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10大名松:一棵最有名被24小时守护,一棵树龄400年竟已枯死
+关注
黄山是安徽的地标,而黄山松则是黄山的名片,但凡来过黄山的人,都会对那里的松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株株顽强生长的黄山松,扎根在巨岩裂隙中,或尖削似剑,或旁逸斜出,可谓千姿百态。“黄山之美始于松”,绝对名不虚传。
在黄山妙趣横生的青松中,有10棵被选为“黄山十大名松”,它们是黄山松里的佼佼者,分别是: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盼客松、望客松、蒲团松、探海松、倒挂松、望泉松和贴壁松。
黄山松最佳的观松处,是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楼前悬崖上汇集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一侧枝丫向外生出,好像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十分传神。
在玉屏楼对面的文殊台上,是亭亭玉立的陪客松。它的姿态看起来像既陪伴游人观景,又像安静凝望游客的主人。据说人们在见到这棵松树后,攀登的疲惫会一消而散,心情也跟着变好。
送客松则处于玉屏楼去莲花峰的路上,古松虬干苍翠,形似作揖送客。不过这棵送客松并不是最初的那一棵已450年的树,原本的已于2005年枯死并伐除,现在能见到的新送客松也有约200岁了,不仅树形奇特,也与原树非常相似。
这其中,又以迎客松最为有名。它最早于1859年出现在黄肇敏的《黄山游记》中,第一次摄入镜头是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只可惜至今未找到原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此时的迎客松平展、挺拔,极富精气神。
1994年,黄山籍画家刘晖把国画迎客松画上,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从此迎客松便成为黄山的象征,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标志。
为了保护好千年迎客松,上世纪80年代初,黄山开始设立迎客松专职特护人员,对其进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如今已经是第19任守松人。他们平均每2小时就要出去查看迎客松,连夜里都不例外,检查枝干、检测气温、测量土壤酸碱度......全部写进《迎客松守护检测日记》里。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黄山松长得千奇百怪,生长在石缝中却又生机勃勃?原因是黄山特殊环境造成的。扎身岩石缝隙中营养稀少决定黄山松生长缓慢,山顶风大使得树冠扁平,加上光照因素让树枝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于是有的松树形如旗,有的长成伞形。
黄山上大多是裸露的岩石,养料十分稀缺,黄山松的根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一点点浸蚀花岗岩,使岩石加快风化,形成少量的岩土,供其扎根。除此之外,黄山松还能从空气、雨雪中汲取养分。恶劣的环境让它们的树干长得矮小一点,叶子变得细短一些,叶面还附着了一层厚厚的蜡质,减少水分蒸发。
所以黄山松在悬崖峭壁上生存下来,繁衍后代,岁月也一并在树形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连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名扬天下,黄山松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试问,除了黄山,在哪里还能见到立身在岩石上却如此葱茏的松树呢?
黄山松是大自然的造化,在悬崖峭壁的衬托下,犹如一件件硕大的盆景,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神奇。徐霞客两度游览黄山赞叹:“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也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名句的由来,黄山松的出类拔萃与灵气,想必当年也是给了大旅行家不少震撼吧。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