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命之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1.4.5 识蕴

送交者: Adam_Luyan[♂★★卢岩★★♂] 于 2022-12-27 7:33 已读 3886 次  

Adam_Luy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11.4 五蕴 Five Nodes 由 Adam_Luyan 于 2022-12-27 7:18

识总有八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六识)、前意识(第七识,佛教的末那识,神教的夏娃识)、无意识(第八识;古作神识,佛教作阿赖耶识或阿摩罗识,神教的亚当识和神识)。识蕴是这八识习气的积累。识有三义:了别名识;思量名意;集起名心。
 

一、了别就是明了地辨别。辨别,比如辨别冷热,识就是那冷热不同的本身。这精细明了的辨别,由前六识来完成。(1)眼识,即见色之 见。(2)耳识, 即闻声之闻。(3)鼻识, 即嗅香之嗅。(4)舌识, 即尝味之尝。(5)身识,即感触之感。(6)意识, 即知法之知。此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还有六情之名。

二、思量名意。意是意图、打算的意思,就是前意识,是意识的根。前意识是思想意识的工作平台,随着意图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更新着,所以前意识总是在不停地思量着、打算着、修补着。

三、集起是心的定义,有三义:(1)能集,即心能收集保存诸法(如本章所讲的百法)的种子;(2)所集,即心就是那些被集起的种子;(3)集起(注1),心能把孕育成熟的种子发起来,现行,进行表演,即是人正在进行的身心活动。集起即缘起,是佛教哲学的核心,参见📖14.1 《集起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297576》。

11.4.5-1 八识的道德性

一、善,能为此世及它世受益的行为,参见📖13.1《欲界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view&tid=3302112》中的十善眼耳等前六识有善性。 二、恶,能为此世及它世造成损害的行为,参见13.1节中的十恶。眼耳等前六识有恶性。

三、无记,道德上中庸,中性,不善不恶的行为会留下无记业,即无记忆的业或称净业。无记有两种:有覆无记、无覆无记。 (一)有覆无记,这是在说第七识,前意识,其行为是染污但不产生善恶业,此称无记。前意识的记忆像似计算机的内存,随时更新变化,此说前意识的有覆性。 (二)无覆无记,这是在说第八识,无意识,许多无意识的性质终生不变,且其不辨善恶,本性非染,亦非善恶,故名无记,即无记忆。无覆,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切都会被无意识记忆,无论这个人的思想意识记得还是不记得,它过去的经历记忆都会发生作用。无覆无记有四种:1、异熟无记;2威仪无记;3、工巧无记;4、变化无记。

(1)异熟无记,异熟果(参见📖11.6.1 异熟果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301406)恒相续故,有情身心得以持续;此功能是无记性的。

(2)威仪无记,是说威仪路心的无记性。行住坐卧,名为威仪(参见📖16.2《离垢地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297494》中的三千威仪),是心之所履,故名为路。威仪即路,名威仪路。心或缘之,或发之,是故名曰威仪路心。

(3)工巧无记,是说工巧处心的无记性。刻镂等名身工巧,以色香味触四尘为体;歌咏等名语工巧,以声为体。此工巧者,心之所缘,故名为处,工巧即处也。心若缘若发,故名工巧处心,工巧处之心也。

(4)变化无记,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乃是心的变化和投射,即是色心,若是无记,名变化无记。此能变化的色心,从通而生,亦名通果无记。

八识当中,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性。眼耳等前六识这三种性质都有,于善法中,它们表现为善性;于恶法,它们就是恶性。

11.4.5-2 八识与三量

八种识所发所得的量有三种:现量、比量和非量。

(1)现量,能缘之心,量所缘之境,没有分别计度的情况下所获之量果。现量具有三个条件:一、是现在时,以简别於过去或未来;二、心识认识的对象必须要显现出来,亦即必须是现行位之法,种子不能成为现量;三、现有,在能所位上,即能量之心与所量之境,二者俱是明白现前,和合俱有。

(2)比量,是通过推测比度而获致的量果。如见山上有烟,推知该处必有火;见墙外有双角,推知墙外有牛。

(3)非量,似现量和似比量统称为非量。似现量是和现量相似的量,但不是那种现量的事实。似现量,谓有分别智,于境异化而取量。如有智者知道花瓶衣服等,因为对待和分别而生,由彼于义,不以自相为境界故。似比量是不太恰当的比喻量。似比量,依似因智为先,所起相似之义,如于山中误认为雾是烟而推度,那里有火。再比如,看见一个栩栩如生的石头狮子,心生恐惧,不认为它只是一块石头。不能正解,是真之流而非真,名似比量。

第八识和前五识唯是现量;第七识为非量;第六识中三种量都有。

11.4.5-3 八识与三种境

八识所缘境有三种: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一、性境,即有自身性质的境,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性显相,名为性境,具足五义:一、从现量所得;

二、有仗质,比如声音必须有耳听闻的质;三、从自种生,不是从能见种直接生出来的;四、有实际的功能和用途;五、其性质与界系不随能缘心的改变而改变。 二、独影境,即幻境,是能缘心单独成相,心自己成相,没有别的本质。独影境的存在依于内滤所托。本书📘12《👁️⃤禅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294734》中讲的都是独影境。净识境界虽是异熟果相续,追其根本,彼是过往内滤的异熟果,本质也是内滤所显。在三量当中,独影境都是现量。

三、带质境,谓能缘心缘所缘境,有所杖质而不得自相,谓之带质境。一、真带质,以心缘心名真带质,即第六识通缘一切心及心所,及第七识单缘第八识之见分是也。二、似带质,以心缘色名似带质,谓带彼相起,有似彼质,如依经作观,非是五识所缘现境故也。

玄奘大师有偈子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

前五识和第八识唯缘性境。第七识唯缘带质境,原因是第七识将自己的质,尤其是善恶美丑及生命现象赋予了所缘境。前两句说了性和质,二者合在一起是性质;即性境和带质境由前意识和合在一起,进而有了物质世界。第七识是情本(情的源泉),是它赋予了众生生命,且维护众生不灭,所以佛教里称末那识(即前意识)为众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称夏娃识(即前意识)为众生之母。第六识(意识)可以通缘此三种境。

11.4.5-4 八识与51位心所有法的相应关系 无意识只与5位遍行心所有法(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前意识与18位心所有法相应:根本烦恼4(贪、痴、我见、慢);遍行5(触、作意、受、想、思);别境1(慧);大随烦恼8(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第六识(意识)与51位心所有法都相应。

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34位心所有法相应:遍行5(触、作意、受、想、思);别境5(欲、胜解、念、定、慧);善11(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3(贪、嗔、痴);中随烦恼2(无惭、无愧),大随烦恼8(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11.4.5-5 八识与三界九地的相应

三界九地参见插图13.3.2和本书的📘13《苦谛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294735》。 一、鼻舌二识只在欲界有,不通上界。

二、眼、耳、身三识,唯在欲界和大神天。欲界只是一地,即五趣杂居地。大神天是第二地,即离生喜乐地。

三、第三地及以上,前五识皆无。后三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遍三界九地而有。

坛主:Adam_Luyan于2023_01_15 13:45:42编辑

坛主:Adam_Luyan于2023_01_15 13:50:51编辑

喜欢Adam_Luy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Adam_Luya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无记有两种:有覆无记、无覆无记 - Adam_Luyan (2112 bytes) 12/27/22
🔖11.4.5-2 八识与三量 - Adam_Luyan (1310 bytes) 12/27/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