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四万多人打出9.1分!这剧不应该比《长津湖》更爆吗??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11-02 15:07 已读 1910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四万多人打出9.1分!这剧不应该比《长津湖》更爆吗??
Original 有部电影 有部电影 Today

开门见山,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豆瓣评分9.1的神剧——《功勋》。




这部剧取材于真实事件,采用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拥有者的故事。




他们分别是战斗英雄李延年,氢弹之父于敏,基层干部张富清,劳动模范申纪兰,两弹一星缔造者孙家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别看题材和海报都非常主旋律,但开播之后引得观众一致好评。




咱们今天就先来聊聊好评最多的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




主角李延年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里的一位连队指导员。







当时,中美双方谈判破裂,美军妄图依靠强大的武器装备,占领更多阵地,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得主动权。




为了摧毁美军的阴谋,志愿军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整场战役的重中之重,就是位于战场中心的346.6高地。







为了夺下这片阵地,双方精锐尽出。




李延年所在的队伍接下了这个任务,而他们的对手,是赫赫有名的美军第一骑兵师。




作为连队的指导员,李延年不仅要去战场上指挥战斗,还要在思想层面保证队伍的纯洁性,给他们灌输必胜的信念,鼓舞士气。




大战一触即发,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连队里出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逃兵“小安东”。




虽然很快被抓了回来,但他的做法无疑于动摇军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这让李延年陷入了两难境地。




按照纪律,小安东要被枪毙。




但李延年知道他只是想回家保护未婚妻,所以内心是不愿意执行命令的。




于是他将小安东悲惨的身世告诉了战士们,许多人都听红了眼眶。




这时他再次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只有在战场上打赢了敌人,才能真正的保护好自己的亲人。







这番话,不仅救下了小安东,也让战士们再次燃起了战斗的热情。




之后,靠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志愿军顺利拿下了346.6高地。




但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敌人又开始了心理战。




他们用扩音器宣传,企图让之前投降志愿军的国军战士叛逃,打击我军的积极性。







这时,上级也派遣了政治保卫的同志来审查,李延年所在的七连,之前吸纳了不少从国军投降过来的俘虏,于是成了重点审查对象。




他知道连里的情况,但他也明白,刚下战场就让他们接受审查,无疑于寒了战士们的心。




为了证明他们的清白,他带上了这群所谓的“问题士兵”,悄悄离开了营地......







这正是从“文”“武”两个方面,来塑造李延年这个人物。




武的方面,战斗场面十分细致。




每次战斗打响前,基本上都有轰炸战场的俯视镜头,突出展现出战斗的激烈;







等到两方短兵相接,尘土飞扬、血肉横飞,搭配上摇晃的镜头,让整个战场变得异常真实;







剧中还加入了第一人称视角的镜头,让观众仿佛置身战场,感受战争的残酷......







与此同时,剧集在战斗准备的描绘上也做足了铺垫。




以攻占346.6高地的战斗为例,从确定作战计划、提前侦查美军火力点,到剪开铁丝网、摸黑进入雷区排雷,整个流程流畅自然,合乎逻辑。




让观众一看就明白了这场仗为什么打、该怎么打,最后顺利完成目标。







文的方面,他熟悉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和优点,能够完美地处理好逃兵事件,是因为他设身处地的为战士们着想。




为了帮所谓的“问题士兵”洗清冤屈,他连夜带着他们离营,假意向美军投诚,实则计划着刺杀进行心理战的国军军官。







虽然听起来冒险,但他并不是头脑一热、豁出命去,而是写了份详细的计划交给上级,没想到跟营长的想法不谋而合,获得了支持。




在完美的配合下,李延年成功刺杀了目标对象。




而这些“问题士兵”,最终也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通过了政治审查。







剧中李延年的事迹数不胜数,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进行的一次侦查行动。




在艰难夺回阵地后,美军展开了疯狂反扑,不仅将高地围得水泄不通,还用轰炸机将我军的补给线切断。




李延年的新任务,就是突破美军的封锁线,将装备和补给送到阵地上。







接到任务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军的轰炸下亲自走过了这条“死亡之路”,终于总结出规律——轰炸的间隔为三分钟,主要目标是主干道,只要躲进道路两侧的弹坑里,就能大大减少伤亡。




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返回连队后,他立刻给战士们讲解通过封锁线的要领,还用诙谐轻松的语气安抚他们的情绪。




对自己舍命通过封锁线的事,则一笔带过,仿佛与自己无关。







他心系战士,表现在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生命;实地考察发现美军轰炸的规律,则表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




可以说,这段剧情完美将李延年的“文”与“武”展现了出来,也让整个人物更加鲜活。







此外,创作团队也花费大量笔墨,塑造了许多配角,刻画出生动的志愿军群像。




比如战士陈衍宗,他战斗经验丰富,是个优秀的单兵,但个人英雄主义极重,固执地认为只有多杀敌才能证明自己。







成为班长后,他不顾战士们的安危,独自一人冲锋在前,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自己班的战士损失惨重,被李延年降职成了八班副班长。




在之后的战斗中,他跟八班长配合,最终明白了一位指挥员的意义——不仅要勇敢杀敌,更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一位战士。







一场决战中,他身负重伤、无法射击,但依旧坚守在阵地上,帮小安东组装弹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自己也永远地留在了那片阵地上。




在最后时刻,他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







还比如战士王毓文,他是部队的文书。




第一次上战场就向李延年自荐当班长,但因为没有作战经验,被李延年拒绝。







王毓文认为自己了解战争的残酷。




但美军飞机第一次朝阵地轰炸时,他还是被吓得失了禁。







李延年知道后,并没有嘲笑他,而是安抚他的情绪,让他记录战斗日志。




从那以后,王毓文开始穿梭在各个阵地之间,记录战士们的表现。




在经历了数场残酷的战斗后,他终于发现自己手里的小本子,不仅记录了战士们的功勋,也成为了牺牲战士们唯一存在过的证据。




明白了战斗日志承载的意义后,他才真正变得无畏,豁出性命也要保护好这个小册子。




他最终也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当李延年从他的衣服里找到那本战斗日志时,发现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位战士的表现,而他自己的名字后面却只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连长赵家龙,战士罗厚财,排爆手李源……虽然每个人的戏份不多,但都有血有肉。




每个人都在战火的洗礼中,战胜了自己,成长为优秀的战士,为了守护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在我看来,《功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将书本上的名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们看到这些先驱们褪去光环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后面的几个单元也同样非常有看点。




比如“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里,讲到于敏经常和同事老陆争论问题,激动时还会真性情地怒怼对方“狗屁不通”。







比如张富清的故事里,讲到他数十年扎根基层、帮群众解决困境。




虽然得到了群众的称赞,但却没能为父母尽孝,也没能对妻儿尽责。







他们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着缺陷和弱点。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毅然决然地冲锋在前。




最终,这些身份各异、形象各异的人,构成了一副共和国崛起的宏伟景象。




如今人民和平安宁,国家繁荣富强,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功勋们的付出。




就像《功勋》开头所说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向每一位英雄致敬。




如果您喜欢有部电影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影视剧推荐,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