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拆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老兵不死,二号舰已被解体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苏联红海军的象征,它近26000吨的满载排水量,山一样压迫而来的船体和钢铁森林一样的雷达天线,再加上20枚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可谓是武力值MAX。然而,曾经的荣耀早已无可奈何花落去,最近,有图片显示“基洛夫”级的二号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已经开始拆解了。
拆解中的“基洛夫”二号舰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原名“伏龙芝”号)被停放在一座大型浮船坞上,雷达天线和舰炮系统已尽数拆除,舰桥也已经被切割,球鼻艏也没了一大半。虽然巨大的主桅和烟囱仍然矗立着,但整艘军舰已经死气沉沉,英雄暮年,迎来凋零时刻,这一幕让人鼻子发酸。
“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雷达、舰炮、舰桥、球鼻首已经被拆了
实际上,在此之前,这艘巨舰已经停航了22年,在水里泡了整整40年,命运在苏联解体的那一刻早已注定。“基洛夫”级原计划建造5艘,实际上只完成4艘,首舰“基洛夫”号(也叫“乌萨科夫海军上将”号)自停航之后,一直充当“器官捐献者”,而三号舰“加里宁”号(也叫“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从2014年1月开始,一直在北方造船厂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装。目前唯一在役的是“彼得大帝”号,而它实际上也很少离港。
冰天雪地里的基洛夫
二号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原计划和首舰“乌萨科夫海军上将”号一起,送往印度船厂进行拆解,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它最终的归宿地选择在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多瑙河村的第30造船厂。今年5月份,“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被拖船拖出封存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阿布雷克湾锚地,踏上了不归路。当时预计在2021年8月底开始拆解,2025年11月底之前完成拆解,现在看来,俄罗斯这次很守时。
拆解中的基洛夫
拆解中的基洛夫二号舰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俄罗斯不是缺大舰吗?为什么不改装“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满载排水量近26000吨的“大家伙”,就这样拆了,多可惜?实际上,俄罗斯正在改装升级三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四号舰“彼得大帝”号也将在2023年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装,换装新型雷达电子和防空系统,加装高超音速导弹,但是具体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直接拆解报废反而是更现实的选择。
俄罗斯留下了两艘较新的
基洛夫级开火瞬间
基洛夫级发射花岗岩导弹
这是因为“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服役时间较早,1984年10月31日就加入红海军了,这导致它剩余的寿命不多,而且由于已经停航了22年,停航期间也得不到保养,所以船体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相比之下,“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1988年12月30日服役,“彼得大帝”号1998年4月19日服役,它们相对还比较“年轻”。
基洛夫级巡洋舰
图142和基洛夫
另一方面,“拉扎耶夫海军上将”是“基洛夫”级的二号舰,雷达电子系统相比“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还要落伍,如果要彻底改造,可能比新建一艘巡洋舰还要贵,这是目前的俄罗斯万万无力承担的。
改造中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拆解中的“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
实际上,不仅“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改造不划算,就连“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的改造,其实也没有必要。当年美国海军也曾计划改装“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但是一算,费用接近建造一艘全新的“提康德罗加”,维护费用更是高出一倍,而剩余寿命也就20年,所以美国海军果断放弃了改造升级计划。而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实在无大舰可用。放弃不起,所以才不得不挑两艘状态好一些的“滥竽充数”。
基洛夫虽然是核动力巡洋舰,但烟囱还挺大
拆解中的俄罗斯核动力巡洋舰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还叫“伏龙芝”号的时候,可谓是意气风发,率领舰队从俄太平洋舰队驻地一路南下,在对马海峡遭遇我133“重庆”舰和534“金华”舰。弱小的“重庆”舰不畏强敌,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而这一幕,正好被当时租用民用飞机在附近拍摄的日本摄影师柴田三雄记录下,成就了一段经典传奇。如今回头再看正在拆解中的“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真是让人唏嘘。
重庆舰冲击伏龙芝舰
被拖往拆船厂的“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
拆解中的“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