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咱们福建人不认命!!!(1)

送交者: 龙的人[♂品衔R2☆♂] 于 2021-01-03 10:09 已读 2011 次  

龙的人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今天的文章来自最爱君团队新号“锦绣人文地理”,欢迎大家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锦绣人文地理 ,作者锦绣人文地理

锦绣人文地理

万象风物,从此出发

邓贽嘉试作样式,编号B612

福建,多元,向海而生。




当看到来自中国的偷拍照时,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震惊了。




照片附有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的一段说明:在福建西南地区方圆600平方公里的林海幽谷中,隐藏着超过1500座不明性质的建筑,呈筒型,有方有圆,与洲际导弹发射筒极为相似,很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武器基地。




情报局补充道,尽管我们的偷拍设备(间谍卫星KH22)很牛掰,且每天7次飞过中国上空,但面对中国的这组不明建筑群,依旧一脸懵逼。




结论,必须尽快彻查这些可疑建筑。




这一年是1985年,中苏正在交恶,中美建交不久,是改革开放的第8个年头。





南靖土楼卫星图(局部)



同年12月,福建漳州市文联接待了来自美国的贝克和苏曼珠夫妇。明面上,他们来自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是来中国采访的。暗地里,他们服务于美国中情局,借改革开放之便来证实卫星情报的准确性。




他们要求到南靖西北部看看。当汽车来到南靖书洋乡田螺坑时,一方四圆城堡式的土围楼高耸于公路下方。苏曼珠夫妇惊讶地张开了嘴巴,贝克的蓝眼睛一亮,问:“这是什么?”




司机回答:“这是土围楼。”






1.客家土楼?福建土楼





福建省制图院编制 福建土楼分布 可点击放大观看



无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于福建土楼前,震撼都难以言表。




这些地上冒出的“蘑菇”,天上掉下的“飞碟”,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段悲欢聚散的故事与光怪陆离的历史。




想要读得懂,就得了解福建的地理、历史。





福建永定县湖坑镇南溪沟土楼,来源永定县旅游局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靠近北回归线,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暖,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距今18万年以前,福建中部的三明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出现。距今4万-8万年前,闽南的漳州也有原始人生活,并越过台湾海峡,成为距今2万-3万年前的台湾“左镇人”的祖先。




距今1万至4000年前,福建先民“大分散,小聚落”地遍布福建全省各地,并逐步形成古代原始民族——闽族。后与战国南迁的越人结合,形成闽越族





唐时期全图(669年)来源《地图的见证》



到了唐代,闽越人被称为“蛮獠”。在多山地形的加持下,十分难缠。




六朝以来,朝廷都拿他没办法,驻闽南的军队也只能驻守在九龙江以东,与蛮獠隔江对峙。直到公元669年,唐高宗为了结束东南边陲的军事对峙局面,给陈政、陈元光下了死命令,必须搞定。




陈元光也不傻,他深知这片土地的特点,明白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软硬兼施。于是在用大量兵力取得军事优势的同时,他坚持实行怀柔政策,争取蛮獠归附。




陈元光招徕流亡,发动百姓“辟草莽,斩荆棘,建宅邸”,他自己更是和“军校五十八姓”全部落户福建。公元686年,朝廷设漳州,任命陈元光为第一任刺史,“开漳圣王”




在频繁的战争环境中,北方南下的58姓,不能照搬中原的四合院,屯兵扎寨,建造有防卫功能的房子被提上日程。





福建土楼的防卫示意图(郭育诚绘)



漳州遍布圆形的山头和土丘,于是陈元光在圆丘之上建圆寨,不仅节省了材料,也拥有了最宽广的防卫视野。如此这般,从山寨、城堡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圆楼。




曾经人们误把福建土楼称为“客家土楼”,这是有问题的。据不完全统计,闽南人居住的土楼的总数比客家人还要多。所以简单统称“客家土楼”是错误的。




在陈元光之后,唐朝末年,客家人陆续从江西迁到福建,带来了客家方楼,经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逐渐造出了客家式的圆楼。





福建土楼发展演变示意图,图中分别展示了闽南人土楼和客家土楼的发展过程。



福建土楼,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是适应大家族聚居、具有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




有了这些牢不可破的土楼,当时人们安居乐业,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这里终将成为乐土。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产生了两个教派,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同样憧憬着未来,他们野心勃勃。






2.科举称霸!闽在海中





可点击放大查看山川河流



作为“东南山国”的福建,背山面海,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阶梯式地伸向沿海。




全省山地占大部分,八山一水一分田。中部有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和博平山脉等,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是福建省内主要的山脉,蜿蜒长达530千米,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域的分水岭。





武夷山卫星图(局部)



宋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北方汉人大量向南方迁徙,已成为当时人口发展的趋势。




北方汉民入闽后,相当一部分人落户在闽西、闽北地区,促使这一地区人口数量显著增长,进而促进了闽西、闽北山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开发。




经济上去了,教育自然跟着往上走。




两宋时期,是福建人在中国科举史上的高光时刻。根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福建进士共7043名,排名全国第一。




要知道,两宋共有进士28933名,算下来,福建一省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比位居第二的两浙东路,整整多了2000多名进士。




即使到了明清两代的考场,由浙江人唱主角。但福建的科举实力依旧杠杠的。明代福建每百万人平均拥有一甲进士19.4人,是江西的2.11倍,浙江的1.94倍。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全国录取293名进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连宋高宗都不禁八卦起来,问当时的状元和榜眼:“你们福建人这么牛,家乡的土地有什么神奇之处?”




状元黄公度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榜眼陈俊卿一听,这妥妥是个吃货,太low啦,赶紧接着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宋高宗听罢,连连点赞。“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该是状元才对呀。”





福建建宁梯田莲海,这里种植莲花已经千年



虽然榜眼比状元更会聊天,但状元黄公度话糙理不糙。




无论什么时代,没有几分的经济独立,就无从讲起教育。孔子若要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哪里还有功夫去敦诗说礼……地方上越富庶,教育越振兴,人物自然越多。”梁启超的这段大白话,解释了在宋代考试制度公平改革之下,福建科举碾压全国的原因。





福建霞浦沙江,这里水温盐度适中,是紫菜海带之乡。现在中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海带和紫菜出自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山傍海的福建地少人多。福建人光靠农业已经难以为生,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女耕男商”、“儒商并重”的独有文化,女性留在家中耕作,男性到外地经商谋生。




早在汉代,中国不仅开通了联系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往印度的海上通道。




此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也开始了他们各自的征途。他们通过不断地扩张,分别对欧洲与中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西欧、中欧、东欧、北欧、海上的英伦三岛、地中海的三大半岛形成了欧洲。经过基督教会的洗礼,欧洲逐渐演变成多中心的列国体制。




在欧洲的四周,强大的伊斯兰势力和拜占庭势力阻挡着欧洲与东亚(中国)及南亚(印度)的交往。




这两种信仰系统正在各霸一方,相互牵制




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之后,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亚,切断了唐朝通西域的陆路交通。从此海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经济交流的主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已悄然兴起。




可点击图片看看六胜塔的另一面。六胜塔屹立数百年,见证泉州昔日繁华。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 (1111 年 ),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36—1339 年)重建。塔门刻有“至元丙子”(1336 年),是元代海商凌恢甫修建时的年款,这是他在宋代基础上历时四年独资修建,反映了 14 世纪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经济实力的雄厚。



据《全唐文》卷七十五《太和八年疾愈德音》记载:“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通流,不得重加率税。”意思就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相约好了在一起,大唐欢迎你。




在中国的招商政策对外的宽容的态度下,福建抓住了机会,从此走向世界舞台。




福建沿海




福建的海岸线曲折,从福鼎的沙埕到诏安的宫口,海岸线直线只有535千米,但曲线长度却达3324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20%左右,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




曲折的海岸线造就了诸多港湾、滩涂和岛屿,有利于航海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的生产和海产品的种植。




“闽在海中”,典型地概括了福建在古代航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造船航海的历史,可谓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




入唐后,福建的造船业得到发展,形成了福州泉州两个造船中心。唐咸通四年(863年),南诏陷交趾,为解决军粮问题,唐统治者有“造千斛大舟,自福建运米泛海,不一月至广州”之举。可见,福建当时的造船技术已十分先进。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是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桥。1138年倡建安平桥时,泉州港已进入鼎盛时期。走上这座石桥的蕃客,来自阿拉伯、印度、越南、非洲大陆、欧亚大陆。他们满载茶叶、瓷器、丝绸、香料等货物而归。



至宋朝,无论是豪商巨贾,还是平民百姓,纷纷造船下海经商。朝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后,泉州港风樯鳞集,海舶穿梭,取代广州成为宋元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由于闽商众多,宋朝还特别规定,福建人要经营对高丽的海上贸易,必须拥有3000贯以上资产,并至少拥有两艘帆船,闽商之富裕,可见一斑。




→请横屏观看:泉州开元寺及两座宋代石塔

开元寺大殿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





入元以后,统治者继续执行发展海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公元1278年,忽必烈下诏:“诸蕃国列居东南岛砦者,皆有义慕之心,可因蕃舶人宣布朕意,或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这种连续一贯的开放政策,对促进蕃商来华起着很大的鼓励作用。




当时的航海依靠风力,季风南来北往,有明显的季节性




来华的商人并不能立即回国,短期侨居顺理成章,继而因通婚、传教等原因,成了“永居蕃客”。致使宋元时代的福建,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泉州,成了外国人最集中的地方。





福建永春,一个被香气笼罩的地方,全国大概四分之一的香出自这里。阿拉伯大商人蒲氏后裔,将祖先传下来的制香手艺带到永春。如今他们依旧生活在这里并传承着手艺。



同样,古代闽商出海,为了等待季候风返航,常寓居异国他乡,甚至久居数年,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侨居海外,久而久之,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海外移民,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各国的历史。






3.转折点,骨折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进入明代,福建迎来了元朝海运畅通后的最后一次壮举——郑和下西洋




这对于福建,乃至整个中国而言,都是一件极大的盛事。




《重纂福建通志》记载:“太监郑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舰于长乐”。福建先进的造船技术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性能优良的福船。福船是巨大的,经得起风浪,且有火炮能抵御海贼。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郑和船只图

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维艄挂席,际天而行”,先后出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的时候,“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返航时,“时值南风指归路,舟行巨浪游若龙”,声势浩大。





《郑和航海图》原名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因其名冗长,后人简称为《郑和航海图》。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序一页,图面二十页,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页。该图是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成就之一。它是在继承前人航海经验的基础上,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经过整理加工而绘制的。这本图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郑和下西洋虽与各地建立封贡关系,但是中国并不干预它们的内政,更没有任何殖民活动发生。直到欧洲人开拓大洋新航道。




欧洲人最初的动机,是因为伊斯兰势力在中东拦截东方与西方的商船,以致东方商品流入欧洲市场时价格昂贵。他们想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接上中国及南海的航道,取得南海的香料与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




1492年哥伦布意外地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启了新航路,也打开了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诡异的是,同一年,明朝实行禁海,下令沿海人民不得与来华的蕃船交往;1493年,朝廷颁布法令,今后百姓的商货下海,即以“私通外国”治罪。




→请横屏观看:福建沿海,霞浦风光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桀骜不驯的性格,或许在1万多年前就深深地烙印在闽越族的基因里,不认命,就是福建人的命。官方禁海,闽人毫无畏惧,各显神通,自求生计。




只要胆子大,杀头也不怕。




据《明实录》记载,景泰三年(1452年),海商严启盛带领下属偷渡海外贸易,被漳州府逮捕入狱,以“通番”罪判处死刑。


 


严启盛背后的合伙人郑孔目是漳州掌管刑狱的官吏,在严启盛被捕后,郑孔目担心受牵连,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攻破漳州监狱,与严启盛下海为盗。


 


严启盛越狱后,率众抵抗官兵追捕,俘虏了都指挥佥事王雄,袭杀了另一个都指挥佥事杜信,横行福建、广东沿海数年。


 


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沿海海商集团的活动,或商或盗历时两个世纪,可惜这些海外开拓的努力得不到官方的认可,最终被朝廷所剿灭





福建平潭海滩



反观欧洲,自大洋航道开通后,欧洲人在各自政府的扶持下进行了疯狂的扩张,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的是,欧洲船舰所到之处,一一沦为海上列强的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掠夺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各地的资源。




来自殖民地的黄金、白银及当地生产的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欧洲。随着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随之形成。有资金,有市场,自然需要有相匹配的生产力,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工业革命早期最精密的科技活动便是制造武器,其中对弹道学颇有造诣。在国家、经济、武力的加持下,西方势力所向披靡。工业文明碾压农业文明,犹如《三体》小说描述的降维打击,两个字:残酷!





耶稣与十字架·福建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自诩是上帝的选民,有权利和义务摧毁异教信仰,拯救异教徒的灵魂。




例如西班牙人在征服玛雅与印加帝国时,焚烧当地典籍,导致美洲文明多数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无法被今人解读、复原。




在16世纪时,西亚与中亚伊斯兰信仰的地方有奥斯曼帝国,但面对白人的武力,其原本的领土已被分割成许多小国,仅剩土耳其保持独立。




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一败涂地,唇亡齿寒,福建亦然。



喜欢龙的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