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外华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来加拿大三个月,治好了我的焦虑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4-05-20 14:04 已读 2408 次 4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来加拿大三个月,治好了我的焦虑
Original 是栗子呀 栗子拿铁



一抬头,五月已经过完一半。




从家里望出去,一片绿意,天空的云很低地流动着。想起第一次来看这个房子的时候,窗外的樱花树还盛开着,当时看向窗外的一瞬间让我觉得“住在这里应该很不错”;到现在搬进这个新家已经半个多月,温哥华也妥妥入夏,每一天的天气都美好得让人坐不住。




第一次来看房就爱上了窗外的樱花树


现在已经是夏天的样子




最近有朋友问我过得如何,才意识到都没有时间跟大家好好唠嗑,小红书、公众号、微博更新全面佛系中,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我的时间,全都用来认真生活了。




于是趁着这个娃睡着了的中午,泡了一杯香甜的乌龙茶,来聊聊最近的生活。






来到温哥华的第三个月,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过了难熬的二三月,四月开始天气明显好转,进入五月更是几乎没再下过雨。想起刚来的时候是二月末,下着雨夹雪、晚上五点就天黑,跟这边的朋友抱怨说这天气我估计抗不了多久。朋友说,坚持住,四月开始就是樱花季,然后就是持续大半年的大晴天。现在看起来,果然是诚不欺我。




最近的生活比较稳定,每周固定有三天会带娃去上早教课,她也交到了朋友、很喜欢上课的老师,相当融入;不上课的时候就去附近各大公园遛弯,周末就去远一点的海边。作息也跟随娃变得很规律,早睡早起精神也很好。





有朋友说隔着屏幕都感受到我在这边过得很开心,我想可能是初到新的环境,还处在蜜月期;也可能是夏天的温哥华实在太美好了,每天一打开窗帘看到阳光蓝天和低低的云层,就觉得心情大好,的确整个人都松弛了很多。





虽然曾经在澳洲、美国都学习工作生活过,但也已经是近10年前的事了。过去的9年,我基本都生活在国内,尤其是在北京的几年,可以说是深刻感受国内的日新月异,时时刻刻的崭新、快节奏、新机遇,也比较幸运地赶上了创业潮、自媒体潮,得以实现我“不上班只工作、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终极目标。




这次来到加拿大,又一次体验到了许久没有的安静平和、鸟语花香。在国内常常内心澎湃,在国外则会时常觉得内心变得很纯粹,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认真在生活的具体里。




出门很放松是最大的感受。毕竟北美也是众所周知的“时尚荒漠”,用这里朋友的话说,出门背个包都算是“打扮”了,化妆品什么更是不记得多久都没摸过。大家都很随意,没人在意你穿什么样,也没有精致的消费主义陷阱。在国内一出门,好像理所当然就是去商场,然后吃饭、购物、娱乐......反正就是围绕消费展开。但在这里出门,这儿和十八线县城差不多的商场我是实在不想去的😂,而那些公园、花园、游乐场、海边.....都不需要花钱。



来这边一段时间,也治好了我的养娃焦虑。在国内的时候,天天刷小红书,全是诸如“泡好的奶放了半小时还能喝吗”“保姆带娃睡觉留夜灯,会不会影响视力”“一岁以下能不能涂防晒,担心晒黑又怕卸妆不干净”,以及最多的“xxx到底能不能给娃吃”……搞得我也常常很紧张,生怕作为新手的自己又犯了错。




来这边之后,以上都不是问题。商场、餐厅里,随处可见几个月的婴儿在大吃薯条;早教课上很多小孩拿起玩具就往嘴里放,妈妈们也只是耸耸肩并不干预;户外的playground到处都是自己在玩沙玩石头玩泥巴的野小孩,家长大多只是远远观望。国内两个大人四个老人一起出动带一个娃的场景都很常见,到了这边基本看到的都是一个妈妈独立带俩娃甚至三娃,坐公交坐地铁无比娴熟……感觉国内养一个娃的精细程度和花费的时间精力,完全足够国外养两到三个娃了,怪不得这边都是大家庭。




我来这边之后也入乡随俗,给娃开始做简单的白人饭,餐厅里的儿童餐也点了起来,但新鲜又便宜的鲜牛奶喝得很足,所以身高体重都没落下。




容貌焦虑也少了很多。因为每天都长时间在户外,夏天这才刚刚开始,原本皮肤白皙的女儿已经晒成了一个黑煤球,我妈看到照片又心疼又惋惜。我倒已经放弃了,咱就走健康肤色路线也挺好的。






还有一个感悟就是关于娃的跨国教育。虽然女儿才一岁半,但教育问题想必是每个妈妈在怀孕时就会开始考虑的。我的孕期在重庆度过,生娃之后基本在澳门,一岁多时又带娃来到加拿大,所以我打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做一个在中加两国之间穿行的候鸟型妈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然,这种模式可能更适用于娃低龄的时候。




来这边之后认识了很多妈妈,网络上也充满了很多在加拿大工作、陪读的家长,大家依旧在热烈地讨论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我接触下来,在这边时间长的妈妈们多半不会选择回流,一方面孩子升上中高年级后,再回国很难适应国内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孩子在这边上学是真的快乐,兴趣爱好也很丰富。不卷娃也不卷家长,也有利于亲子关系。




加拿大对于养娃是真的非常敢于投入,社会资源“羊毛”丰富。从图书馆到社区中心,再到大学里的夏令营,很多高质量的教育和娱乐资源,价格合理甚至免费。比如我前面提到每周去上的三节早教课,就属于政府福利,全部免费。我们来到这里之后一本绘本、一个玩具都没买过,因为全都可以从图书馆借。






我目前的想法是想让宝宝回国上幼儿园,因为加拿大的公立教育是从5岁开始,5岁前的幼儿园资源都属于私立,相对比较紧张,回国也能奠定一些中文基础;之后再回来加拿大上小学,感受这边的快乐教育,也给她更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当然,这只是计划,未来谁也说不好。其实现在很多让孩子低龄留学的家长,不一定就定在哪个国家,大概率未来孩子都是要满世界飞满世界工作生活的——就连90后的我都过着这样的旅居生活,新时代的人类,更是有着现在的我们不可想象的生活方式。




当然,有人会说很多地方看着佛系,但其实精英阶层也卷,有钱人的孩子也卷,比如温哥华的私校也是出名的卷,国外教育看似不卷学科成绩但是卷体育卷运动,一样很烧钱等等。




但我觉得,放眼全球,顶尖的精英阶层都是很卷的。乔布斯卷不卷 ?马斯克卷不卷?就算是北欧,那些顶尖企业的CEO、高管也卷吧?学术领域也一样,顶尖的科研学者,哪个不卷?所以我觉得看这些人不是很有意义,因为他们做的都是自己热爱且有创造力的工作,虽然旁人看来很苦很累,但他们卷得甘之如饴。




所以讨论卷或不卷,没必要看这些小众群体,而应该看没什么大抱负、大本事的普通人有没有“不卷”的选择。如果一个普通人一辈子佛系、一辈子不想卷,TA能在所处的社会过上一个怎样的生活?比如加拿大社会就很典型,佛系的普通人也能随便上个大学,随便学个手艺,依然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我觉得这就是“佛系松弛”的社会。






加拿大的生活,20多岁的我一定会觉得无聊,即使要在国外长居,也肯定更喜欢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但是现在的我却更喜欢生活便利、亲近自然、生活简单有质感的地方,比如温哥华。呆久了也许会腻,所以能过上半年国内,半年国外的生活就是我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么一想,又对未来充满期待了呢。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