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对不起,你就是那个在北京混不下去的人!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09-09 7:49 已读 116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18年,年轻的李强和小美夫妇一家办了加拿大移民。原本,夫妻二人都有着优质的教育背景,在北京住着豪华公寓,而且还开了一家活的滋润的小公司。促使他们做出移民决定的直接因素是:孩子上学。




准备各种资料、连夜排队、处处碰壁、次次通不过,历经千辛万苦,李强和小美最终未能给已经达到小学适龄的孩子争取到一个上学的名额。于是,才有了后来小美含泪写下的一篇文章《非京籍孩子上学到底有多难?》。这篇文章,不少人都有印象。2018年7月9日发的,今年5月底却无端刷屏,最终被“和谐”。




我们很容易“和谐”掉一篇吐槽的文章,却抹不去无数北漂打拼者无处安放的焦虑和求诉无门的辛酸。


而另一位创业小有所成的张先生,在北京交个税达400万,他所创办的企业缴纳的各种税额没有一亿也有八千万。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上学,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北京户籍。


虽然,他们没能让孩子在北京上学,不只是客观的因素,更有没有提前准备、没有摸清楚政策等因素;但是,这却客观展现了北漂人留在北京的艰难及残酷。


在北京,一间卧室就要两三千,一套两居室七八千;这里高校林立,人才济济,过了30岁还没有特别强项或混到一定位置,你就是那个“性价比低”的人;女人接近二十七八,考虑到生育因素,许多单位都不敢“接盘”——更别提小孩上学、买车买房,即便有钱也没那么容易。


对于北京,你可能有很多个理由去梦想接近它;但它也有众多的理由,让你根本无法靠近。


1、


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


王诚就是这16.5万离开北京的人之一。


2007年的那个夏天,王诚考进了北京的一所985高校。2011年毕业后,进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运营。最初的月薪就有7K左右,这在同龄人中并不低。一个人与人合租在两居室里,那时候1000多块钱就能租上一个条件还不错的次卧。


他出身农村家庭,到手的6千多块,即便还助学贷款、付了房租,自己生活还能小有结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他,在北京过得也算有滋有味。加上公司发展还不错,拿了几轮融资,非常努力的王诚经过3年的努力,成为一个小主管,薪水已经涨到了每月超过15k。


2014年左右,北京的房价处于一个阶段性的低迷中,均价3万多一平,还处在飙升的前夜。王诚手头这时已经有了20多万的存款,刚刚交了女朋友的他,已经在寻思着两人一起凑个50万首付,能够在稍微偏远的地方买个总价200多万、面积80平米左右的小两居。


当他们兴高采烈的跑去咨询时,才知道自己社保没交够五年,根本就不够买房资格。毕业以来,工作生活顺遂的王诚,头一次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这种“打击”,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自己头上。


收拾一下心情,王诚把目标瞄准了2年后再买房。接下来的2年,他换进了一个大一点的电商公司,月薪超过2万,每年还能发一点年终奖。他和女朋友也相处挺好,进入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2016年5月开始,北京房价开始暴涨,短短几个月,房价几乎翻倍,首付比例上调。原来,王诚目标中200多万的一套房子,价格超过500万。凭借他的收入和存款,买房的梦想彻底破灭。


在北京安家,对王诚来说,从原来的充满希望变成了奢望。工作发展一帆风顺的他,一直不能接受跑去燕郊、廊坊买房。尽管,他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都在燕郊等北京周边上了车,也有不少朋友劝他,但他从来都认为“不应该把生命浪费在上班路上。”


到2018年,年近30岁的王诚已与女朋友顺利结婚,但是北京的房价依然在不断摸高。站在三十而立的关口,没房没车还要拖家带口,王诚对留在北京绝望了——他最不能接受的是,即将要孩子的他们,让孩子出生在“别人的家里”。


于是,王诚带领妻子回到老家省城,花50万首付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的花园洋房。尽管现在的工作生活,都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他偶尔总会回想起曾经在北京每天拼搏的日子。


像王诚这样,因为房子而离开北京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个别企业,也选择集体搬离北京。


在《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现在,伴随年代变迁,这句话用到北京上,似乎也不为过。










2、


何蕊是北京的另一个“过客”。


她是一个贵州长大、重庆上大学然后来北漂的四川女孩。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压力太大,回到了重庆。因为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她再次北上,不过目的地不是北京,而是廊坊。


现在,她过着每天游走于廊坊和北京之间的双城生活。每次来北京都是早上5点起床、6点拼车出发,一个小时就能出现在东边751的办公室。尽管每次回到廊坊都是晚上8、9点,她对现在这样的通勤效率已经很满意了。何蕊笑称,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经常处于双城生活状态的人。


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为什么来到北京后又短暂撤离?而后,又为何选择了坚守廊坊?这里面体现着何蕊的“曲线救国”的个人发展计划。


“刚毕业后去北京一家创业孵化器上班,像我这一样一所重庆211大学毕业,学历普通、工作经验谈不上的职场新手来讲,在北京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公司就是一颗小螺丝钉,找不到存在感。”何蕊认为,刚毕业来北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这让她在北京挣扎一段时间后,不得不退回重庆。


她心有不甘,希望找到合适的机遇再次北上、“卷土重来”。


2018年11月,她获得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机会。一家诞生于廊坊腾讯双创社区的内容创业公司正在寻求一名运营总监。基于此前在北京孵化器工作积累的人脉和打下的经验,该创业公司向何蕊伸出了橄榄枝。她坦言,如果在北京让她承担一个运营总监的角色,恐怕会面临较大的竞争挑战。但在廊坊,像她这样有过运营经验,还敢于接受挑战的人,却不多。


事实也证明,年轻人只要放对位置,激发出来的潜能就是巨大的。何蕊在这家创业公司大展身手,短短半年过去,就让项目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合作客户规模率显著提升,还为公司拉来了融资、政策等方面的资源,让公司成为了廊坊腾讯双创社区中的明星项目。


顺理成章的,何蕊又接下了某知名短视频平台视频内容供应的项目,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于是,她又开启了廊坊北京两地跑的双城模式。


何蕊以自己的体验现身说法,对于在廊坊创业,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廊坊以其在房租、房价、用人成本等诸多成本上的优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北京创业团队的选择,一些不会受到地域影响的功能,比如文创类项目、培训、客服等都可以落地在廊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区域发展红利正在推动廊坊创业机会爆发,比如服务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新机场的地理优势带来的商业活动便利。


何蕊正计划明年在廊坊给自己入手人生第一套房子。在廊坊买一套房只要100多万,对刚毕业2年的她来讲,已经是她能力的体现。她说,“廊坊是一个可以兼顾生活、诗与远方的地方”。








3、


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江海涛也是一个廊坊北京双城奔波的创业者,更是一个北京的“边缘人”。


1995年,江海涛大学毕业,进入廊坊当地一家商贸公司工作从事钢材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包下了一个门市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007年,他所经营的商贸公司年利润已从最初的数万元到达了利润近千万元;产品销售从当初年销售钢材一千多吨到年销售十万吨规模。


江海涛当年选择在廊坊创业,源自于廊坊钢材市场的独特条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母从黑龙江木兰县到廊坊市生活。从木兰县走出的许多人,都在廊坊从事钢材生意。在2007年的廊坊市钢材市场不到百家经营户中,来自木兰县的经营户达50余户,雄踞廊坊钢材市场的“半壁江山”。


江海涛作为当时的有过大学教育背景的创业者,看到了廊坊这座环京城市受益于北京发展的时代机遇。据介绍,他公司90%的业务都在北京。因此,二十多年以来,他都是一个在北京和廊坊奔走的双城人。


“最初,我自己跑货,经常在晚上往返在廊坊北京的路上。尤其是2008年以前,奥运会临近,货车白天都不能跑。” 江海涛回忆说。


他认为,公司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完全受益于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红利。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公司成为了北京众多地标性建筑和场馆等工程的钢材供应商。


后来,手握丰厚资金的江海涛有机会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北京周边的几个知名楼盘就是他的作品。最近几年,他还去上了商学院,开始接触互联网并进军创投领域。


已经坐拥巨额财富的他,依然还在廊坊和北京奔跑。每天早晨,他从位于北京东边的家中开车出发,只要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达廊坊。而廊坊依然还是自己的家,他的父母和事业的基地都在廊坊。


江海涛认为,廊坊有的东西,北京是无法替代的;而北京有的东西,即便在廊坊也能便利的获取到。未来,自己还会是廊坊北京路上,坚定的前行者。


作为跨越几个时代、成功过的过来人,他给创业者们细数了若干条立足廊坊的好处:


-过去我依托在廊坊的市场条件,成功的收获了北京发展的时代红利;现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廊坊也能够更好的享受到北京这个超级城市发展带来的资源便利。


-北京新机场的开通将使廊坊在全国性的商务往来中,有着比北京更为便利的地理优势。从新机场,到廊坊只要20分钟,到北京的多数地方都要1个小时。雄安新区的设立,又是一个时代性的机遇,面向雄安的产业布局提供服务将又是一波红利。


-廊坊也在加入全国城市的抢人大战。在廊坊,引进的优秀人才每月有生活补贴,有购房补贴,有培训及进修补贴;比如,入驻腾讯双创社区的创始人,经政府认定审核后,在廊坊城区首次购买自住房将给予一次性不超过40万元的住房补贴。优质企业,还有不同等级的奖励支持、贷款支持。


-在北京实现不了的事业和生活的平衡,廊坊却可以实现。这里的居住、用人、租金等成本全方面都大幅低于北京,却完全不影响正常去做北京市场的生意。在教育方面,北师大附中将落户廊坊开发区,创业者子女教育条件已经大大改善。


“北京无处安放自己的青春和理想,那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拥抱她!”这是江海涛留给更多年轻创业者的真诚的建议。




4、


从刚刚工作不久的何蕊,到已经打拼七八年的王诚,再到已经事业有成的江海涛,我们发现:每一个地域都有它发展的轨迹,每一个地域却永远不是禁锢一个人发展的牢笼。


他们或是70后、80后、90后,却都能在不同的地域中、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成就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有人一心想在北京,却在二线城市找到了更好的归属;有人短暂离开了北京,却又在廊坊把北京找了回来;有人始终立足廊坊,却一直都真正拥有北京。


而更多人并不像他们一样清醒而理智,稀里糊涂的就被裹挟进了北京这座超级城市的洪流。我们看似身在其中,其实只不过在随波逐流;我们看似能够拥有北京这个城市发展的机会,实际上在能力圈的机会极其有限。我们以为自己一直在坚持梦想,实际上早就被物质和房子绑住了手脚。


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切实的行动,我们永远不可能是自己生活和事业的主宰。


在北京,承受不了生活压力、买不起房、孩子上不了学而被北京抛弃,只不过是多数人没有正视人生航向的借口或者一个缩影。


某种程度上,多数的北漂,都是那个在北京混不下去的人,只是这一天早到或晚到而已。(本文所用名字均为化名)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