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劳民伤财,但是爽啊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16 20:17 已读 1065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劳民伤财,但是爽啊
原创 Tlozx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2024-06-08 07:40



1


话说,乾隆为什么会看上和珅呢?


除了咱们之前说的,


和珅长得帅,符合乾隆口味;


学习好,察言观色回来事;


工作能力强,性价比很高的工具人。


更重要的一点是:


和珅家底干净,没有任何背景,白纸一张。


乾隆这种几十年精于权术的人,为了统治就是要确保手下的各种势力平衡。


所以,他身边用的人,绝对不能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势力。


说白了,


身边的人只能对自己一个人忠,说一不二,说干啥就干啥,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做墙头草随风倒。


和珅,就很符合这种需求。


首先,和珅在宫里的熟人只有英廉一个人。


据说英廉为官为人还算正直,晚年还在为乾隆效力。


和珅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去世了,深刻体会到了啥叫人走茶凉。


当时和珅为了交学费去找父亲生前的朋友借钱,一开始这些朋友还能借给,后面因担心和珅还不起便纷纷闭门不接客。


就连和珅的亲外公,都看不起自己这个外孙子。


和珅经过这么多年的「狗眼看人低」,自然也知道外人靠不住,想要稳享荣华富贵,必须紧抱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腿乾隆。


因为对乾隆绝对的忠,以至于和珅倒了大清官场几乎没受影响—没有跟他穿一条裤子的。


而嘉庆赐死和珅后,好像有点后悔,就问大臣吴熊光:听说,和珅想要谋反?


结果吴熊光却说:


“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意思就是:


和珅想谋反就会结党,收买人心,实际上和珅人缘太差了,没有一个大臣愿意依附他,想谋反,谁愿意跟他呢?




2


说起来乾隆,咱们都知道康乾盛世。


这里插一句,大家不要看到盛世两个词,就觉得:老百姓个个都吃的满嘴流油。


实际上在当时,老百姓还是穷,饿殍遍野依旧存在。


为什么叫盛世呢?


想想各自公司里编写大事记的时候,不也得猛吹稳中向好遥遥领先吗?


乾隆打小把爷爷康熙当偶像,也干了不少实事,值得肯定。


而他跟爷爷有同样的喜好,那就是南巡。


说到这,大家就会想起来大明湖旁边的夏雨荷了。


这皇帝为什么爱南巡呢?就是为了游山玩水再来几场艳遇吗?


显然不是,南巡也算个苦力活,路程远,耗费时间长,事多,花钱还累人。


乾隆一共南巡6次,往往是正月中旬出发,根据路线去江南溜一圈,等回来的时候就是四月底了,全程得有近3000公里。


当时没高铁,所以得轿子/骑马/坐船,这一路下来着实折腾,而且还需要后勤安保/亲属,加起来没有千人随访团是解决不了的。




3


南巡,是为了什么?


大家得知道,清军入关后,江南地区的汉人很反对,随时有揭竿而起的可能。


这时候,需要南巡证明大清实力,同时不能让满族子弟们沉迷于享乐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乾隆的随访团中有大量的士兵,为了确保主子安全出行他们就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什么勘察地形/安寨扎营等,都得靠着这群军官将领士兵们。


所以,在长达一百多天的特训中,安保人员不断提升作战能力,不忘初心,对外也展示了大清的军队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乾隆还能摸底当地官员的办事能力。


途中能承办的承办,该嘉奖的嘉奖,扩大政府影响力的同时顺道还安抚了民心。


除此之外,大家也都知道南方多文人墨客及商贾。


文人这东西啊,动笔杆子的功夫厉害就很容易煽动人,不利于统治,所以趁此机会要进行提拔(不用参加科举直接当官),为自己所用;


与此同时还得注意,


文人的势力还不能太大,不然容易结党营私,架空威胁皇权,所以乾隆还得拉拢文人看不起的商人进行平衡。


说完了工作,就得谈到吃住行了。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乾隆南巡是吃糠咽菜吧?


距记载,


乾隆南巡饮食非常「简朴」,不过是:炒鸡蛋/燕窝羹/肉丝什锦//炒鸡等。


而网上有传,乾隆南巡6次花费有2000万两。


实际上,修筑行宫/运河拓宽/民工费用/招待等费用都是地方出的,并没有计算在内。


而其中的官员,也会趁着南巡的机会大捞特捞,大家都懂得:


南巡花的钱,只会多,不会少。




4


除了南巡开支,乾隆跟历代皇帝一样喜欢盖房子,搞园林,修宫殿。


譬如圆明园,避暑山庄,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定时维修。


而跟明朝不一样,在清朝是尊佛抑道,所以修寺庙是乾隆最爱干的事情之一。


乾隆十六年的时候,便组织人盖万寿山大报恩寺,花费白银400万。


乾隆三十三以后,又开始在北京、热河等地区盖寺庙。


乾隆在朝60年,光在北京修寺庙上就花了超过1000W。


内务府的52年清单中,有一半的单子都跟盖寺庙及宗教有关。


当然,这些都是大头,日常开销还得说说。


因为妻妾成群,孩子成堆,还得给亲属们分地盖房子及零花钱,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哪天乾隆开心了,还会随手赏东西。


有邻国员工来觐见,乾隆还得大赏特赏,凸显大清财大气粗。


所以,问题也来了,这些钱从哪来?




5


说到钱从哪来,肯定有人说: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银子自然是想花就花,。


这就是大家对皇帝特权的误解了。


从秦汉开始,就形成了国家财政及皇家财政。


看名字大家也能明白,这是两回事,各管各的。


国家财政即户部负责,相当于公款,用来发工资,搞基建,赈灾等。


皇家财政,就是皇帝的零花钱,由内务府负责。


那么,问题也来了:


乾隆花钱大手大脚,内务府是怎么搞钱的呢?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