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爱国”加上“主义”有一种强制和功利性(摘录)
原文是讲话稿,载于新华网悦读频道。我完整摘录了前一部分,保留了原标题和小标题。学者资中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在这之前,她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曾经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非专职翻译。
各位好。首先我应该祝贺《国家人文历史》这个杂志100期。我上次参加这个会,是从《文史参考》改为《国家人文历史》,当时我曾经有一个担心,因为我对国家两个字常常产生一种警惕。我说,挺好的一个历史参考,参考就特别好,能讲的很宽,什么都可以讲,一加上国家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不过,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改了名字以后这个杂志还是未改初衷吧,我觉得还是值得庆幸的,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刚才杨天石先生说应该向《炎黄春秋》学习,我是这样想的,每一个杂志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有它自己的范围和读者面,也有不同的处境。《炎黄春秋》能够奋斗到现在,有了十几万份的发行量,它的处境是属于比较悲壮,我觉得《国家人文历史》的处境要好的多,在这样的处境里头,我还是希望能坚持这个良知和真相。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要取得一个生存的空间,同时还要坚持良知和真相,是需要这个主持者有很高超的手段,有高超的艺术。同时,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理念,这是我题外的一点想法。国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今天本来要讲的就是对国家的看法。对于国家的看法,最近就是《国家人文历史》给我发表了一篇我过去写过的文章,是摘要发表的,基本上我的观点都在这个里头了。讲到国家,中国人最讲爱国主义,我不喜欢主义两个字,我喜欢爱国,我觉得我非常爱国,但是一加上主义呢,就有一种强制和功利性。所以,我觉得爱国是人的一种天生的感情,就和爱家乡、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是一样的,是没有人能够强迫的。当我们谈到国家的时候,我想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自然的国家,就是故土,就是你生于斯长于斯,也许你不一定终老于斯,但这就是你生长的地方,是不可改变的是自然的,那么你自然地就对这个地方有感情。这个字,因为中国字里头分得不是太清楚,我不得不用外国字,这个故土的字是COUNTRY,就是这个国家。这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另外一个,当我们想到国家的时候是民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积淀了长远的历史和文化形成的一个特点,我们大家都认同的这是民族。民族用英文字来说就是NATION,这个里头呢,一半是先天的,一半是后天的,不是一个原始的土地,而是有很长的历史和积淀在这里头。第三种情况呢,就是政治性的国家,带有政权的国家,这个在英文字里面是STATE,这个国家就是有一拨人在这统治,也可以换另外一拨人在这统治,但是国土还是它、民族还是它,但是这个国家的体制或者是一些统治者是可以改变的。这是我对国家的理解的三个不同层次。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的政体的国家是可以消亡的,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是从来没有消亡过的,是历史上唯一的,这是不对的。你不能说印度和埃及是消亡过的,但是民族没消亡。现在的印度人也还是印度人,你现在不能说印度人全变成英国人了,我们看见的印度人全是印度人,他的风俗甚至于他的陋习都还存在,但是它已经亡过国了,它曾经当过殖民地,所以这个民族和后来的带有政权性的国家,是不同的一种观念。那我们爱国家爱什么,我想我们真正的自然的爱是爱故乡爱故国,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我曾经生长的这个祖国。第二是爱民族,因为我们寄灵在这个民族的文化里头,尽管我是学外国文学的,学了很多外国字的,但是无论如何,我能调动的根是中国的文化,我想到的成语,我想到的喜怒哀乐的表达方式,无论如何我是中国人,我不会变成外国人, 我外文学得再好我不会变成外国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讲到第三个层次的国家,那就很不一样了,你可以不爱它,你也可以恨它,你也可以爱它,你也可以保卫它,你也可以推翻它,当年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理论依据就是第三个层次。他不可以代表国家,我还是中国人,我不爱你我要推翻你。这是革命的依据,无论是革命还是其他的方式,改朝换代都是拿这第三种国家作为依据。所以这第三种国家是可以爱可以不爱的。不是天生的非要怎么样的,甚至于在全球化的时代,你可以不想当这个国家的国民,你就到别的国家去就入别的国籍了。而你心里头,可能还眷恋原来的故土,这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这三个层次是应该分清的。我想举一个外国人的例子,比如说当年英国人为了争取信仰自由,他就跑到了美洲去,在美洲反对自己本国的英国王,英王,这个后来就在美洲闹独立,那他本身是英国人,他还站在英国,他承载的是英国的文化,他把它带到了美洲去,这是一种情况。我还想举一个美国人的例子。美国人最爱的是什么,他最认同的国家是什么?因为美国人是全世界的移民都过去的,包括非洲人,包括亚洲人,包括欧洲人。他们都带着自己本国的本土的文化和民族的特色移民到了美国去,他认同了美国,他变成了美国人,他爱美国,他爱的什么东西?他爱它的宪法,这个宪法凝聚起来的这个国家,宪法所保护的人民的利益。这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概念。假如他没有了这个宪法,他换了一个体制,变成了专制体制,他们可能就跑掉了,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有这么一个例子,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很短的一个时期,大概是1935年,我们叫做他麦卡锡时期,非常专制,剥夺了很多人的自由。就在这个几年里头,美国的很多精英就跑到欧洲去了,他觉得不能够认同这样一个专制的国家。其实它没有变成一个专制的国家,他能控制的范围极小,麦卡锡能控制的其实就是他的国家官员、国家公务员,但是那个时候美国人好多人都受不了了,比如我们熟悉的斯诺,就跑到瑞士去了;卓别林,他也是觉得受到了某些自由的限制,跑到瑞士去当公民了。要是麦卡锡主义长期下去的话,我觉得美国就会发生革命,或者是美国人全跑掉了,或者大部分的人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第三层次的国家我们是另外一个观念的国家,我在这篇文章中就讲到,国家的目的,到底王朝是国家的目的还是保护民众的权利和福利是国家的目的。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王朝是国家的目的,皇恩浩荡,食君之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这样的一个观念。但是到了现代国家,这样的观念就改变了。贴主:Weiggg于2025_04_12 12:21:40编辑
贴主:Weiggg于2025_04_12 12:22:47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