥。一般食量,那一碗冒尖的干饭,可以吃饱。故吃饭时也就非常从容,不必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食量大者,也难吃下两碗,故聪明的人第一次只盛半碗,待饭吃光,再满盛一碗,这样就可免除肚子未饱,锅里饭菜已光的顾虑。他们当然没读过什么“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一手只是吃大食堂得出的经验。


我记不清当时吃的什么菜,只记得饭是用大米和豇豆煮成,名为“豆糜子干饭”,其味颇香。因第一次吃这种干饭,故印象很深。


后来,我还吃过三婶从大食堂带回的白面大馍,个头之大,足有七八两重,即使是饭量大的成年人,也吃不了两个。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时称“共产主义因素”。不但大食堂吃饭不要钱,街上的饭店吃饭也不要钱。本地人或他乡过客,均可入内就餐,饱餐过后,嘴一抹便可走人,以示农民已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天堂,其景况之盛,可谓空前绝后。后来我研读历史时才发现,中国历史上只有隋炀帝在邀请蕃邦首领来朝时,曾有过外宾进饭店吃饭不要钱的诏令。


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随着大饥荒的来临,农民们别说吃干饭大馍,连稀粥都难得喝上。本来可以“放开肚皮吃饭”的大食堂,竟成索命之地。详情容当后表。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