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智库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民国大师】刘海粟:诱奸恩师家丫鬟致死,迷奸师母生子抛弃(上)

送交者: 明豪[♂☆★★★声望勋衔15★★★☆♂] 于 2023-06-11 21:03 已读 2405 次 3赞  

明豪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来源:炎黄春秋史


刘海粟


这是血写的历史,不是小说,殃及了不少人的命运,有的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事情发生在八十多年前,但整个事件,一直延续到刘海粟的寿终正寝。

—九0九年刘海粟从常州逃婚到上海,经人介绍进了周湘创办的布景画傅习所,学生有四十多人,绝大多数是住读生,刘海粟因家在常州,自然是住读生了。那时校长和教师仅周湘一人,学制两年,刘海粟学了十一个月就被除名了。


事情正如八十年代末刘在大陆《人物》杂志发表的题为《老梅香馥自年年——我的爱情生活》一文中所说的:“当时在周湘的布景画传习所读书,我巳认识了不少名家画家和上海名士,文化界、美术界一些朋友对我印象都很好。”(引自该刊四十六至四十七页)几乎与此同时,刘海粟在他所写的纪念徐志摩、陆小曼的文章中也无意透露了当时他在读书时,吃遍了上海的名店酒楼等风流韵事。


刘海粟生活不检被除名


周湘虽在海外漂泊了十年,但回国办学的宗旨依然着眼在“救国”二字上,而不同的只是从过去用政治的形式转移到今天用教育的形式罢了。周湘的此种教育思想,自然与刘海粟当时那种花花公子式、富家子弟般的读书方式格格不入。


他早就觉察刘的行为不轨,几度想把刘“革出教门”,怎碍于介绍人的情面。


此外,大凡教育救国,都必然求才若渴,看到刘年轻有为且有很好的绘画天赋,因此他一面单独地严厉批评他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彻夜不归的不良行为,一面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的作品,藉此教育刘改正缺点,也同时勉励学生们像刘那样出成绩,在绘画的技巧上出灵感,希望他们思路开阔,画路宽广。周就是这样一个在教育上有较丰富经验的正统知识分子。


美术馆乱学一气


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批三千多万元兴建刘海粟美术馆,捐画三百多幅唐末元明皆假,清以来百分之九十是假。


但令人痛心的是刘所采取的办法是韬讳之计,他把老师苦口婆心的批评转为仇恨,表面上说要认真改过,暗地里却记恨在心。


不仅这样,在生活上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结识“名画家”、“名士”、“文化、美术界”的朋友,一直发展到外逛堂子(妓院),在校内调戏周湘家宅内的一名丫头。正好被周湘亲眼撞见,这时周湘才不得不下令把介绍人找来,由他把刘带回。



据查刘在上海只呆bu了两三个月就回老家常州了。目前存于国内外的各种史记杂志都记载着刘在布景画传习所只读了半年,此种说法都出自于刘海粟本人之口。但有一点刘海粟在历史面前无法说谎,在历史的时间排列表里,更无法自圆其说,那就是刘在一九〇九年从常州到上海读书,一九一一年才从上海回常州的教书。


从一九〇八年至一九一八年整整十年,周湘在上海相继创办了四所美术学校,即布景画传习所、中西图画函授学堂、上海油画院、中华美大学。恰巧就在此时,一九一二年以刘海粟为首的一些人,其中有汪亚尘、丁悚、张聿光(此几人都是周的学生)等也开始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即上海美专)。刘海粟对周湘实施的第一次大杀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悄悄地、不动声息地拉开了序幕。


勾结官府流氓大打出手


周湘的办学,在前面说过有些政治目的,这个政治也就是康、粱的“君主立宪”制度,他信奉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他的一切政治主张,他不像杨度那样,后半生改弦更张,他是至死都不悔。


其实这种政治主张,在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早已成为一种鸟托邦式的泡影了,这些人在政治上是极其孤立的。周湘的迂腐,就在于他未认识到搞学术也必须有政治作后盾。而刘海粟又恰精于此道。这里有文为证。在他八十年代末写的《我的爱情生活》一文中已明确写道:“当时在周湘的布景画传习所读书巳认识不少名士,文化界朋友……”何况到一九一二年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在“十里洋场”这块各种政治势力盘根错节的土地上完全可以说是运作自如、非常兜得转的。



刘海粟为了击败周湘,所采取的第一步行动,是买通文化税务稽查部门的某些要人,采取所谓“法治”的形式,说周湘办的学堂没有注册,未经教育部门的批准,蔑视当局私自办学,是违法行为。


殊不知,刘海粟就是从这个所谓没有注册的不规范的学堂里出来的。这第一招已经使周湘感到大有来头、力不从心,好不容易找了一些文化界朋友帮忙,送礼、陪罪之后才算勉强搪塞过去。后来教育界的名人也出来打圆场,说周办校,在教育局还是注了册的。


周湘魂魄未定,刘海粟又接着使出第二招,怂恿税务稽查部门的官老爷找上学校,强行封门,说周湘办学偷税漏税。天晓得,在当时,哪个学校是交税的,不管是陈嘉庚还是武训,这种吃粉笔灰的清水衙门,赔钱还来不及!此时,正常的教学已无法进行,到处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和税务衙门的一帮人在校园守着,他们翻箱倒柜。


周湘与夫人孙静安则整天奔波于上海官场的上层,为办学叩头作揖。幸好孙静安与上海上层衙门的一些官太太有些交往,好不容易打通了关节,终于使被封的学校超封而重新上课了。


但好景不常,刘海粟又使出了第三招,即法院传票,传校长周湘出庭,诉状学校办学下规范,有伤风化,有藏污纳垢之处(这是指上绘画课时,为了节约开支,孙静安与孙姝只好上身穿黑色丝绸肚兜,下身穿白色薄丝绸长裤在讲台上作模特儿)。


此时,周湘夫人凭她女性的直觉,明确感到:这是刘海粟在从中作梗,后来果然在法院开庭中有多次见到刘海粟的身影。




刘海粟的第二步,招数是暗的,即不择手段地利用他在上海滩认识的不少“名士”、青红帮的黑社会流氓。当上述三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他就唆使流氓把学校的学生赶出校门,威胁学生不准上课,并把学校的门窗、桌椅、讲台、石膏像等全部砸烂,周湘也被当场打成重伤,七孔流血,肋骨骨折。


造谣中伤,混淆视听


此时,社会上到处在流传两种说法:一、周湘因桃色事件争风吃醋所致:二、周湘与国外相勾结要共产大同,说他不惜出卖朋友把青年推入火坑。其实,刘非常清楚周湘与共产大同根本无一点共同之处。他这“离间”一招在当时是有所震动的,与周湘持同一思想的一些minzhu立宪派人士中,有个别人认为时势混乱,人心难测,一时人心惶惶。四起的流言对周湘的处境十分不利,而此时周湘夫人孙静安才彻底看清了这一场血腥杀伐的总导演是刘海粟。此人是何等的阴险恶毒,后台又是那么强大,她含冤忍辱,断然拒绝了刘提出的无耻条件,于一九二三年春,毅然伴随着身受重伤的丈夫,离开了为之奋斗多年的上海,回到郊区的家乡黄渡。


艺术上的巨匠,人格上的侏儒


对周湘的第二次大杀伐,是事隔六十年之后的一九七八年,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尤其是新闻传媒对刘“上黄山”所作的大量报导,以及政府落实高层知识分子政策后对他的重视,促使他认为:奠定自己当代“画坛泰斗”形象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他必须伐异,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意见的同行,进行排斥、贬低乃至杀伐,在这时期他通过各种渠道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不少言论,他不仅对周湘(当然重点是周湘),而且对他同时代的人,都毫不例外。


某些记者摸清了刘的本意,在报上发表了如此精彩又露骨的一段“华章”,“张大千是泼我是浇,浇得惊风雨泣鬼神” …曰外之意:张大千是土丘,他才是高山)。有人提到当代的一些名画大家“不是他的学生,就是『当时他们是教师而我是校长』”。意思人家都不是什么东西,他才是地道的东西,那么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总而言之,当年的美坛,只有他才可当皇上,做校长)。



这是刘海粟在谈美术史?在谈艺街上各大流派的不同风格?显然都不是的。我想在绘画艺术上,无论是内行或外行,都清楚地看出了刘海粟此番宏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专程去了一家图书馆,详细翻阅了他的大作——《齐鲁谈艺录》。


别的我也不太清楚,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一下,有关康、梁对他的评价,实在叫人看了有点啼笑皆非,因为我曾泛看过康有为、梁启超给周湘的信件。其中对刘海粟的评价,与他所写的如此大相径庭。我在想:名人大概就是这样挣出“名”来的吧!这里,使我想起了祖父告诉我祖母有关刘的两句话:(一)这个人将来可能是美术界的一个学阀;(二)此人在艺术上可能成为巨匠,但他在人格上无论如何只是侏儒。


刘冠周戴,求名取巧


一九八四年《上海社会科学杂志》载文:《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概论》一文的作者黄毓龄研究员说,“周湘是近代中国热心民间美术教育的著名代表,是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一九一九年由丰子恺/周湘/欧阳予倩发起中华美育会是宣传新思想新美术的先行者。”


一九八六年《中国美术报》载文,题目是《油画艺术的先驱者——周湘》,作者龚产兴说,“西洋画在我国流传,周湘实为开其先河。”


这些文章不是周湘的亲朋所写,他们也仅仅是反映了历史真实的一个侧面,但在刘海粟,则感到触动了他神经最敏感的部位,动摇和危及了他充当画坛泰斗的美梦,为此他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亲自著文,甚至在他写自己的历史小说——《我的爱情生活》一文中也不轻易放过恶毒攻击、贬低自己的老师。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反正周湘早已死去五、六十年,不会与之争辩,这些历史,活着的人已经无人知晓。下面请看他自己亲手所写的几段精彩文章,以及笔者的批点注释:


“美术界的一些朋友对我印象都很好。”“我已认识了不少名画家和上海名士、文化界朋友。”“周湘不过三十来岁,头脑很灵活,他自己的画技并不很高明,但为人热情人缘不错。”(说上述两段话的时间是一九〇九年,地点是上海布景画传习所)



我曾对此两个问题当面对其提出责询:“刘伯伯您在布景画传习所时已经认识了不少上海名土、名画家,那么为甚么当时不到名画家那埾去学画,而偏要留在那个画技不很高明的周湘那里学画呢?还有,您对当时周湘画技『不很高明』这一用词,是站在今天九十年代的高度来评价老师的当年,还是在世纪之初,那时你学画的时候已经感到他不很高明?如果是后者,你应当马上换地方,而且那时不难换地方,因为您已认识了很多上海的文化界朋友。我认为对自己的老师,横加画技不很高明的评论,第一不符合青出于蓝的历史规律,第二违背了尊师重教的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我从没听说过岳飞评论周同、鲁迅评价藤野。”他无言以对。


利用电视传记丑化老师


其实周湘那时已四十出头,在海外侨居十年,在这段文字里刘海粟不惜将周湘的年岁错位,故意把自己的性格和画技刘冠周戴。


这段文字如果改成如下这样就全对了:“刘海粟不过十四、五岁,头脑很灵活,他自己的画技此时还并不很高明(还未学成已成名家岂非神话),但为人热情,人缘不错。”这样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那么刘海粟为甚么要在《我的爱情生活》一文里,硬插进对老师如此污贬低的一段文字呢?其实在上面讲得很清楚了,他之所以要如此描绘自己的老师,无非是想达到如下目的:使不知情的后代觉得周湘只是年纪轻轻的小白睑(电视剧《沧海一粟》中也有过此类描写:小小的房间里挤着二十多个热心学画的青年(在这里悄悄地玩弄了一个小小的数字错位的游戏,布景画传习所本有四十多名学生,而在此却减少成了二十多人,其目的显然是为了缩小学校规模和其社会影响))。白净的脸、油头粉面、金丝边眼镜这一副形象使人觉得周湘充其量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并无较深资历的小学美术教员。


周湘自画像


其实,我祖母及认识周湘的长辈都告诉我,周湘的眼睛并不近视,也从不戴眼镜,他黄皮肤略显黑色(有其自画像为证),中等身材。而在《沧海一粟》剧本中却把他描绘成一个小个子、油头粉面、戴金丝边眼镜的小丑(其实周湘的身高是一点七一米)。而在电视剧《沧海一粟》中,则把周湘丑化得更加淋漓尽致:周湘在一旁的画架上为学生示范,很显然,他力图把景物画得真实些,可是力不从心,仍然习惯地平涂。


试想,一个曾留洋十年,在英、法、日举办过多次画展,在国内得到翁同稣、光绪等人的赏识的著名画家,会不如一个刚从常州到上海初学绘画的十四五岁的学生娃娃刘海粟?这岂不是在拍“天方夜谭”吗?作为一个老师会连“平涂”和“立体画”还搞不清楚?


那么是不是刘海粟真是神童,未到国外而已通晓西洋画了呢?当然这一点他还不敢把牛皮吹破,在此他不打自招的说过如下一段话:“当时受西方影响,对油画、水彩画等新派画法很感兴趣,也想去开开眼界。”看来刘海粟到上海还仅仅是对油画、水彩画想开开眼界而已,还未到精通的份上。


在电视剧中,一会儿刘海粟批评周湘平面和立体都搞不清,一会儿又自己画好了一幅所谓立体感很强的“标准画”,不仅使全体学生,而且连周湘本人也必须在“事实”面前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地向刘海粟学习。

喜欢明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