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长寿的人往往都做对三件事:睡觉第一,运动第二,第三很多人想不到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3-08-02 17:53 已读 904 次 1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长寿的人往往都做对三件事:睡觉第一,运动第二,第三很多人想不到
北京大妈有话说

最近,我刷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一位孕妇因为担心生产风险,在进产房前偷偷给医生塞了小纸条:
“如果手术中出现意外,不要管外面人说什么,请一定保我。因为我的父母需要我。跪谢!”

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通过这种“见不得人”的方式。
不免有些心酸。
不过,医生很快给予了安抚:
“‘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存在,一是因为现代的医疗条件和规范已经大大改善,医生规定首先保护孕妇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自救功能。
万一产妇出现意外、失血过多时,血液系统会优先保证自身的使用,甚至会停止对胎儿的供给。”
看到这,你可能会奇怪:
我们的身体有那么“厉害”吗?
是的,在很多抢救中,医生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真正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它们不仅能高效运转,还能及时反应,时刻“保护”我们。
比如,下面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关于身体的“奥秘”:
(1)孕妇怀孕后,血液中凝血指数会大大升高,这是身体为了预防大出血而采取的保护性反应;
(2)我们的胃液酸性非常强,强大到可以溶解铁钉,但为了让我们自己不被灼伤,胃部还同时拥有保护粘膜,分泌保护人体的粘液;
(3)即使是最常见的咳嗽,也是我们对外界空气环境刺激的自然反应。当受到除了空气意外的的刺激时,我们的气道会产生收缩反应,用咳嗽防止异物进入。
(4)当你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后,会发现指尖和脚尖的皮肤会变皱。这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止身体滑倒。
(5)如果你不幸溺水,你的肺部会在短时间内蜷缩成一团,尽全力储存氧气,只为了让你保留被救活的可能性。
就连抑郁症,也是身体强制性的自我保护。因为情绪高的情况下,强度工作会损耗生命力,这时的“抑郁”,是为了让你进入低电量模式运行,也是在强迫你休息。
所以你看,我们的身体,无时不刻不在拼劲全力保护你。
每一次你和外界接触,它都会接收并即时给与反应。

可遗憾的是,我们的身体时刻在自我保护,灵魂却常常自我评判。
甚至会忘了爱惜自己的身体,甚至是刻意地“破坏”。
如果在打开今天的文章前,你对自己充满了苛责和不满。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停下对自己的苛责,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身体。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够好。
而是你需要先让身体好起来,再用身体去带动灵魂,你的生活状态才会慢慢变好。


这两年,缅甸“割腰子”的新闻遍传不停。
其实不光是腰子,我们的每一个人体器官,都非常昂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网上流传的一张身体价值表?

“心脏75万元,肝脏99万元,肾脏165万元,一只眼角膜15万。
每更换一个骨髓需要花费14万元。
汇总之后,一个人的身体价值将近3亿元。”
当然,贩卖身体器官是违法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每一个器官的价值,都远远超过了我们普通人多年的积蓄。
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真实事件。
一位67岁的武汉老人突发心梗住院,女儿匆忙赶到后,对父亲喊了一句“撑住!”
为了这两个字,一家人住院的75天里,共花了急诊费63万,康复治疗107万。

看完这个新闻之后,除了为老人的健康感到担忧。
更多的,是恐慌。
普通人,真的生不起病。
因为一场病,就可能拖垮一大家人的生活。
而除了一些意外情况外,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大的“敌人”。
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身体的呢?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苗条,用极端的节食,包括各种减肥药来保持身材;
通过熬夜来弥补白天的“身不由己”,结果却让身心更加疲惫;
想要发泄情绪,选择了高油高脂高热量的菜谱,甚至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
叔本华曾说过: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然后再付出“高昂”的代价,为失去的健康买单。

认识的一位客车司机,开了十几年的客车,经常需要熬夜值夜班。
而车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打底。
饿了就随便扒拉两口,渴了就去路边买些饮料解渴。
后来,因为身体不舒服去了医院,被查出糖尿病和高血压。
两种病都需要长期服药,饮食也要格外注意。
另外,高血压还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比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不仅影响生活、耗费钱财,还很可能会限制你之后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无恙无损,无病无痛,就已经是个“富翁”了。
所以,请善待你的身体。
少生病,不生病,保底可以守住你运势下滑的曲线。
进而还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不断增值。


《人体简史》里写道:
“据估计,每天,你会有1-5个细胞发生癌变,而你的免疫系统会捕获并发现它们。”
想想看,每个星期几十次,一年超过1000次,你都有可能患上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疾病。
可多数情况下,你依然安然无恙。
为什么?
“因为每一次,你的身体都拯救了你。”
不仅如此,一具健康的身躯,还可以反哺正向的情绪。
之前我们总是说,开心一点,身体也会跟着好一点。
但其实,你的身体每好一些,心情也会跟着好很多。

你对它有多好,它就会回馈给你多少正能量。
不妨试着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坚持做,就能慢慢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
(1)睡眠充足,你的情绪也会变好
你有没有过,因睡眠不足而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
《人体简史》中同样提到:
“身体没有哪一部分不得益于睡眠,也没有哪一部分不因睡眠不足而苦。”
2014年,神经学家杰夫·里夫曾在演讲中说:
“人体睡眠时,大脑里有一个‘水池’,里面充满了干净、透明的液体,它叫做‘脑脊髓液’,当它充满大脑,脑中的废物就会排到液体中;然后跟随着脑脊髓液,流到血液里、排出体外。”
也就是说,当我们沉睡时,身体才能有效地排出白天积攒的“垃圾”。
睡眠越充足,我们的新陈代谢就越快。
身体神清气爽了,疲劳散开了,心情自然会更加轻盈。
(2)经常运动,身心会更加积极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
“最高级的自律,是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其实这两种物质,都产生于我们身体内部。
不同的是,多巴胺多产生于刺激、新鲜事物中,比如吃甜食、刷短视频、打游戏。
而内啡肽则需要一定的运动、学习强度和时间,才有可能分泌。
相比之下,获得内啡肽的门槛更高,但一旦获得,它伴随产生的积极情绪会停留更久。
还有医学家指出,内啡肽还具有止痛作用,能减轻疼痛,带来幸福感。
作家李筱懿,也曾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去宜宾出差。
当天晚上,有同事拉她去吃夜宵。
她当时也很想去吃,但是犹豫了半天,最终回绝了:
“我要是20岁,就一起去了。但我43岁了,好状态得靠自律保持。我明白现在的自己,一定要追逐内啡肽,而不是多巴胺。”
这样的自律,也让她在每次高强度工作时,都能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
如果你实在不想运动,那么降低难度,每天散散步也是好的。

(3)健康饮食,能让我们心情更加平和
美国医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德鲁拉姆齐,曾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用食物战胜抑郁和焦虑》。
在书里,他提到:
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也会受到炎症影响。我们的肠胃道菌群,会向大脑发出指定信息,影响大脑的运转。
简单来说,食物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来影响情绪。
经常吃深加工食品和高糖饮食,会导致易怒、悲伤和精力不足。
因为这些类型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飙升,从而导致情绪波动。
而某些类型的食物可以支持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进而改善情绪,比如洋葱、奇异果、豆腐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加入健身后,不仅吃得更健康,精神面貌也更好的原因。
不得不感慨,我们的身体很强大,也很纯粹。
你给它吸收什么,它就会反哺你什么。
与其消耗它、忽视它,不如从现在开始好好珍视它,因为它绝对不会“亏待”你。


我们总是习惯把“欲望”前置,把健康后置。
上了一天的班,晚上临睡前的几小时就疯狂刷手机、刷短视频;
都那么辛苦了,不给自己点杯下午茶犒劳一下,太过不去了!
心情真不好,晚上出去大吃特吃一顿。
……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这些欲望短暂被满足后,心里还总是空落落的呢?
这就是“即时快乐”的弊端。
很快就能获得,但同时消散得也快。

确实,迈出自律那一步很难,非常难。
可是一旦迈出去了,不管是身体,还是情绪,都一定会越来越好。
心理学家哈德说:
“当我们开始珍惜我们的身体,学会倾听并平等和身体对话,真正学会去爱他们的时候,那么你就能从最深的层次开始治愈我们的生命。”
比起放纵欲望,重视健康,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加深远的幸福。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