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金瓶红楼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看红楼】《红楼梦》的刻板印象

送交者: 一窗青山[☆★★声望品衔12★★☆] 于 2025-02-23 9:18 已读 522 次 2赞  

一窗青山的个人频道

+关注
看过的影视版《红楼梦》都非常沉郁,生怕不知道这个故事有个“悲惨”的结局,这个立脚点就像凤姐问秦可卿那句痴话:怎样可永葆无虞。盛筵必散,古今中外兴亡交替,跟四季轮回一样自然,人的出生就意味着在走向死亡,既然少有人一路悲歌直到末路,那《红楼梦》何必开篇就一片凄凉?
现在人人编故事,真的假的高潮迭起,多制造些本能的感官刺激,作者带着读者一”爽“解”千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硬生生转的情节,人物都如一根筋的木偶,战天斗地、咸鱼翻身,把读者当成只会问”后来怎么样了“、”他是好人坏人“的孩子。《红楼梦》不是这样的文章。作者要带读者去体验,体验一个家族衰落的过程,体验一段心证意证最终圆满的感情,即使凄凉之雾、遍布华林”,不知情的贾母凤姐该喜庆的时候还是喜庆,让观众感受到她们的喜悦,跟着喜悦,同时隐隐约约感觉到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就够了,不必一开篇就带着树倒猢狲散的影子。
理想中的《红楼梦》,读书的时候在脑子里演了无数遍。开篇的神仙世界,再到过着神仙般自在生活的甄士隐、步步小心走进贾府的林黛玉、贾府日常的生活画面一一展开,贾母见了黛玉的哭和随后跟凤姐的玩笑、王夫人告诉黛玉不要招惹宝玉,那些人物都带着鲜明的个性走出来,过着眼前养尊处优的生活。读书能充分体验,看戏却不然。
历来拍的《红楼梦》抄小说片段,没经过改编,摆拍的痕迹都太明显,让观众无法沉浸其中。宝黛吵架,书中交代,前提是两人情投意合,影视剧没有体现出来直接开吵,看起来就成了黛玉无理取闹而宝玉毫无个性地将就。小说当剧本用,必定导致情节遗漏甚至无序。其实要插个片段交代宝黛相处和谐也不难,后文宝玉委屈时都把他们的好一一道来:从小一桌吃、一床睡等等。增加幼年宝黛角色也好、借助别人的嘴说出来也好,总之不能不交代,这是关键环节,不然等宝钗出场,他们就成了三角恋。他们不是三角恋,宝黛始终一起,宝钗正如宝玉所言跟凤姐一样是“外四路”的人。
《红楼梦》是正剧而非悲剧。
处于政治漩涡中的任何一个势力都有被剔出局的可能,何况贾家子孙安富尊荣不思进取,没落在所难免。政治本身是人类的悲剧,但参与其中的人不是,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是赌徒,该愿赌服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政治常态。
宝黛的恋爱也不是悲剧,他们表明心迹,已经圆满。如果有机会白头到老,也只是余韵了。
正剧有喜有悲,宝钗是《红楼梦》里的悲剧人物,她因为家庭关系,失去了单纯快乐的少女生活,参加拯救家族的战斗,虽然赢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却输掉了一生的幸福。影视剧里的宝钗形象单薄,像一张美人图,观众看不出她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作者说给自己的,而非《红楼梦》这部书。我们探索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书中所展示的优美,各自获得不同的体验,就是解得其中滋味了。

贴主:一窗青山于2025_02_23 9:19:44编辑
贴主:一窗青山于2025_02_23 11:31:28编辑
喜欢一窗青山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一窗青山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