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风起云涌的20世纪,缅共领导有几个能算革命家?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5-16 8:16 已读 3030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风起云涌的20世纪,缅共领导有几个能算革命家?

      20世纪50到80年,中南半岛6个国家都进行了红色革命,结果是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取得了胜利;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失败。一半对一半。


每个国家革命失败或成功都有很多因素促成的。


我在上一个节目讲了缅共失败的各种原因,这里再从缅共领导人的身上找一下他们失败的原因,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假如主要领导集体有一批能力强,革命意志坚定的人,那是有可能将革命引向胜利的。既然失败了,那就从领导者身上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也许对正在折腾的缅甸各支民地武有启发。

穿日本军装的昂山将军是缅共第一任总书记

第一任总书记昂山将军是个机会主义者,但他最后成了缅甸的国父,民族英雄。


1939年8月15日成立时,昂山是总书记。 他们说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就是一心想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精英,估计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受到鼓舞,决定去北边找那些革命英雄。


1940年,昂山等三十人(包括奈温)带着缅共的推荐信,前往陕北延安去取经,结果在海南岛被日本特务拦截,一顿忽悠,这些人就集体被送到台湾接受训练。


随后在鬼子的组织下,昂山穿上日本军装成立了国民军,任司令(实际大权掌握在日军“顾问团”手中)。缅军配合日军进攻英军和中国远征军。


1943年8月1日,日本人联合昂山宣布“缅甸独立”,昂山任国防部长,昂山与缅共分道扬镳。


但日本鬼子是不干人事的,所以昂山又开始准备抗日。1944年8月,德钦梭代表缅共秘密到达仰光,与昂山等人会谈,建议双方成立一个团结抗日的组织,昂山表示同意。


各派抗日力量成立“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由昂山任最高领导人,缅共的德钦丹东任同盟总书记,缅共的德钦梭任同盟政治领导人,奈温也成为同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滚出缅甸,昂山随即开始考虑缅甸的独立和统一,发现英国人已经准备走人,不需要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于是他就将自己一手创建的主张武力革命的缅共赶出同盟。


1947年2月昂山忽悠傣、克钦、钦等少数民族的代表及英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彬弄协议》,这就是现代缅甸的出身证。


昂山被缅族激进分子刺杀。因为他没有真正掌握过国家权力,后来政策上的失误都与他无关,他就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英雄,当之无愧被称为国父。

缅共主席德钦丹东被警卫员杀害

德钦丹东的激进政策杀害了不少自己人


1955年以后,缅共因得不到实际外援,开始与缅政府和谈。


1964年9月,缅共在北方支持下,提出“赢得战争,夺取政权”的路线。不久,缅甸国内发生了经济动荡和大规模运动,在此形势下缅共革命于1966年进入了新高潮。


但德钦丹东却展开了“党内革命”,斗争方式是撤职、开除、处决,为节省子弹,对被批斗者都用竹尖刺死。两年前逃到根据地的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过去曾被认为是“革命新鲜血液”,随着深入清查成份,家庭出身较富裕的学生几乎全被杀光。


看到缅共内部发生大动乱,缅政府军于1968年春季以后,以主力部队向勃固山区进攻。德钦丹东提出“以我们的进攻粉碎敌人的进攻”,采取硬打硬拼,反对这一主张的军队领导人波吞迎于同年8月底被公审处决。


内部滥杀造成了人人自危,缅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巴刻被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后,逃至仰光,下层也掀起投降风潮。


同年9月,众叛亲离的德钦丹东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向东转移,在途中休息时被警卫员谬苗开枪杀害,此人随之也向缅政府投降。


事后,缅共副主席德钦辛接任中央主席,并宣布“谬苗”是“敌人派来的奸细”,缅共这种遇灾祸不检查自身缺点,反而一味推诿客观原因的做法,只能延续错误。德钦辛继续沿袭德钦丹东的错误做法,于1975年春在与政府军作战时战死,从此缅甸中心区根据地全部丧失。

缅共的高级干部们

德钦丹东遇害后,另一个副主席德钦巴登顶直接掌握的“中央远方委员会”转移到东北根据地(果敢等地),背靠云南边境,周围多是少数民族,政府军进攻也缓和了许多。从此一直在缅北根据地活动,直到被礼送出境,1995年在北国病逝。


按彭家声的评价:巴登顶,喜欢别人吹捧,官架子很大。结果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当遇到手下反叛时,连调动部队去平叛都没有人听他指挥,只能黯然离开缅北。


奈温是被动加入缅共,掌权后镇压革命最坚决


据说他母亲是福建人(不少缅甸华人这样说),但他排华,镇压少数民族,废除《彬龙协议》和联邦宪法,消灭傣族土司,是很强势的军阀。他镇压缅共,自己却又搞了个怪胎“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把缅甸经济搞垮。

缅共人民军干部

以德钦巴欣、德钦梭为首的亲苏派认为缅甸要遵循共产国际的套路,谋得斯大林的支持。


德钦梭是“红旗共产党”的代表,他在战后秘密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在缅甸中部地区组织起武装,以进攻仰光等大城市、推翻缅政府统治为目标。


但并没有得到苏联真正支持,所以到了1972年,身为领袖的德钦梭被缅甸政府逮捕,缅共红旗派退出历史舞台。德钦梭于1974年被奈温军政府特赦,80年代末成为缅甸统一和平党领袖。算是背叛原来的理想。


以上是对几个缅共主要大领导的总结,很显然他们都不具备能打下江山,在缅甸建立新政权的雄才大略。


下面再引用彭家声老先生对他比较熟悉的缅共高级干部的评价:


杨光在孟牙,在邦桑都曾和我“谈心”,说服我加入缅共。关于加入缅共的要求,缅甸历史,缅共历史,等等。讲了很多。

彭家声对缅共领导有自己的看法

但我相信北边支持缅共,内心深知缅共是不可能夺取政权的,很婉转地拒绝了。缅共起用杨光,邓吉平,怎么可能成功?


杨光心狠,笑里藏刀。反复无常,胸襟狭窄,绝对成不了大事,比小人之心都不如。有时候还会问我,“这个仗怎么打?”我要是做了解答,他还会“对对对”附应。我和他相处最长最久,但愈行愈远。


余建,这个人凶神恶煞,专权,野心勃勃。但是他打仗就拉上我。这个人小动作多。


古方软弱。

反缅老将罗相

罗相,比较窝囊,曾经打下缅甸曼德勒的老英雄,在缅共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在和克钦独立军统战问题上应该有贡献,在打猎时摔下悬崖身亡。结局有点让人意外。


赵明,有一次在邦桑开会,会议内容是关于向北边提出军事援助。会上有人提出向那边要远程重型火炮,所要火炮的数目,竟有人提出只要三,五门。我实在忍不住,就说干脆要五十门吧。会上赵明马上表示赞成!


从以上罗列出来的流水帐可以看出,缅共领导层,从最上面的昂山和德钦丹东到下面的干部,没有一个具备打下整个缅甸的领导才能。


如果他们能在缅甸中心区占住脚,不断有新生力量参与进来,而且都认同缅共的革命理念,那么哪怕经过内部斗争互相淘汰,总会有能干大事的人脱颖而出。最终整合各方力量,赢得最后胜利。


历史没有假设,缅共没有能在他们的主体民族区域发展,应该和他们主要领导人的才能有很大关系。靠边境地区各民族武装来维持地方小政权,最后被这些人推翻。


所以还是回到老问题:各支还在折腾的民地武,要使自己力量不断壮大,就要设计出一套能收买普通民众的心(给实用的利益),进而使新生力量不断参与进来,产生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人才。


否则的话,互相内斗几下就把本钱折腾光啦。


缅甸各方,特别是主体民族缅族,还是不要武斗了,用和平方式来争斗。


搞好民生经济,这样对国家和老百姓伤害会小得多。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