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年到永恒---文革宣言,连载之4
回答: 从十年到永恒---文革宣言,连载之3 由 welyoung 于 2023-04-30 7:42
这种变化使得中国文化脱离了对未来未知一种精神性的宗教信仰的文化演进,而代之以对世俗君主,长者和权力的膜拜,否定了精神信仰的引领和天堂的召唤,而代之以祭祖,荣耀先辈,讲历史为教化功能的文化之路。以礼法伦理代替神谕法治,更强调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没有彼岸意识,灵魂审判也就没有内省和心灵净化。所以中国人少了宗教感强化了历史感,不追求上天堂不怕下地狱,而追求青史留名,封妻荫子担心遗臭万年。史书可以作伪不必面对神明,所以中国做事虚假常态,写书春秋笔法是荣光。中国社会因为缺乏信仰,缺乏诚信,没有神性。所以无论是强调做人,还是做事都容易已走向偏颇。强调做人,往往得之虚伪圆滑,没有原则。当强调做事,往往容易导致功利,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登峰造极,没有底线。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总也做不到在追求正义和真理中踏实做事塑造灵魂的境界。
正是由于尊天命(也就是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父尊子卑)的伦理原则,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差序格局(费孝通语),以私心,私利,私情,私谊为核心存在于中国的官场和民间生活。于是乎潜规则,腐败绵绵三千年不绝于史。只有武则天利用贤臣酷吏,朱元璋利用东西厂和杀头的手段,还有毛主席通过人民监督的办法才基本上管住。钱财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人生目的和终极信仰。中国人没有神,很难有一个精神上的追求代替求财。天属于客观自然,而上帝造万物的,上帝割裂了他和万物的关系。信仰上帝则更纯粹。而敬天命尊天道则增加了人的主体性。敬神,道德是从属于神的,是超越人性的。。尊天道,贪生怕死,自私则属于人性是合天道的。所以就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崇拜上帝是一种真理文化,尊天道是一种秩序,伦理文化。其实,舍上帝,尊天命,更多的是强调了君主和君权。舍上帝,尊天命是属于人本主义。但是周礼又要列君臣别尊卑,所以必然是君本,不可能有平等和自由。既然没有神,是人本主义,那人的全部追求也仅限于尘世间的长寿,升官发财,子女,美妇。仁义礼乐的世俗伦理和天道性命一致推崇,放弃敬畏。必然导致世故和现实的功利。没有了超越人类之外的神,礼治注定是自上而下的压制,人治或是权谋。百姓或臣民不敬神而敬人必定产生任意妄为的人上人。没有灵魂也就没有公义,没有平等肯定没有公正。必然不会有社会对法律的敬畏。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人逃脱法律制裁只有窃喜,没有不安忏悔。由敬天法祖可推导出另一社会社会规则是血缘人情高于一切,仅辩利害,不问原则是非,只认亲疏,没有真理,公平正义。没有社会理想和良心,济世情怀。由于没有超越个人私欲的正义追求,只有现实世界中福,禄,寿和升官发财的形而下的满足,没有灵魂观念上的超越,也没有自赎,自救。欲立人,先敬神,不敬神是绝对立不起人的,什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么多包二奶的反证了这句话的错误。单纯强调满足人的物质欲,结果好培养一只贪吃的母猪,结果不好,就是一只贪多无厌,欲壑难填的硕鼠。周公改制的弃神尊君,也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奴性人格的一面,自屈原的《离骚》始,总体上讲中国知识分子只注重现象的类比,纲常伦理的维护,对君主要么闹,要么媚的侍妾心理。而缺乏思想的培养,逻辑的推理和理论的提炼。概括地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没有宗教的神性根基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点,中国文化缺乏终极信仰,只强调人和人的伦理关系,轻视人和自然,放弃人和神的关系而没有灵魂生活。中国缺乏神的真理性的信仰追求,只有天命意识和亲缘伦理观。在中国人格,诚信,民主,平等,法治这些具有神学渊源和根基的机制的有效实践就异乎寻常的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非追寻上帝,理解自然就导致缺乏探索性,没有理性,也就没有基于本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崇拜上帝的西方社会自始至终在探索着人是什么?人为上帝服务的问题,追寻上帝的脚步,发现上帝的意志,体现上帝的能力。一神论的确立,它可以为人人平等和统一价值观,反对任何世俗的崇拜和对抗世俗的政体政权提供立足点。相反没有了神性,以人为本,以礼立序,以德治国,以乐致和的中国始终在食色性也,升官发财的俗事间流连忘返,自古崇尚彼此拜访相互宴请,饮酒,狎妓,好口腹之欲,爱声色之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沉思,偏欢快热闹,不喜艰苦生活带来的精神快感。立足于世俗或直接的功利主义,最多只能得到经验主义的技术成果,不可能有科学的诞生,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中国人发明了火炕,珠算,豆腐,瓷器,马镫和丝绸等,但却在科学上一无建树。中学时批林批孔,读过孔老二的罪恶历史和反动思想,简述一下。孔老二的远祖也属于殷民族。周在灭掉纣王之后,又伐诛武庚。奖励为周卧底带路立功的殷奸------微子,封这位孔丘的远祖在当今商丘一带建立宋国。500年后的孔丘这个殷族后裔对灭掉殷的周根本没有任何国仇家恨,相反“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宋国有一个以打仗厚道闻名的宋襄公,是个大大的好人,再好的人也会挨骂的,本朝太祖毛爷爷就骂人家蠢猪。毛爷爷打架时,无论日本鬼子,蒋光头还是美国鬼子都不够厚道。他心里不平衡,可以理解。
孔丘在宋国的六世祖奶奶很漂亮性感(“美而艳”),对面的华哥哥不仅看过来,还害死了孔子的六世远祖,取而代之成为孔老二的六世祖爷爷(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注意是取不是娶。
孔子的五世祖爷爷放弃做拖油瓶(也许后爹虐待),于是到了鲁国。
孔丘时期的中国,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春秋无义战,说的就是那个时期。当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策,理论和指导思想,无外乎是发展生产,加强战备,准备打仗。似乎除了周礼尽在的鲁国,没有哪个国家爱听孔老二的这一套,哪怕一会儿。鲁国听过一会,但鲁国是个小国,穷国,弱国。所以孔老二在世时,很不得志。在他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碰壁后,他就编书,教书,挣牛肉干。孔老二本人就思想,才能等方面在当时他那个时代并非先进或者突出,不要说老二,第二十也排不上。比如,老子,庄子,周公旦,晏婴,墨子,荀况,韩非,管仲,李悝,商鞅,吴起,鬼谷子都比孔老二强了许多,他们不但有革命的理论,而且还有革命的实践。至于孔老二的思想则是主要在于他整理了周礼。而他本人的见解则是支离破碎,矛盾和漏洞百出。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有的学者因孔老二的不得志,而称之为丧家犬。但孔老二成为丧家犬,孤独,不得志,并非因为思想的超前,先进,而是在于他希望恢复腐朽落后的旧秩序的不合时宜。他不是一个引领或开创时代潮流的思想家,而是一个复古者。再一点孔老二和他得徒子徒孙仅仅注重个人伦理道德的修养,而不注重政治民生,军事才能和知识的锻炼。至于说孔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当然他是第一,但这并不代表他得先进和高明。有人认为,因为儒家使得中华民族的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是一种没有逻辑的说法,没有中断的原因是因为地盘大,人口多。地盘大,也主要是一些不懂儒学是何阿堵物的草莽打下来的。文革时期批孔一句常用语就是,孔丘带着花岗岩脑袋和烙着复辟奴隶主阶级烙印的屁股去见周公啦,这句话不好听,但非常准确。周公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先圣,而孔老二是先师,是等级伦理制度的看家狗和吹鼓手,是周公建制和八百年的周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走向。周公改制过早地放弃上帝信仰,开始人本主义,培养了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灵魂,没有真理追求,思想贫乏,没有大智慧,只有机灵,功利主义盛行的特点。是中国走上了一条貌似精致,合理的文化之路,然而这条路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没有前途的。这种文化仅适合于没有外敌竞争的农业乡土社会。孔子是周秦之变时,旧的政治文化的维护者和鼓吹者,周秦之变是由贵族分封制到皇权郡县制,所以他以封建反专制颂礼制,以王道反霸道,以贵族政治反官僚政治。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