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叶原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青葱岁月:我的三年记者生涯

送交者: 牟山雁[♂★★声望品衔10★★♂] 于 2024-03-31 12:15 已读 3712 次 7赞  

牟山雁的个人频道

+关注

当了两年“回乡知青”之后,我幸运地被县广播站选中,于1974年7月开始了三年半的记者生涯。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和苦闷,可谓苦乐参半。如今回想起来,也是五味杂陈。

一开始我和梁飞一起出去采访。梁是从部队报道组下来的,在报纸上发表过新闻报道。我是新手,从头学起。当时只有县委有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吉普,我们就只有骑自行车的份儿了。第一天是去狼城岗公社南仁村采访,来回几十里路。此后三年半,我骑一辆半旧的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每一个公社,去采访过的村子就数不清了。

做记者是苦活儿,有时在乡(当时叫公社)政府吃饭,有时在村里吃,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记得有一次去黄河滩采访水稻丰收,到处是一片金黄。晚上和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一起去抓鱼,晚上在一个在县里工作的干部家里煎鱼,三个人吃鱼喝白酒,然后倒头就睡。第二天我骑车三、四十里囘县里,还是一天不想吃饭。不久我就成了“老寒胃”,一吃凉的就胃疼,但一口酒就治好了。可是它成了一个老毛病,到北京以后,酒有时也不大灵了。记得20年后已身在美国,它还犯过呢。

除了编辑、采访,也经常被县委、县政府抓差。有一天晚上我和梁飞被送到一个村里,为第二天早上的现场会写讲话稿,那是县长要念的稿子。写完以后,天就亮了。

梁飞在广播站没待长。由于想被推荐上大学,被认定不安心工作,结果他被辞退了。后来林站长把县文化馆的创作员老郭调了过去做编辑。

有几个老朋友经常来往,乐在其中。坤兄是高中同学,毕业后在家管理果园。记得有一次半夜有人敲门,原来是家坤送西瓜去了。周末也常去他家,伯母常做可口的饭菜。桂花陈也是少不了的,一通海喝神聊。超兄是县工会的,退伍军人,但颇有文采,写一手好字,还会画画。我们很聊得来,经常一起喝酒聊天,谈诗赏文。

1975年我被派到“北水南调”引黄指挥部办简报,在野外住了大半年的工棚。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第二年囘站里,我还到乡下住过队呢。

1977年初,老郭被派去乡下住队。我成了唯一的编辑,负责每天30分钟的广播稿,还要组织业余通讯员开会,和他们保持联系。我写的通讯报道有时会在河南日报發表或电台播出,我也发表了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

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是9月21日,那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我跟县委副书记张宝田、水利局长梁明文、宣传部干事袁四敬一起,陪同两位新华社记者去黄河灘采訪。车子飞快地行驶,路两旁是一片丰收景象:又粗又长的玉米、晒红了脸的高粱、又大又饱的大豆,飞一般向车后闪去。特别是黄河沿岸的稻田,一望无际,金浪拍天,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副美妙雄伟的画图,可與茫茫无垠的黄河媲美。

1977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并被大学录取。这样,第二年的三月,我三年半的记者生涯就结束了。


贴主:牟山雁于2024_03_31 14:35:36编辑
喜欢牟山雁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牟山雁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人的阅历 - 渗透转角 (126 bytes) 04/01/24
多谢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4/01/24
还不是人人买得起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4/01/24
多谢。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青春岁月的记忆 (无内容) - DNA4200 (0 bytes) 03/31/24
多谢了。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记得 - 不只拾拾影 (135 bytes) 03/31/24
多谢。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桂花陈还真是不错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水稻没错,一望无际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马可是专家呀 (无内容) - 牟山雁 (0 bytes) 03/31/24
怪不得你姓牟:) (无内容) - markmarkmark (0 bytes) 03/31/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