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游客日本赶海 狂捞龙虾鲍鱼被罚几万差点坐牢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24-06-18 15:31 已读 1573 次 2赞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游客日本赶海 狂捞龙虾鲍鱼被罚几万差点坐牢

来源:英国报姐

最近,有游客因为听信社交账号上“日本(专题)赶野海捡龙虾”的攻略,在日本禁渔区非法捕捞海洋保护动物,遭到当地警方和居民非议。

事件爆出后,不少居民表示,游客非法捕捞已经不是新鲜事,还有游客在海外差点蹲大狱?!


(示意图)

据日媒报道,因为中国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国内流行起一股“赶海拾贝”的风潮。每逢节假日,各大景区和野海滩附近都会有大量游客连夜蹲守。谁知,这股风似乎也吹到了日本。

今年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在日本经营民宿和包车服务的华人(专题)老板,利用语言不通等信息差,将家附近海滩当做卖点,鼓吹日本赶海无人看管的噱头,吸引国内游客购买“日本赶海旅游套餐”。


(示意图)

殊不知,所谓的小众冷门宝藏赶海地,竟然很多都是当地明令禁止的“禁渔区”。一旦进入禁渔区非法捕捞,被抓获后就将受到法律制裁和高额罚单。

刊登广告的无良商家明知道这种操作违法违规,还故意将高级海产伊势龙虾、海参、鲍鱼等写在广告首页醒目位置,并把这种“捡漏”包装成升级版的“赶海3.0”。


(示意图)

日媒报道,商家为了躲避追查,在收到住宿订单时会先确定客人是否为中国人,然后再确认捕捞地点。

在千叶县浦安市的新浦安海边,老旧的堤防围栏上,已经张贴有中文书写的“禁止进入”警示牌。然而,民宿商家却声称他们有人罩着不怕查,还偷偷设置梯子,方便游客“赶海”。


(示意图)

在媒体当天采访过程中,就亲眼看到有一名中国领队凌晨提前占好位置,然后带领游客直奔藏宝地挖螃蟹。

这些非法捕猎行为不仅影响当地海洋生态,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海滩边的公共卫生间里,留下了许多游客“赶海”时穿的一次性鞋套。海滩上,也留有塑料袋等垃圾,附近几条公交和地铁,也经常被洒落一地海水和沙子,弄得到处又腥又湿。

事实上,赶野海除了遭到当地居民的非议,一旦被警方逮捕,游客们即使辩称是受商家蛊惑也很难逃过法律的制裁,最高将会面临100万日元(约4.6万rmb)左右的罚款。

遗憾的是,游客在日本非法赶海被抓的新闻,已经发生了不少次。有中国游客就曾因为非法捕捞寄居蟹、梭子蟹等被逮捕。

除了这次日媒报道的游客非法“赶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与地区闹出非法捕捞的例子不在少数。

2020年7月,美国洛杉矶(专题)警方公布了一起几十人参与的非法捕捞案。警方给出的起诉书上清楚写着,有约40余名华人在看到社交媒体上的“赶海”视频后,前往圣佩德罗白点海滩,无证捕捞。

这些组团“赶海”的人,一共捕捞上300只海螺、73只海胆和大量贻贝、海星及龙虾等整整一车海产品。

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而且部分海产品还在非季节性禁止捕捞名单上。最后,这些非法捕猎者在缴纳了千余美元的罚款后,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2020年,澳大利亚渔政人员在4名华人驾驶的车辆上发现大量当地保护物种—蓝花蟹。

后经测量,这101只蓝花蟹中有96只长度低于法定捕捞尺寸,且他们的行为属于非法捕捞。

根据4人交代,他们也是在国内社交媒体打卡帖上看到别人钓到蓝花蟹因而眼馋才出手的。原本大家只打算钓几只螃蟹晒一晒,结果越捞越多,停不下来。

最终,他们每人被罚款5800澳元(约27000rmb),以及225.9澳元(约1080rmb)的诉讼费用。不得不说,这顿人均2.8万的海鲜,真是吃出了天价啊!

近些年来,这些因为模仿社交媒体上的赶海行为被罚的案例很多。犯事者被捕后,除了会留下违法记录、被罚一大笔钱之外,食用非法采摘、捕猎的食物,对于自身安全也是一种隐患。

每逢夏秋两季,雨水频繁之时,都是野生菌类和蔬菜疯狂生长的时候。而此时,也正是民间误食有毒菌的高发期。

像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的网友在云南采蘑菇误食,因而看到“小人人”的事情,不止发生在国内。一些出国旅行的游客,也碰到过这样糟糕的情况。

2012年,澳大利亚4名华人在聚餐时,将路边采来的有毒野蘑菇煲成汤喝,导致2人死亡。同年,1名前往澳大利亚旅行的妇女,也在采蘑菇食用后中毒死亡。

2018年,在西班牙聚餐的一家9口华人因食物中毒被紧急送医。因为9人都不会西语,医护人员在对他们进行病理分析时费了相当大的功夫。

最终,通过对9人胃内消化物和剩余食物化验,医院确定这家人是在路边采摘时,误将有剧毒的曼陀罗当成了野菜。幸好救治及时,9人转危为安。


图源:长城网

截至今天,社交媒体上仍然有不少采蘑菇野菜的攻略,容易让不懂专业知识的游客被误导甚至丧命,看得人捏一把冷汗。

看完以上这些因为“打野”造成的事故,不禁让人感叹,旅行本来是一件释放压力,讨好自己的放松方式,一些不遵守规则的游客,却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知,赔上了金钱甚至生命。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