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3月来本土感染者超49万例,全国疫情形势呈逐渐企稳态势!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2-04-19 10:55 已读 232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4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3月以来本土感染者49万多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表示,3月1日—4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497214例,波及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全国疫情形势呈现逐渐企稳态势

各地动态清零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一段时间,全国疫情形势呈现逐渐企稳态势,但地区之间交叉输入影响明显,各地动态清零的任务十分艰巨。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辽宁等省疫情总体趋于平稳。

吉林省吉林市疫情持续好转,处于下降趋势,长春市疫情呈现下降态势,近日新增感染者均为集中隔离发现,但由于感染基数大,社区风险未完全排除,需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巩固防控成果。

上海市近日疫情仍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

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检测、转运、收治各环节紧密衔接,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要切实保障好就医用药、食品供应,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迫切需求。

“动态清零”和“零感染”

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发布会上指出:动态清零与零感染有着本质的区别。动态清零是指对于发生的新冠疫情,发现一起、消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其他区域。动态清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实现消灭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发生地及时阻断传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换句话说,不要求全国在某个时刻无新冠感染,但对于每一起发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控制。

吴尊友介绍,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经过1-2天的病毒复制增长后出现排毒(即核酸检测阳性),并持续排毒约7-12天。新冠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间传播,才能维持其生存。如果感染者在超过其最长排毒时间,还不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病毒就会被人体免疫功能消灭。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发现出来,采取物理隔离方式阻止其传播,并保持一个最长排毒时间不传染给其他人,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灭。因此,疫情发现的越早,疫情规模越小,就越容易做到动态清零。

吴尊友表示,在没有本地的持续传播新冠疫情、且本地新冠疫情主要来自境外传入的情况下,动态清零策略是最佳选择。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后,我国发生的新冠疫情本地传播,主要都是由境外输入引起。过去两年多的防控实际证明,对于输入性聚集性新冠疫情,我们能够做到发现一起,消灭一起。“动态清零”就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符合我国的防控实际,是我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

在思想上要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吴尊友表示,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有限,在未来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发展方向方面是非常复杂的。它既有可能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也有可能向着传染性、致病性都增强的方向去发展。不管形势怎么变,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吴尊友在四个方面做出提醒:

一、我们在思想上要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我们既要进一步增强战胜新冠的信心,同时,又不被那些过于乐观的信息所蒙蔽。

二、一定要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疫情,要有预判能力,要有规避出现规模化疫情的能力。

三、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病变的人的接种和加强工作,疫苗接种是我们新冠防控的基础性的工作。

四、要做好迎战可能出现的规模性的疫情,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人员队伍要有保障;二是我们有能力开展短平快的在疫情所在辖区内的核酸筛查工作;三是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确保短时间内出现病人大量增加时能够获得医疗服务;四是要扩建我们的隔离设施,确保那些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的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有隔离设施可用。最后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储备。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