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5-11 18:22 已读 328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咱们这里批驳了不少流传已久的谣言,当然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群体。但是,不管对方怎么样,咱们都秉承一个基本准则:从客观事实出发。

为什么我们这里说这句话呢?因为在实际“交流”中发现,很多朋友其实是以错误的认知,进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比如说我们之前谈印军的时候,你说它不行,很多人不服气,认为你在瞎说,故意看不起人家。

举个例子讲,不少人以为印军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进而认为人家很牛掰。其实一般意义上的山地部队确实是精锐,可印军这边的山地部队却只是驻扎在山地的部队,以建设标准而言就是卡车轻步兵。

当然,其中的一小部分也不是说不能归入到精锐范畴,可谁敢说印军10来个山地师都是这一标准?那不是开玩笑嘛!

再如个别网友到现在还闹不清的“人海战术”,我们都解释得够清楚了,还有人来故意问,好像家里面刚通网似的。

朝鲜战争中,美军一个师内光是师直属的炮兵、装甲力量就有18门155毫米榴弹炮、54门105毫米榴弹炮、32门双40毫米自行高炮、32辆四管12.7毫米自行高射机枪、140多辆坦克。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重火力存在,怎么搞“人海战术”?

更何况说,整个战争中志愿军及人民军总兵力跟对方比都在2比1以下,就这个总兵力比,有条件打所谓的“人海战术”吗?

实际上,倒是美军和韩军自己在战争中依仗自己的空地火力优势,往往能在战场上形成巨大的兵力优势,其步兵倒是经常实施密集的集团冲锋——毕竟美韩军的优势不在步兵,即便强如美军陆战1师,在阵地战中被我军普通部队修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谈抗战的比较多,当然也让不少人很不爽。

其实,这些朋友你先别着急着生气,不要说我们提出的观点,你接受不了,就来口吐芬芳,这真的没必要。

世界上没有谁说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却可以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这是基本没问题的。

谈抓壮丁的时候,那些材料可都是上至老蒋,下至抓壮丁的军官自己说的,而且我们现在不少读者的长辈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很显然,我们没有瞎说。

你非得跟个别作家一样,说这东西不存在,或者说几百万壮丁死于路途是应该的,是老百姓素质不行,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对普通的劳苦大众,你们看不上,觉得几百万人死亡也只不过是个数字。

可对于国军的将领们来说,有一句不好的话都不愿意听,自己总是不代入到普通百姓和士兵的身上,仿佛您就是军座和师座们。

可我们这里提三个标准,看看这些将军们能有几个达到的:

第一:不喝兵血,不吃空饷,爱护士兵;

第二:严格军纪,不扰百姓,爱民如子;

第三:勤于训练,精于指挥,上下一心。

以一个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来说,要求做到这三点,不能说太过分吧?

可是国军泱泱数千名将官,能同时做到上述三条的有几个呢?实际中,别说同时做到这三条了,就是做到其中一条的都很少。

我们可以想象下,如果所有国军将领们都能做到上述三条,面对日寇袭来时,战场表现难道还比实际中更差吗?可现实是你大部分将领连其中一条都达不到,又如何给你很高的评价呢?

不要说当时的中国将领们素质也不高,谁都达不到这些标准。

想想朱老总和彭老总在抗战中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饭?日常待遇又是如何?想想八路军战士们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

都知道林彪在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就被误击重伤了,可堂堂115师师长林彪为什么要穿缴获的日军大衣呢?

同样是中国军队,国军中随便一个排长的日常待遇都比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员要好。可你要说士兵们的待遇,国军士兵大部分是吃不饱饭的,但八路军的士兵却普遍比国军士兵吃得要饱。

以国军中吃得最好的驻印军来说,其最开始的平均体重是八九十斤,在美英负责后勤的情况下,平均体重增长了19斤,达到了110到120斤左右。

而八路军晋察冀三分区2团,通过大生产运动和根据地百姓供给,到1943年秋后,每名战士除了每日的一斤多主食外,还有六钱油、七钱盐、二斤菜,每月能吃一斤猪肉;一年后该部战士平均体重从94.5斤上升到了114斤,也增加了近20斤,竟取得了与美英后勤补给条件下与驻印军的体重增长相当的成绩。

我们可以想想在抗战中,国府掌握了多少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到哪里去了?总不至于真的连士兵饮食都保证不了吧?

可敌后的八路军掌握了多少资源?在那种艰难条件下,却为何使士兵们尽量能吃饱饭呢?

有些朋友瞧不上敌后抗战,可我还是那句话,用八路军、新四军所掌握的资源,再对比他们所取得的战果,这个效率到底算不算高?

如果再对比国军所得到的资源,以及抗战的效率,你能说这个效率也算优秀吗?

大家可以注意下根据地民众的精神面貌

而再说到,敌后抗战始终立足于自力更生和发动人民;而国府高层的抗战希望却寄托在盟国援助和等待胜利上,大家又作何感想?

如果大家代入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色上,哪种抗战环境和方式更能给你胜利的希望呢?

中流砥柱,也称砥柱中流,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所谓中流,指的是河流中间;而砥柱,是指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对应这句成语的释义,我们再看一张抗日战争形势图,看看八路军、新四军是在哪个区域在战斗?

所谓的敌后战场,不是日本人的屁股后面,而是在日军占领线的后面,在这个区域内,日军占领了大多数城镇和交通线,无论哪个区域内都处在日军的包围之中。

在国军主力大踏步后退,一部对敌人投降之时,原本的沦陷区内却出现了一块块抗日根据地,而在每个根据地周围则处在优势日伪军的包围和频繁扫荡中——那么这其中的抗日力量,算不算中流砥柱?

在日军、伪军如洪水般的冲击下,顽强屹立在这其中的抗日力量,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了八年,并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了上亿人民,那这个力量当不当得上中流砥柱?

1937年时,八路军全军4万余人,后来成立的新四军1万余人,仅占全国军队总兵力的不足五十分之一;武器装备水平不及全国军队的百分之一;所得财税资源不及全国的千分之一。

而后国府征发的1400万壮丁;得到的大批苏援、美援;还有大西南兵工厂生产的军备军械和征集的粮食、布匹,这些跟八路军、新四军又有多少关系?

然后,他们用国军溃败都看不上的“烧火棍”,用区区几万兵力冲进了敌群之中,屹立八年而不倒,打倒的反倒是敌人。

那么,他们当不当得起中流砥柱四字呢?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