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习共为何突然呼吁中国青年“到农村去”?

送交者: 曾节明[♂★★声望品衔10★★♂] 于 2024-05-08 4:25 已读 6984 次 2赞  

曾节明的个人频道

+关注
习共为何突然呼吁中国青年“到农村去”?



  其真情是中国农村的人口崩塌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根据中共官方——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公报,从2005年到2016年仅11年间,全国的自然村减少了54万多个,由314万个减少到260万个,大减18%,其中黑龙江省更狂减71%。。。中国平均每天消失约80个自然村,以平均每个自然村500人的中位人数来算,即中国农村每天消失40000人,11年中中国农村减丁在3.15亿人之上。

  这是什么概念?是比当年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后果严重多了的概念!

  2018年之后,中共索性不再公布农村人口减少的数据,根据中共报喜不报忧的规律,很显然,中国农村人口的崩塌的形势,是日趋恶化了。

  随着农村人口的雪崩,中国农村迅速地荒芜化,竟然破天荒地在和平时期出现了“民无遗类,地尽抛荒”的凄凉景象。

  可见坚持了三十多年的“一胎化”计汉生育对中国农村的巨大伤害。三十多年的“一胎化”计汉生育同样导致了中国农村的超低生育率,外加上年轻人口流入城市:胡温为推房地产大跃进,把大量耕地用作房地产开发,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以农民工身份流入城市。。。令形势学上加霜。

  专家估计,照此下去,到2035年,中国自然村将仅剩2016年规模的30-25%,而到2050年,中国农村将完全消失——变成鬼村或荒野!

  随着超低生育和城市对农村的人口抽取,现在许多农村地区沦为空巢老人的留守村,随着空巢老人的大批离世,中国农村人口的断崖式崩塌还会加速。

  而与农村人口崩塌如影随形的,是中国农业的加速萎缩,中共国早从胡温时期,粮食就已不能自给,沦为全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现在粮食形势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到了中共严密封锁消息,及习近平呼喊“确保粮食安全”的程度,可见其危机的程度。


  一方面农村荒芜化,农业大幅萎缩;一方面城市也因为年轻人口雪崩带来的消费坍塌,百业凋零,失业大增,房地产刚需全面断裂,以致于捆绑于土地财政的中共各级政府,财政困难空前,甚至多地的公务员都出现了工资拖欠、下调、奖金取消甚至吐出已发奖金。。。的窘迫程度。

  为了挽救中国农村人口崩塌的危机,同时也为了防范大量失业青年在城市“上街”的风险,习正恩同志准备重施当年毛泽东以“上山下乡”解决城市人口失业问题的故伎。

  笔者估计,习共当局会逐步在中国广大农村兴建一批国营农场,会强行将大批“低端人口”(包括失业学生、无业农民工)移入开垦,为了控制人口迁徙,中国的户籍制度会重新加强——以这种变相劳改的方式,解救中国农村的崩塌危机。

  近年来,习共还在农村搞起了股份制“合作农场”,以共产党基层组织动员的方式,连哄带骗加强迫,把邓共时期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的农户,拉入了合作农场,台面上说,以农民之前承包的土地面积入股,合作经营,到期分红。。。但了解中共本性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当年拉农民加入人民公社的翻版吗?“合作农场”不就是“人民公社”的别名吗?股份制说的好听,时机成熟了就会一笔勾销,变成“国有农场”了。就象1956年中共诱骗房东阶层和民族资本家交出资产,搞“公私合营”一样,刚开始还装出“代租”、“代管”的面目,返还部分回报,文革一来,就一笔勾销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现在在农村大力推广的“合作农场”,实际上就是在为城市失业青年打造的“国营农场”,因为现在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已经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不可能担当主要劳力, “合作农场”意在共产农村空巢老人的土地而已!

  请看近年来习共的“农村建设”路数:全面恢复供销社、设立“农管”剥夺农民的种养自由、大搞“合作农场”、号召青年“到农村去”(很快就会强迫)。。。这分明是一系列要在农村复辟计划经济的组合拳嘛。


  说明习近平为了保住共产党政权,他是什么手段都会用的,中国农村正走在朝鲜化的大道上。



曾节明 2024.5.8 凌晨夜雨中





  
喜欢曾节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曾节明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