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指挥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后悔不已:若不犯错,我必为元帅
1955年,新中国授衔开国十大元帅,此消息传到香港,正在看报的张发奎不禁自叹。张发奎,这个曾经英勇抗日的粤军领袖,如今只能在香港度过余生,回想起当年,他不禁后悔,自己在历史十字路口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河中,张发奎的名字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的英勇与才华为人们所称颂。然而,当1949年的风云变幻之际,这位曾经的军事巨擘却在香港的一隅默默度过余生,心中满是遗憾与后悔。为何这样一位曾经的军事天才,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一个如此的道路?
张发奎,广东韶关人,自幼受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熏陶,立志为国家献身。他的军事生涯始于加入粤军,随后在广东陆军小学深造。他的英勇与智慧使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
在北伐战争中,张发奎指挥作战勇猛,获得“铁军”美称,他与贺龙等开国元帅并肩作战,共同为国家的统一而努力。叶剑英、陈毅等不少共产党军人都曾在他手下效力过。我党曾希望他发动兵变,推翻蒋介石。但张发奎最终没有选择共产党,而是投靠了蒋介石。
抗战爆发后,他奉命率部抗击日军,先后参与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张发奎始终率部苦战,但由于缺乏后援,屡战屡败。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跟错了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张发奎在与蒋介石的合作中,逐渐感受到了不同的政治理念与策略。尽管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但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疏远。
蒋介石对张发奎既忌惮又猜忌。如果不是张发奎在粤军中的威望,早就除之而后快。张发奎也逐渐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但为时已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张发奎并未选择回到内陆,也未随蒋介石前往我国台湾省,而是选择了在香港隐居。
新中国成立之后,授予“十大元帅”军衔,其中,叶剑英、徐向前、朱德、聂荣臻、贺龙等5人都曾是张发奎的部下。
另外,在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十大大将”军衔,其中,粟裕、许光达、罗瑞卿、谭政、张云逸、徐海东等6人也曾是张发奎的部下。
在香港的岁月中,张发奎常常回想过去的日子,心中满是遗憾。他曾经与五位元帅和六位大将并肩作战,但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与蒋介石站在同一阵线,这一选择使他失去了成为“元帅之首”的机会。每当想到这一点,他都会深深地叹息。
张发奎的一生,充满了荣誉与遗憾。他是一个英勇的将领,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使他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他的选择,也使他成为了历史的一个遗憾。
总结,历史是一个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选择与后果。对于张发奎的一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从中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你对于张发奎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每天8:00,无风和你分享历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