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智库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到底该相信谁?

送交者: 明豪[♂☆★★★声望勋衔15★★★☆♂] 于 2023-04-27 12:54 已读 232 次  

明豪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位英国教育家说:英国的教科书说英国最伟大,法国的教科书说法国最伟大。应该让学生同时读到这两本教科书。




有人疑问道:那学生到底该相信谁?这位教育家回答:学生谁也不信了,教育就算成功了……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不盲从权威,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社会的进步就是靠质疑和挑战权威来一点点推动的,而盲从产生的则是复制。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公布出来,该邻域的教育目标包含由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专业教育注重前三个层次,通识教育注重后三个层次。




哈佛的唯一女校长吉尔平福斯特说: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小时候,你所读到的课文故事中,你有质疑过吗?







有一则叫《卧薪尝胆》。故事是这样说的: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被俘虏,受辱之后,被释放,勾践在睡觉的地方吊了个猪胆,半夜睡在柴草堆上,每天吃饭的时候,勾践都要尝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被俘之辱,经过二十年发愤练兵,最后终于灭了吴国。




然而,没有人告诉你:猪胆是会腐烂的。猪胆是会发臭的,挂上去只需要十几个小时,猪胆就开始变坏,也就是说,一天之后,勾践所能尝到的,已经不是苦味,而是臭味。不仅如此,勾践的睡觉也很成问题,因为腐烂的猪胆所散发出来的臭味,将会熏得勾践无法入睡。一个新鲜猪胆挂到屋梁上,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会变坏发臭。这么大的漏洞,你上小学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为什么?

小时候,你的小学老师告诉你: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问:“有没有人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所以,没有人有办法。然而,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停,把石头搬上来,称一下这些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个寓言,名叫《曹冲称象》。曹沖是不是很聪明?确实挺聪明。然而,你的老师没有引导你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有的。船舷上的水平线画好之后,把大象牵走,然后叫一群士兵站到船上,当船下沉到水平线的时候,叫士兵们撤,最后统计所有士兵的体重,就可以了。然而,你念小学的时候,你没有想到,你的小伙伴们也没有想到,你的小学老师,也没有引导你们去思考。




还有一个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故事说的是匡衡家穷,没钱买蜡烛,但是匡衡好学,晚上为了读书,将墙壁凿穿、让邻居家的光线透了进来,这样就可以苦读了。




漏洞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匡衡虽然勤奋,但是匡衡只想着自己读书,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但把自家的墙凿穿了,而且也把邻居的墙凿穿了。否则,光怎么能透进来呢?换句话说,从逻辑上来看,两家人的墙壁,其实应该是同一个墙。退一步说,就算两家的墙是独立的墙,那么匡衡凿的洞,必须正对着邻居家的窗。否则,光怎么能透进来呢?可是倘若如此,故事是应该要说明的。讲故事,要讲完整,要教育孩子们,自己家的墙,怎么凿都可以,但是,邻居家的墙是万万不能凿的。这是最基本的公德教育。




还有一个漏洞,你长期借用了邻居家的光,是不是该向人家道一声感谢?这个,我们的寓言故事,也没有说。这种人,不择手段,不懂感恩。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标榜的,而且还用的是“偷”字。偷是什么?你好意思用这个字吗。




读这样的故事长大的,如果老师不教你质疑,社会不欢迎质疑,必然是培养出一群不会思考、盲目从众的蠢人。他以为古人说的肯定都是对的,权威说的都是对的。久而久之,社会进步的动力就没有了。




好在,咱们现在的学生比老一代强多了。




2019年6月,福州八岁小学生冯某上了热搜,原因是他质疑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羿射九日》有错误:前一段说“ 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接下来一段又说“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指出:“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现了错误?”

这一质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的热点话题。网友纷纷感慨“ 现在的小学生可不会轻易被糊弄”,并认为“一个八岁的小孩就敢质疑权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时代的进步;也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的逻辑非常清晰,让人非常佩服”。






在网络传播的持续发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组得知了这一质疑,6月14日给予回应:冯某敢于质疑,能够边读边思考,提出很好的问题。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会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是为了突出十个太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羿“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也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他的神力。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课文真实性的批评这并不是孤例,这次只是因批评者为一个八岁的小学生而更吸人眼球。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
比如,对于选自高玉宝同名自传体小说的《半夜鸡叫》,网上有多个版本的批评,其中一个版本以作家陈唤星的身份,通过美国小学生之口指出其存在三处严重失实:其一,半夜鸡叫不真实;其二,半夜劳动不真实;其三,作者署名不诚实,侵犯了合作者的著作权。



其实,这种据史实批评文章情节不真实者自古有之。比如,对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欧阳修批评说,滁州城西是丰山,根本没有西涧;城北虽有一涧,却浅不容舟,何来舟横;其涧不通江湖,又何来春潮。对于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欧阳修批评其“理有不通”,因为“三更不是打更时”。
可见,对文本真实性问题的探讨,长久以来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横跨语文教育界与文学批评界的老话题,小学生冯某对于《羿射九日》的情节提出质疑亦指向这一话题。

不过,无论是网上的热议,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正式回应,都没有说清楚这篇文章的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没说清楚这个错误在整篇文章中是致命伤还是一个瑕疵,也没说清楚作者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以后又该如何避免犯这种错误。

喜欢明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