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楊潔篪當外交部副部長時的彈唱.

送交者: ywhan[♂★★声望品衔10★★♂] 于 2021-03-24 14:49 已读 42 次  

ywh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布林肯是律師出身,楊先生中国文化底蕴深,侃侃而谈文化火花开. 由 ywhan 于 2021-03-24 14:14

楊潔篪當外交部副部長時的彈唱.  楊潔篪唱苏州評彈「庵堂認母」,大部份南方人都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也只有上年紀的江浙沪人土才知道他唱内容。
楊是地道上海人,以他年紀能唱地方色彩濃郁的蘇州評彈,真是十分罕見的。
这一種地方文化邊唱邊彈三弦琴、琵琶,節奏緩慢,娓娓動聽,曲調是重复又重复,但在吳儂語區流行,一般也只有上年紀的人才有足够耐性聽。由於評彈發源於蘇州,因而以蘇州評彈冠名,大多数是以一男一女艺人对坐,用唱彈方式展开一齣故事内容,韻味十足。
在此3.46分唱說中,楊是以徐元宰的身份,唱出他尋母思念之情,細心觀看會發覺,當他唱到二分多鐘時,感情已漸進入徐元宰在庵堂認出母親那種長期思念親人,但又無法相認的痛苦、傍徨和渴望的内心煎熬。
「庵堂認母」源自越劇《玉蜻蜓》的一埸,是其中的核心場次,人物矛盾突出,情節相對集中,經常以折子戲演出,有錫劇、秦腔等多種戲曲形式。甚至在1956年内地用錫劇形式拍過電影,可以说,五十年代已在江南地區上映流行。
故事大概是,法華庵尼姑王志貞,16年前與秀才申貴升相愛,指望脫離空門,與他結為夫妻。不幸,申秀才得病天亡。志貞生下一個孩子,因尼姑庵不許養兒育女,她只得寫下血書,忍痛把孩子丟在路旁。
孩子被徐姓人家拾去撫養,取名徐元宰。元宰長大考取功名,中了解元。一天,他偶然發現血書,猜出了血書中的啞謎,知道自己另有生身父母,母親是個尼姑,名叫志貞。
他決定走遍天涯,尋訪母親。元宰去過很多尼姑庵,均無母親下落。這一天,他來到法華庵,志貞尼姑接見了他。志貞見元宰面貌很像當年的申秀才,大為吃驚。元宰見她法號與母親同名,也十分驚訝。元宰試探志貞的身世,知道她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
元宰假稱上香觀音大士,祈禱保佑他訪得生母,並說出自己的生母也是一個尼姑。經數次交談,元宰完全說出自己的身世。志貞知道元宰就是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非常激動。因尼姑庵中規戒森嚴,若認了兒子,不但自己無容身之地,更會斷送兒子的前程,因此遲遲不敢相認。
志貞跑回住房,對着申秀才的遺像痛哭。元宰衝進房中,看見父親遺像,掏出血書,跪在志貞面前懇求相認。
母親的慈愛,衝破了一切清規戒律,志貞抱住兒子,含淚相認,母子終於團圓。
本劇的經典性,在於傳統倫理道德與人性的背離與融合,更在於製作者善於把握觀眾對於尼姑、寡婦門前是非多的「看客心理」。尼姑不守清規戒律,違反了佛門戒律,也是倫理道德所不容的;失散母子相認,卻又是符合傳統倫理的。
按短片所示,楊是在2005年的一次活動上台清唱苏州評彈,那一年他已担任外交部副部長。
喜欢ywh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他唱的不好轉,这辺有个小段 - ywhan (64 bytes) 03/24/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