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泸州的回忆:乾坤大舞台,曾是民国时期泸州的流量主
特别声明:本文是泸州日报退休老报人童南(原名曹本玉)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嘱咐江阳沽酒客帮其发表,并完全授权,本文由江阳沽酒客进行编辑排版及配图,由于老先生不习惯用电脑,也有一些繁体字,沽酒客进行了逐一校对,并且进行一些注解。希望各位喜欢泸州旧闻的朋友喜欢。此文为全网原创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下为曹先生全文,除了配图,段落调整,校对和部分注解,没有任何其他改动,尽量保持原貌。原题为《乾坤大舞台》
在四十年代中后期,泸州曾有一座漂亮的大戏院,叫乾坤大舞台。
从中城公园图书馆门前走,穿过林木繁茂的下坡路,到公园大门口,对面街边便是雄伟、高耸、竖立的乾坤大舞台。
乾坤大舞台坐东向西,位于今天汇通超市,电器商场那一片区,比汇通超市楼高,巍峨而立。大楼白壁上,从上到下,树有比箩筐稍瘦小,光彩夺目紫红色“乾坤大舞台”五个大字。戏院大门从前方进出,进门去便是宽阔而精致的戏台。仅一层楼,空间很高大,戏台之下朝东,是一排排整齐的竹木靠背长椅座位,能容纳观众约两千人。
一九四三年武汉三镇抗战吃紧,迫于鬼子凶残压力,湖北楚戏被迫迁来四川,暂居泸州大北门原川戏院,而大北门川戏院,正值乾坤大舞台修建竣工交付使用,便迁至公园路乾坤大舞台。乾坤大舞台地处闹市区,繁华地段,开业后生意红火,白天演话剧为主;夜晚演川戏。由于来了位川戏名角曾荣华,曾荣华的川戏唱功,做功(表演)十分了得,夜晚演出场场客满。
一九四三年我时年八岁,大北门川戏迁后,我随家父曾多次去乾坤大舞台看川戏。我曾看过曾荣华的《吕蒙正赶斋》(江阳沽酒客按:吕蒙正赶斋是一个民间故事,最早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所作,该剧名为《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共四折,分别是讲一富家女扔彩球选中了穷秀才吕蒙正,她被父亲赶出家门两人在一个破窑居住,吕蒙正高中状元,父女和好。后被改成多种剧种演绎,川剧是其中之一)和《评雪辩踪》(江阳沽酒客按:它源王实甫《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杂剧。其中的一折《评雪辨踪》为各版本之重点场次。)。
两出戏的故事背景,都是戏说一个人,即:北宋年间三朝宰相吕蒙正。吕蒙正自幼家贫,以卖字为生,穷困潦倒中,每日去白馬寺赶斋,白马寺僧人嫌其贫穷,改为"先吃饭后敲钟",吕蒙正因而常不能赶得,赖以生存的每日两餐斋饭,于是在白壁上,题诗云:《十度投斋九度空,恼恨僧人饭后钟》,曾荣华的唱腔,表演落迫文人气质,形象生动,十分到位。
《评雪辩踪》这出戏,是说吕蒙正为官之前,家贫落魄,蜗居洛阳,某日途经刘府,正遇富家女刘月娥掷彩球择婿,吕蒙正巧被抛中,刘员外见中绣球者,是一位衣衫破烂的穷书生,欲给点钱让其离去,刘月娥见吕蒙正衣衫虽破烂,但五官端正,于是执意不改,刘员外见劝说无效,一怒之下,将女儿刘月娥和吕蒙正赶去破寒窑居住。
而吕蒙正在贫困中,每日两歺只能去白马寺赶斋,得斋饭后端至寒窑,与月娥所摘野菜,煮成汤度日。而白马寺僧人嫌吕蒙正贫穷,很看不起这穷书生,遂将寺庙规定改为"先吃饭后敲钟",吕蒙正因而常不能赶得斋饭。
一日,吕蒙正端着空钵,饥饿难耐,神情恍惚中,发现雪地有男人足迹,如此荒野心存疑虑,怀疑月娥不贞,跟踪寻去,至寒窑家门,方知月娥之母,怜悯女儿派朴人送柴米来寒窑。
雪地辩踪知见人相助,内心感慨,正逢是腊月二十三,民俗祭灶神日,遂得一绝句:“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曾荣华在该戏中,演唱均十分到位,观众无不受其感染而动容。
解放后曾荣华升调省川戏院,同川戏表演艺术家陈舒舫,周企和同台演出。乾坤大舞台夜场川戏,因曾荣华离去卖票率越来越低,门庭冷落车马稀。
一九五四年泸州商场改建,乾坤大舞台因而择除,将前门改作后门;后门改为前门,新改建一座气势恢弘的《人民电影院》,新建的人民电影院,面向商场曲艺茶苑和川戏团,人民电影院东望南宋报恩白塔。
本文作者作者:童南(原名曹本玉)写于2024年清明节前,于泸州长江现代城。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