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何香凝:47岁丈夫被刺杀,她继承遗志独自奋斗,94岁与夫同穴合葬

送交者: 核酸检测[★★★声望勋衔13★★★] 于 2022-05-13 2:15 已读 478 次  

核酸检测的个人频道

+关注

女子娇婉是美,若再多几分傲岸不屈就更能凸显中华女子的风范。


1925年3月11日,病重的孙中山留下遗嘱,将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挚友照顾,能得孙中山如此信任,绝非等闲之辈。


她就是一双“大脚”勇救夫,恨做懦夫斥“老蒋”的一代女杰——何香凝。



作为孙中山夫妇的挚友、何香凝是一位艺术家、爱国革命者、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中共革命元老级女领袖,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妻子。


无数光环加身,何香凝把自己活成了传奇,锋芒初露始于幼年拒绝裹脚的“家庭斗争”。


1878年,何香凝生于香港一个豪富之门,父亲何炳桓早年靠买卖茶叶和土地成为香港著名的富商,母亲陈二与父亲相恋于微时,却因一双大脚被何家父母嫌弃,只能以妾室名分进入何家。


旧中国上流社会的名媛千金都有一双三寸金莲,母亲陈二在此事上吃过亏,所以对此十分在意,在何香凝7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她缠足。


但是何香凝是个很有主见的姑娘,她从小就很羡慕英勇善战的女兵,所以对裹脚十分抗拒。


她深知一旦服从,裹的就不仅是双脚,更是失去追求梦想和自由的权利。


白天母亲用长长的布条给她裹脚,夜里无人的时候她再用剪刀把裹脚布剪成碎片。


缠足这件事在一段时间里成了父母与何香凝之间的一场较量,父母裹一次,她就剪一次,惹得母亲发怒没收她的剪刀。


生性倔强的何香凝并未就此屈从,她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把剪刀偷藏起来,每个夜里照剪不误。


她的倔强终让父母妥协,不再强迫她裹脚。


何香凝对自己的“改革”绝不仅于此,其他的千金小姐都喜欢脂粉打扮,她却偏偏喜欢读书,吵着要去学校念书,父亲最开始不同意,她就自己在家阅读大量的书籍,时常捧着书追着哥哥询问不懂的地方。

后来何炳桓发现女儿实在好学,便决定送她去上学。由此何香凝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接受到了先进的思想文化。


这为她日后倡导解放女性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一个人的优秀是超前于时代的,不是她改变时代,就是被时代所“撇开”。


何香凝的叛逆和觉醒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无疑是不被认可的。


以至于到了适婚的年纪,却因一双大脚迟迟嫁不出去,成了没有媒人敢上门说亲的“富家千金”,甚至有人在背后喊她“何大脚”。


正当何炳桓发愁之际,留学在外的才子廖仲恺回国,接受先进教育的他对中国封建旧制很是抵制,一心想求得一位不裹脚的妻子。


何炳桓得知马上请人去说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桩喜事就这样定下了。


才子佳人一见如故,何香凝与廖仲恺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都喜好诗书雅趣,都接受过先进的思想,都反对封建落后的旧俗。


夫妻精神层面在同一高度是婚姻永远的保鲜剂。


二人婚后生活常一起对月吟诗,共谈古今,乱世也曾给予他们一段欢乐的时光。


然而内忧外患的局势让廖仲恺决心暂时放下儿女私情,赴日本留学救国,何香凝不顾家人反对,变卖嫁妆,毅然决然地追随丈夫去日本投身革命。


此刻她已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千金,而是一位真正的女战士。



在日本,夫妻二人很快结识了孙中山先生,随后与其一起建立了同盟会,会议地点就在他们东京生活的公寓里,为了工作的高度保密,何香凝辞去了佣人,连做饭都不会的她开始亲自操持家务,在异国他乡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辛苦。


由于孙中山决定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有人来设计军旗和告示花样等图案,1909年生下儿子后,何香凝前往日本私立美术学校主攻绘画,1911年毕业后,将所学本领正式投入革命设计。


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画功了得,声名在外,她成了画坛响当当的泰斗。最为珍贵的是她的画作永远心系革命。


毛主席曾在写于何香凝的信中称赞“先生之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藏着这个民族文人的灵魂和精气神,奔走在救亡路上,何香凝的画作少些山水雅趣,多是咆哮的猛虎狮兽,一个个仿佛怒瞪敌寇,扬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她的诗画作品驱散着旧中国国民骨子里的不少“懦弱病气”,让越来越多底层民众觉醒,投奔到救亡运动中去。


文人骨气,这是何香凝身为一个画家,一个中国人为民族献上的最深厚的爱意。


然而我们都无法祈求生逢乱世,万事皆遂心如意。要争取民族的胜利,势必是要付出鲜血的代价,没有谁可以安然地置身事外。


1925年8月20日,吃过早饭后,廖仲恺与何香凝一起乘车参加委员会例会,在中央党部门口下车后,廖仲恺遭遇了反革命分子的突袭,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何香凝目睹这一切的发生,丈夫倒身血泊无力回天,她悲痛万分,深知革命未成,没有退路,将对丈夫的思念都化作对革命忠贞的热血,积极勇敢地投身到与敌人的斗争中去。



1931年“九一八”爆发,何香凝闻讯日军已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痛心万分,立即结束法国之旅返回上海,支持救亡运动。


她积极为抗战集资,开展“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拍卖自己和一些名家的字画,将所得资金全部捐赠抗日战争。


淞沪战争,她同宋庆龄一起组织创办伤兵医院,为前线送来的伤员医治,组织妇女缝制衣物,发动各方为抗战募捐,一天之内募集10万元捐款,还亲自赴前线慰劳将士。


何香凝对将士是爱重的,她在《赠敬爱的伤兵》里写道“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增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于万世”。字字铿锵,充满对将士的敬爱与鼓舞,振奋士气,誓死捍卫国土,不逐敌人决不罢休!


遥想当年李清照目睹南宋朝廷懦弱无争,愤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壮志豪言。


同为女子的何香凝,眼看祖国山河被敌寇侵扰,也将一腔激情都付诸笔头。


她们都是女中豪杰,虽不能亲战沙场,却以笔墨为戟,挥洒爱国血泪。


1932年淞沪战争失败不久后,蒋介石调转矛头指向红军,采取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召集50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


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何香凝悲愤至极,她提诗一首,连同爱国将领续范亭的对联和一条旧裙子打成包裹,差人送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拆开包裹,只见纸上写着“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读罢这一首骂自己不配做好男儿的诗,蒋介石羞愤难当。


可是碍于何香凝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又是革命元老级的人物,在社会上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不敢公然报复,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


1944年蒋介石想拉拢何香凝,提出给她和家人富足的照顾,要她前往重庆避难,也被何香凝毅然拒绝。


在她身上我看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魂,谁说女子不如男?



除了为革命事业奔走驱驰,解放女性,为更多女性争取权益,呼吁男女平等也是何香凝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何香凝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名媛,在接受了先进思想之后,关注到了女性在社会上权益的“受限”。


投身革命后,1905年她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最早的女性会员。由于妇女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她领导出版了《妇女之声》旬刊,举办妇运讲习所,开展解放妇女运动。


1924年她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得大会通过立法,帮助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争取到更多的合法权益。


同年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办,大会上何香凝痛诉长久以来女性在社会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压迫历史,召集上千名妇女游行,高呼“打倒封建主义”,“争取妇女解放”等口号。


是她的勇敢唤起女性心中压抑已久的希望。


有更多的女子加入到“自我解放”的运动中去,通过提升自己的文化、劳动力来为自己争取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机会,这一切都离不开何香凝的功劳。


何香凝的一生都为革命事业、解放女性运动而奔走奋斗,生逢乱世,国家不宁,并非只有男儿有热血,有报国之心。


女子亦有,只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不须女子扛大刀!这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也是对女性力量的小觑。


何香凝用她的坚毅和爱国激情让全中国看到了女性的力量。这个在敌人面前势如猛虎的女子在我眼里却更像她晚年笔下常画的梅竹。


一身正义,又淡然从容,凛凛傲骨俏生生地立在那里,杀的一众匹夫汗颜低头。


1972年,何香凝留下愿与丈夫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心愿后与世长辞。



一代女杰传奇的一生以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落下帷幕。


见多了久处生厌的感情,总以为爱情的终点是平淡,都忘了世间还有数十年死生不变的真情。


她的足迹力证了高洁傲岸的文人,永不妥协的战士,忠贞不渝的爱情永远是这个民族最为崇敬的传说。


最后拙作一首《念香凝》,以表达本人对香凝同志,以及为民族付出过血泪的女同胞们的怀念和敬重。


《念香凝》


江山潦倒百花衰,岭上寒梅偏自开。


破陈碾石真国色,傲骨名声九州传。


红粉屈藏戎马志,的卢踏血纸上来。


古来豪杰皆男儿?默扶木兰嗅香凝。

喜欢核酸检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