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国家第5次公开新冠死亡人数,“真相”残酷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3-02-16 10:41 已读 900 次 2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段时间相信人们都发现身边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新冠似乎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我们周围被感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正在此时,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第5轮因疫情所造成的具体死亡人数。


除此之外,还有专业人士预测下一轮疫情传播高峰将会在五月份到六月份出现,因此我们要为此提前准备。



那么这次公布出来的死亡人数意味着什么?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第2波疫情,要采取怎么样的准备措施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虽然我们身边被感染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新冠依然潜伏在我们周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只不过是现在大部分人被感染之后,体内的抗体水平大大上升,所以现在即便现在还存在我们的周围,但是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频繁,人数大幅上升,但是被感染的人数却大大减少的原因。根据我国有关部门所公布的第5次因新冠造成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的十二月八号到今年的二月二日,


在这一个月里,国内因新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病例高达82238例


,可以说这个数字是相当可怕的。


但是接下来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在往后的时间里因新冠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会大大下降。


原来最高的时候,一天死亡的人数达到了4273例,但是数据公布之后的一月三十日,下降到了468例。


也就是说,现在的死亡病例只相当于高峰期的1/10。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就是,这个数据来自各个医院对在院的死亡病例的统计。这个数据并没有把在农村或者是没有住进医院的死亡人数统计进去。也就是说,实际上死亡的人数要比统计的数据要高出许多。由此可见,新冠给我们造成的伤害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开始担心即将到来的第2轮甚至第3轮感染高峰的到来。而对于第2轮疫情传播高峰的预测来自我们最为熟悉的张文宏。他在国内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他曾经公开表示,第2轮疫情传播高峰预计在今年的五月份至六月份到来。



另外钟南山院士也公开表示,我们将会在二〇二三年的上半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会回归原来的轨道。而


其他专业人士则认为,第2轮疫情传播高峰应该会提前到来,在今年的三月份到五月份会形成高峰。


不过幸运的是,这一轮疫情传播高峰,必然会相比第1次要弱许多。


现在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国将会出现第2轮疫情传播高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普通人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新10条”措施推出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管控措施,人们为了自保到处抢购各种药物这样的现象,人们到现在记忆犹新。所以为了应对第2轮疫情传播高峰的到来,建议大家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药物。这时候也许有人会问,今后还会不会出现刚刚解开封控措施时候的药物抢购现象?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很大概率不会再次出现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治疗新冠药物的供应,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为第2波疫情传播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


现在我们正处于第1波和第2波高峰之间,此时正是空白期,也正是我们积极准备的好时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囤积一定的药物。另外我国有不少地区的医院已经开设了新冠阳性康复门诊,到时候就能够减轻各大医院医疗资源的压力。但是在此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经过前段时间的慌乱,


希望大家囤积药物的时候要适量,够用就行,不必要买太多。


大量囤积不但浪费,而且有可能会让有需要的人买不到药品。



另外大家外出的时候还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例如戴好口罩,不要认为自己体内抗体水平大幅上升就等于拿到了“免死金牌”不需要防护。


现在新冠还会有继续变异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传播的现象。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之外,大家要做的还有注意锻炼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要仔细辨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不能盲信盲从。



结语


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即便第2波疫情传播高峰到来,人们也能够安然度过。现在人们对新冠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在对它的惧怕心理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就目前阶段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对它无视的地步,所以必要的措施我们还是要准备好的。


今日话题:


国家第5次公开新冠死亡人数,“真相”残酷,第2波疫情要提前准备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bbs&bbsid=2031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