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除了打,还要练!八路军如何通过大练兵,提升战斗力?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5-18 20:58 已读 371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类世界的战争总是不公平的,以劣势武器装备抗击强敌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当然,一般情况下综合实力较弱的一方是打不过强敌的。想要以弱胜强,必然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一切优势,利用极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和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办得到。

而这些要素,并不是随便弱势的一方都能具备的。

在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经常为人所称道,而在我军的斗争历程中,从红军时期到抗战时期,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其实一直都是在以弱胜强。

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让不少人产生了以弱胜强也是常态的误解。

其实,我军可以办到的事情,并不代表随便哪个阿猫阿狗都能办得到。世人往往只是看到了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仔细研究过程。

比如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的实力那么强,还带着10多个国家的联军,我军怎么就打赢了呢?

这其中的过程和志愿军为了打赢所付出的努力不被注意,而只看到了最终结果就去贸然一试的话,那只能是试试就逝世了,因为美国的硬实力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事实存在的。

再比如抗日战争,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时兵力只有3万余人,加上留守陕甘宁的部队也才4万多人。

当时,老红军们的战斗力很强,但装备却很差。

我们全军当时只有1个山炮连,其余各师就只有几门迫击炮了,如129师只有6门迫击炮,炮弹67发。

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军全军的重武器加起来都比不上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多。

而日军在华北的部队常态化维持在二三十万人,有十来个步兵师团,还有大量混成旅团。除了纯日军外,还有数十万伪军存在。

论人数、武器、补给,我们远比不上对手,论战斗力,日军也并不是吃素的。

有人说华北日军都是二流部队,战斗力差。可这个差只是相对差,而不是绝对差,要知道即便在1944年,日军从华北抽出的治安师团拉到正面战争上,照样具有相当战斗力。

而在山西蹲炮楼的62师团,拉到了冲绳战场上,更是让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与这样的对手交战八年,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日军不仅不能消灭八路军,反而自己被大量消灭,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万之众,收复了山西、河北、山东、察哈尔、热河、河南的大部或一部国土,解放了数千万人民。

在整个二战的大战场上,只有中国战场在法西斯国家投降前没有实施全线反攻。好在敌后战场的反攻是客观存在的,如此才使得我们的抗战收尾阶段也有出彩的一面。

可我们不禁要想了,为什么一支缺枪少弹的部队,能在前有日军扫荡,后有国军摩擦,在基本没有得到枪械、外援补给的情况下还能打出这样的战果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大,不是我们一篇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我们这里重点谈一个练兵问题。

八路军从最初的4万余人发展到近百万军队,这不是一些人抹黑的在敌后自由发展的结果,而是打出来和练出来的。

有些人的脑子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你想在日军控制区自由发展?日本人同意吗?枪械弹药难不成是日军白送的?

而且在战争年代,哪有不打仗战斗力还强悍的军队呢?

胡宗南的第1军不就是现成例子嘛,该部原也是国军头号主力,到抗战中期后绝少与日军交战,结果名头很大,战斗力基本是废了。

而同样是以国军为例,74军全面抗战之初只是一支普通的中央军,但大会战打得多,而且也能得到及时的整补,最终战斗力就比较强,这也是谁都知道的。

对八路军而言,根本不会有像胡宗南第1军那么安逸的环境,也不会有像74军那么及时的军械补充条件, 更不会像日后新1军、新6军那样得到美械装备。

八路军的绝大多数武器装备都是从日伪军手中缴获的,兵员都是敌后的青壮年积极参军的,也不用拉什么壮丁。

在日伪军实力强于我军的大背景下,战斗之频繁和艰苦程度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近10万次的对敌交战次数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战斗很频繁,但光靠打是不行的,将没有经过训练的战士直接投入战场,那是既不负责也很难取得应有战果的。所以在与敌频繁激战的同时,八路军也在不断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整军和练兵,而这一点是长期为人所忽视的。

八路军的练兵到底练什么,各部队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内容则大同小异。我们这里以120师部队在抗战中的一份练兵内容为例,仅供大家一阅。

(一)团级以上的干部:

(1)研究敌人战术,我军战术,总结战役的、战斗的和军事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方法,今年要作二篇文章送军区《战斗》月刊。

(2)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著)。

(3)善于组织领导工作,完成自己的职责。

(二)营级干部:

(1)研究敌人战术和我军战术,总结本部队战斗和军事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方法。

(2)了解部队教育内容,能担任教育,能主持教育准备会。

(3)了解与完成自己的职责。

(三)连排干部:

(1)熟悉部队教育内容与自己职责,能担任军事课。

(2)研究敌人战术,我军战术,总结本部队战斗的、军事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方法。

(3)了解掷弹简、轻机关枪在技术上的使用。

(四)班级干部:

(1)熟悉班长职责,并能实际运用。

(2)教育内容与战士同,须深刻了解才能教育战士。

(3)了解自己的武器,技术上的熟练,战术上的使用。

(五)机关干部:

(1)本身业务为主,要精通自己业务。

(2)要有严格军事生活。

(3)非军事干部,要学一般军事常识。

(六)团、营级军事干部及各级参谋人员,要自己就地绘一张五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地形图,并在图上标出一些战斗经过。连排干部要自己就地绘一张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并在图上标出一个敌人配备,均于十一月底以前送到军区。

(七)步兵战士:

(1)熟练各种单个战斗动作,着重利用地形地物及敌火力下各种运动,距离测量。

(2)了解纪律条令战士职责,并能实际运用。

(3)熟练四大技术:

①射击瞄准、击发检查和简单射击学理,注意多实施野外预习,实行每天瞄准制。下半年,班长、战士实弹射一次,临[卧]姿一百五十米达距离,每人发二弹,要求全连命中数达百分之九十。注意培养特等射手,两弹命中十六环以上者,定为特等射手。实弹射击时要使自已原有枪支。

②投弹:要求一个四两重的木柄手榴弹,连队指战员投掷到三十五米以上,并命中五米达目标。投到四十五米以上,命中五米达目标者,定为特等投弹手。练习投弹,要注意向大车、汽车、碉堡(假设模型)和各种地形、各种姿势的演习,并实行每天投弹制。机关干部、杂务人员一律要求练习投弹。

③对刺杀要进度到教学对刺动作,要迅速确实,熟练有力。教育方式要采用一伍和单个教练,并尽量设置木枪对刺,克服过去只求动作整齐好看不确实的毛病。并发动战士随时自动练习。

④土工作业着重学习[对]铁丝网、鹿砦、外壕的破坏法、通过法。铁路、公路破坏法,各种兵壕构筑法,敌火下作业。

(八)夜间教育,每周进行一次,着重演习袭击、埋伏、破坏战术和夜间联络法,警戒、侦察动作。

(九)了解十种简易通信联络法,并在战斗中能使用。

(十)掷弹简、轻重机关枪战士:

(1)了解简单射击原理,熟悉武器性能,并会拆卸与排除故障。

(2)在战术上,了解选择阵地、转移阵地、火力与运动的配合。

(3)距离测量,八百米以下各种距离要能目测正确。

(4)四大技术、单个教练与步兵战士同。

(十一)通信人员:

(1)熟悉本身职责,并能实际运用。

(2)加强方位判定,路线调查的教育。

(3)四大技术着重于射击、投弹(与步兵战士同)。单个战斗教练做到利用地形、地物,在敌火下各种运动与距离测量等。

(十二)侦察人员:

以针对敌人侦察战术、活动方式,并根据军区所发我军侦察手段的材料教育。侦察员提高侦察技术能力和对敌判断能力,并须学会测绘简单地形图。四大技术着重于射击、投弹(与步兵战士同),单个战斗教练做到利用地形、地物,在敌火下各种运动及距离测量等。

(十三)杂务人员:

(1)了解本身职责,并能实际运用。

(2)了解步枪、手榴弹使用法。

(3)军风纪的养成,政治纪律的教育,特别是与群众关系要注意。

以上便是120师部队军事训练的大体内容,可以说尽管当时我们的物质条件很差,但除此之外的一切几乎都是先进的。

我们常说决定战争的根本因素是人,这句话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要落到实处的。

通过以上的练兵,再结合频繁的实际战斗,无论从普通一兵还是到指挥员都能在战争中不断进步、提高。

最终日军的精锐老兵被不断消耗,而我军则通过战训结合的方式,老兵和精兵却是越打越多。

因此到抗战后期的敌后战场,我们的总体装备虽然还是差,但却往往能形成很大的优势。

而在与各种强敌的斗争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到合适的斗争方式,最终总能获得胜利,这就是我军在战争年代屡屡逆袭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基本方略。

这套法宝不要说在当年,就是在现在的战争中也依旧有效,同时在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等方面,也是多有裨益的。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