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台海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台湾芯片技术接受美国产业转移历史和弊病

送交者: bell2020[☆★★声望品衔11★★☆] 于 2020-12-26 21:17 已读 27817 次  

bell2020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66 年,台湾高雄市前镇区设立了高雄出口加工区,这是当时中国台湾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美国通用仪器在此设厂装配电晶体,成为发展的起点。此后,鉴于当时中国台湾政治背景和美国全球战略,美国的德州仪器和艾德蒙、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日立和三菱先后被允许均在中国台湾设立了工厂,由此拉开了技术转移带动电子产业代工的序幕。 6p


台湾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购买了专利技术后,同时向美国IMR公司购买光罩制版,建设生产线,并改造升级再转让技术,以推动产业进步 。k


1980 年,联华电子成立后,进驻新成立的新竹科学园区,从美国引进4 英寸晶圆生产线,此后几年内联华电子的专案进展顺利,而工研院也将新开发的3.5 微米CMOS制造工艺转让给联华电子。


1994 年,新竹科学园区世界先进集成电路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动态储存装置芯片,但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多年亏损,被迫退出产业竞争,最后在台积电主导下转型成为晶圆代工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记忆体价格暴跌,新竹园区晶圆代工出现了巨额亏损。


回顾新竹园区乃至整个中国台湾的动态随机记忆体业务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没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依赖欧美日的技术授权,使其失去了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这种技术局限,不仅表现在产品设计上,也表现在其生产线所需的设计研发上,因而一旦遭遇订单萎缩或是价格下跌,这些通过技术授权和设备引进扩充产能的「快进快出」企业便立刻陷入了困境。
喜欢bell202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