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叶嘉莹:弱德之美
叶嘉莹走了
,活了100岁,当为喜丧。但是人们还是止不住地悲痛,止不住地叹息。知道叶嘉莹,是她的诗词功夫。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有史以来皇家学会第一个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的院士。
我算不上诗词爱好者,也鲜读叶先生的大作。但是前几年偶尔看了一部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继而在网上看介绍叶嘉莹的文章,没有想到这么以为诗词大家优雅女士却有如此令人唏嘘的一生和婚姻。在家暴中隐忍60年,默默咽下这颗苦果,我不禁惊呆了。
叶嘉莹出身书香门第,念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把她送到一个教会学校开始学英文,父亲想让她从小把英文学好。入学不久正好隔壁邻居一个女孩去考初中,让她陪着一同去考,结果就考上了,可见叶嘉莹天资聪慧。考上初中后,母亲买了一套书《词学小丛书》送她。大约11岁,叶嘉莹写了第一首诗,七言绝句《咏月》。到了高中,已是能诗能赋,老师批语称赞:“诗有天才,故皆神韵。”
叶嘉莹的恩师是古典文学的大家顾随。顾随到辅仁大学时,叶嘉莹正读大二。可怜危机大学毕业,母亲病亡。大学毕业不久遇见了中学老师的堂弟赵钟荪。因此有了交往。1948年,三天两头请假的赵钟荪丢了工作。他对叶嘉莹说,他姐夫为他在海军谋到了一份差事,如果叶嘉莹不肯答应他的求婚,那他就不去。善良的叶嘉莹以为由于在那时候,叶嘉莹以为自己害赵钟荪丢了工作,感动于赵钟荪痴心一片,便与赵钟荪结了婚。继而迁居台湾。
当年的台湾,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叶嘉莹生下第一个女儿才四个月,丈夫就被怀疑“通共”而入狱。正在中学教书的她,连同不满周岁的女儿,跟校长和几位同事一道也被抓进监狱,出狱后寄居别人家中。
1953年,赵钟荪被释放。夫妻团圆多好的事!却成了叶嘉莹婚姻噩梦的开始。
历经了3年的牢狱之灾,赵钟荪性格变得乖戾、暴躁、喜怒无常,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是对叶嘉莹实施家暴。小女儿言慧出生了,重男轻女的赵钟荪更是变本加厉,对叶嘉莹进行了更为恐怖的家暴。他把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全归咎于叶嘉莹,他把没生出儿子的叶嘉莹看做扫把星,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摔东西,对叶嘉莹拳打脚踢。
以泪洗面的叶嘉莹,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身上的伤痕,即使是大夏天她也穿着长袖去学校。
甚至想到过自杀。
但看着年幼的女儿,想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与不舍,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转机发生在1966年美国人要研究汉学的美国人,跑到台湾去。“3个大学的诗词曲,杜甫诗、苏辛词,电视、电台的古文讲座,都是我在教。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凭借她的古文诗词底蕴,叶嘉莹被邀请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哈佛大学讲学。1969年夏,叶嘉莹全家移居加拿大,那一年她46岁。
一家老小迁到异域。衰老的父亲,读书的女儿都要他养。还有那个甩不掉的赵东荪。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讲台上,她向西方学子讲述中国诗词之美。回到家里,是丈夫的咄咄淫威。俩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已经完全没有了夫妻情分。有一次,赵钟荪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还非常疑惑地问道:“那人是你吗?”
2010年,赵钟荪去世了,有学生听闻消息,问她是否难过,她摇摇头:无爱,自然无悲无喜。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叶嘉莹持守着自己的热爱,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和研究。那些诗篇,那些著述,都是血与泪的结晶啊。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叶先生,你为什么要背负这样的十字架,难道不能离婚吗?
叶嘉莹以“弱德之美”作答:
“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今天的女人不会容忍这样暴虐的丈夫,这样无爱的婚姻。但是“弱德之美”这样的品格不值得赞美吗?
网络图片
已标注为花似鹿葱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