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上句是什么?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0-09-10 17:14 已读 681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追古装剧,尤其是历史剧,你一定听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台词。

意思不难理解,一个将帅若想功成名就,登上人生的峰巅,必定要牺牲掉千千万万士兵的生命。

尽管这样,还是有那么多人,终其一生也要实现封侯拜相的终极理想。

这在诗人曹松看来,实在是一种罪恶。

唐·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

己亥岁即唐僖宗乾符六年,也就是公元879年。诗题下作者自注为“僖宗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由此推测,此诗是为追忆上一年(879)的时事所作。

而就在己亥岁的前一年(878),黄巢起义爆发,这一暴乱使本就衰微的大唐国势,进一步江河日下。

黄巢先率兵攻打山东、河南等地,由于各地拥兵的节度使力求自保,作壁上观,消极对抗,很快被叛军所攻杀。后来,黄巢率部转站江南,令本该和平安定的“泽国”也沦为战场。

首句“泽国江山入战图”即言此史实。但毕竟是诗语,委婉曲折的表达自然少不了,所以作者只言江南一带的山川被绘入了“战图”,其中烽火遍地、百姓流离、尸骨遍野等隐藏的景象,早已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中了。

次句承上,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战争的残酷。“生民何计乐樵苏”,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能存活下来已属万幸,哪里还敢奢望过上“樵苏”那样安稳的日子?砍柴为“樵”,刈草为“苏”,这样艰辛的生活,本就无欢乐可言,但在战乱中人的眼中却是可望不可即的。诗人用“樵苏”之“乐”,来反衬“生民”之“苦”,极具感染力,由此,后二句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战争的罪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像那些以战功来博求封赏的将帅,并不见得想让国家太平无事。

有评家指出,平叛黄巢之乱有功的高骈,因军功显赫而得到僖宗的嘉赏,封渤海郡王。所谓的“军功”无非是杀敌多而已。此前,高骈在燕国公任上曾滥杀无辜,但因为有干才,并没有受到惩处。由此看来,在那个年代,“男儿带吴钩”已不再是为了“收取关山五十州”,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封侯的私欲而已,正所谓“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因此,作者才发出这样的呼喊——“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请你不要再跟我提封侯的事了,君不闻一将功成的背后堆满了皑皑白骨!

“一”与“万”的对比,“荣”与“枯”的对照,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而“骨”字的运用,既形象,又触目惊心。《唐诗快》评曰:此侯竟当封为“万骨侯”可矣。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