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这些才是北京部队大院的故事!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08-31 18:28 已读 5586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四九城

公众号:四九城| 微博:北京-四九城

277 人赞同了该文章








咱北京有一种特有文化


“大院文化”




不了解的人可能对他们充满“神秘感”


从公主坟一直到北京西山脚下


你可以看到公主坟的空司、海司


到玉泉路的铁道兵司令部…




差不多隔一段就会看到一个有哨兵的大门,


那时哨位没今天威严,哨兵身后,


是个绿色的木头岗楼,以备避雨。整条街安静而神秘。


有段时间,老百姓都称这里叫“新北京”












一路走来


差不多每隔一段就会看到哨兵在把守大门


那个时代,整条街安静而神秘


而哨兵身后绿色的木头岗楼特显眼




那时候每个大院面积都很大


人也不像现在的多


总有感觉东西南北走不到头










如果说大院里有什么?


从理发店到小卖部


从食堂到卫生所


从幼儿园到小学校


甚至中学,一应俱全




培英、育英、群英、育红、友谊、育翔、


七一、八一、十一等都是大院的子弟学校


(如今海淀学区房与大院子弟的精英教育不无关系)










这些大院中,大多都有操场


干部、战士早上要出操




50年代末


有的操场被“开荒”种上了菜


据说一位干部因饿得不行


晚上偷摘了个茄子吃,结果背了个处分










这些大院里有两座礼堂很著名


一座是总后礼堂


一座是解放军政治学院礼堂




50年代末60年代初


礼堂几乎天天演电影


从最早的《江姐》《长征组歌》


都曾在这里第一轮上演










大院的孩子们和父母来自五湖四海


说着南腔北调


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混熟了,很快就能聚在一起


大家一起玩耍,各种疯玩




有时候出去玩,就差某个小伙伴


一群人在小伙伴家楼前叫喊


那阵势跟行军打仗似的










玩儿到饭点


等各家大人叫喊回家吃饭


大伙儿才各自散去










部队大院的驻地,都有自己的生活围城


各大院自成系统:高大的军院大门


以及以大院编号为代号


同学之间回答住什么地方都会说:住某某号院




大院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自带优越感:


住的是部队统一配给大房子


家里有军线电话


小时候就玩过枪


走到那都爱装着军装


冬天披军大衣穿翻毛军勾










在街上还没什么车的时候


大院里面就有红旗,伏尔加,老奔驰


更优越的是大院里面都有特供




吃的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


以及整筐发的水果,各种战备罐头,压缩饼干


还有特供的烟酒在外面根本买不到










部队大院子弟,也都自成圈子


一般轻易不和院外人交往


不同大院的子弟经常会“串”


但耻于跟外边的人打成一片




以前院墙外背着筐子捡粪的农村孩子特别多


大院这帮孩子一看他们来了


特别喜欢趴到墙头拿石头砍人家


说是“打土鳖”,你说坏不坏










在大院长大的小孩,打小就知道谁家级别高


包括谁家有电话、有电视都知道




大家虽然都在一块儿玩


级别低的家庭孩子的基本上插不上话


还会经常遭到取笑










关于大院有个这样的故事:


两个小孩为了一个活动起了争执


有一个父亲是参谋长的孩子过来协调:


——你爸什么级别?


——上校。


——你爸什么级别?


——中尉。


参谋长的儿子果断地说:


“听上校的。”




但大院儿长大的孩子回忆说:


这想象力也太离谱了吧?!


我知道国务院系统


从来就没这种土鳖观念!


我们院儿孩子


可不管什么局长、处长、副部长


还是普通职工的孩子,


谁能玩儿谁会玩儿,谁就牛逼!


局长部长的儿子窝囊废有得是!




北京的军队系统各院儿孩子


也没有这种土鳖观念的,


至少在我熟悉的二炮、总后、


空军大院儿和北空院儿里长大的孩子们


当中没听说过有这么二货的。










各个大院儿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身份标志


海军的孩子穿一身蓝、白袜子、


球鞋擦得雪白


自行车也有讲究,卸掉后座


同伴坐在前头的大梁上




空军的孩子上身是陆军下身是海军


也就是上绿下蓝,飞行夹克倒是很显摆










陆军的孩子比较牛的穿一身绿


自行车座椅拔到最高


前面带一个,后面带一个,呼啸而过




再大一点就开军车乱窜


陆军大院孩子最不能容忍


小伙伴连内衣和袜子也穿军队的


再套双军胶鞋,会被鄙视成土鳖




但大院长大的孩子回忆说:


网上传当年海陆空各部队院儿孩子


是靠袜子的颜色和


懒汉鞋底的颜色来区分,


是最可乐的,


就冲这一条,


这纯属内种二死人不偿命的节奏了!










大院子弟身上普遍具有一种浪漫气息


当年院里的孩子,玩得起气枪


或者背着吉他,会唱两首歌的


这都是特别牛逼的人




这些部队院儿大小不一


院儿越小、人越少、心就越齐


院儿越大、人越多、


反而相互谁也不服谁了










各院儿之间是战是和


全凭各院儿中“戳得住的”孩子王


的个人关系好坏而定


他们身边的这帮孩子都是跟着起哄的




也学着军装穿“袢儿服”


鞋是“三接头”的,将校靴或伞兵靴


剃着清一色的平头或寸头


以打过无数次“仗”收尾










孩子王之间要是同学或是哥们儿


这俩院儿之间就可能友好相处


外面要有“事儿”


还可能相互“帮衬”




孩子王之间要是不和


这俩院儿之间可就是死对头了!


有叫不完的“碴贝儿”


以至于院儿里孩子都不敢单独外出










这些军队大院的孩子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在一起


早上听起床号起床


中午放学到大院的食堂吃饭


没事时能把院里各个角落寻摸个遍




白天躲,夜晚蹲在某个角落吓唬同伴


“发小儿”间,那些“不正经”的事儿


都在心里热乎乎地记着


也许要计较一辈子










院里的孩子们从小到大


都在这个“小社会”里


有着相近爱好和志趣


有着共同的童年




虽然昔日的哥们伙伴早已不见了踪影


只剩下一幕幕的欢乐童年


但军队大院的老楼房们依然告诉我们


这一切真的存在过












老百姓们对部队大院的认知大部分来自影视,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血色浪漫》,


再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描述了从小生活在大院里的孩子们,


每天都活的那么精彩,有趣。










不同的是大院里住的并不都是高干,


也有一些警戒后勤的士兵干部。


根据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不同,


这些人住在宿舍楼中的面积也不一样。


家里的门从来不锁,出门把门带上就行。


反正也不会丢东西,就是这么安全。


小时候父母出门没人管饭,


就会被邻居李阿姨,王阿姨喊去吃饭。


大院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不同口音,不同的饮食习惯,


可以说从小就吃遍了全国各地美食。










最“惨”的其实是女兵团的男孩儿,


有个男性朋友的妈妈在女兵团


这哥们从小被女兵团的阿姨姐姐们“骗”到大。


从进女兵团


一群女兵围着他让喊人


阿姨是正常的称呼,


让喊“姐姐”的也有,


最可怕的是一群让喊“丈母娘”的,


小时候不知道丈母娘是什么意思,


就一直那样叫人,


等长大后才知道小时候已经有那么多“娃娃亲”了。


现在这哥们儿一直在纠结娶哪个还是都娶了好。







有人说“大院的孩子没文化”


大院的孩子也上学也读书,


只不过从小接触的更多的是军事文化,


崇拜的也是手拿枪杆子的军人。


长大后当军人/嫁兵哥哥是每个人的目标。










有人问在部队大院长大是怎样一种体验?


大院里长大的60后的人们回忆说:


“从小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正宗的北京人,


直到年纪很大了,才知道在大院之外,还有一个‘老北京’。”


他们也没有想到在北京文化的基础上


衍生出了大院文化。




从公主坟到玉泉路,约10公里。


如今已经是长安街延长线,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是中国重兵驻守之地。


熙攘繁华,车水马龙。


现在出门有人问你家住哪?


你要说住公主坟京西那边,


还有人会问:“你家部队大院的吧?”


“大院文化”依然影响一代又一代。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