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上海志在重回“清零模式” 探索之路道阻且长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2-04-11 16:28 已读 504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上海的疫情防控不仅牵动着上海人和全国人民的心,身处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时刻在密切关注,就连很多国外媒体和网友也都很关心。这几天,“上海”居然都上了推特的加拿大热搜榜,可见热度之高。

“三区”差异化管理 新规定带来新希望

在 4 月 11 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4 月10 日,全市新增 914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5,173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发布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就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情况作的通报。

他通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封控区是指近 7 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 7 天封闭管理+ 7 天居家健康监测”。7 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管控区是指近 7 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 7天居家健康监测”,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防范区是指近 14 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大家应注意避免因为个人违反“三区”防疫规定,导致全小区又被封控。

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 7,624 个、管控区 2,460 个、防范区 7,565 个。同时,“三区”根据确诊的变化还会互相转化。

消息一出,上海各区分别公布了各自区域内的“三区”名单,很多上海市民纷纷第一时间查看。

很多市民希望,这次的分区管理是疫情好转、逐步解封的标志,特别是能缓解部分区域人员买菜、看病等实际困难。

老办法能否战胜新变种

上海疫情形式严峻,新增本土确诊人数持续数日创新高。本是“精准防疫”模范生的上海在本轮疫情“连续失手”。疫情外溢后,上海不得不重新回到“动态清零”的模式中,曾经努力探索的“精准防疫”之路被视为失败而告终,在全国各地屡试不爽的严格封控措施降临到这座 2,600 万人口的城市。

目前,上海本轮疫情的确诊人数累计总数超过 20 万人。4 月 10 日单日确诊数量升占全国总数的近 95%, 其中, 96% 以上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 年三月初,上海疫情仍属可控范围,因此一直坚持过去两年的“精准防疫”策略,即用最小的社会成本控制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踪,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西安、天津、深圳的市民在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下,还很是有点羡慕上海的模式。因此,很多人也曾经认为,上海的先行先试是未来中国给“清零”政策松绑的信号。

但 4 月 3 日开始,上海的疫情形式急转直下,单日本土新增阳性病例 425 例,无症状感染者 8,581 例。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赴上海,代表中央对上海防疫工作做出明确要求,上海曾经赖以自豪的“精准防疫”的政策彻底终结,转为全国统一的“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

用清零和严格封控等措施应对由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属于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认为, 这次上海出现政策上的变化,就是因为奥密克戎这个新对手一下子让他们之前的模式防破了。

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左右全球疫情走势的主导病毒株从 Delta 变异株变成奥密克戎,而奥密克戎本身还在持续演变,亚型株 BA.2 迅速取代了最初流行的 BA.1。

奥密克戎是迄今为止变异程度最深、突变最多的新冠病毒变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容易传播的病毒变种,但整体而言症状较轻,导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显少于之前各种变异株,这其中不能排除全球疫苗接种普及和自然免疫产生抗体的因素。

奥密克戎亚型株包括 BA.1、BA.2、BA.3 ,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全球疫情中的主导株是 BA.1 和 BA.2,之前的严格管控在德尔塔(Delta)阻击战中效果突出,但是面对 Omicron,困难就凸显出来。

路在何方

有人认为,上海不得不重回到清零和封控的模式,是经不起香港一样的惨痛教训。香港本轮疫情出现了明显高于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死亡率。

来自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的数据显示,香港从 2 月初爆发第五波疫情以来,截至 4 月 11 日,共有 8,600 多人死于新冠疫情,其中绝大部分是 60 岁以上老年人高达 7,640人,占了死亡总人数的 96%。特别是 80 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高达 5,650 人死亡。

这些死亡的老年人中,有 70% 人一剂疫苗都没有打,20% 的人仅打过一剂,10% 的人打过两剂,1% 的人打过三剂。非常明显,打过疫苗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 Siddharth Sridhar 曾形容这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面对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的事实,他指出:“ 过去一年,科学界普遍共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肺炎风险,但不幸地,香港长者要用‘性命’去证明这一点。”

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认为,中国内地现在最大的问题跟期香港一样,高危的对象没有大量完整接种疫苗。而接种率是能否结束目前政策的关键指标。他说,中国内地大约有 500 万肿瘤病人,属于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那这一部分人一旦感染,风险就非常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开放?确实比较纠结。

据 2021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达 2.64 亿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 3 月 19 日表示,中国还有 5,20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完整接种。

因此,从香港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目前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虽然大部分只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但是一旦全面放开管控,就面临着和香港一样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重症和死亡率激增的风险,这种代价在人口密度极大的上海不可想像。

因此,专家一再呼吁,必须把接种疫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接种率增加才能作为逐步放开的前提。中国政府坚持要严防死守,要坚持动态清零,说到底了只是为了抢更多时间让最脆弱的人都能打上疫苗。

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认为,如果中国选择放开,过程会非常漫长,因为观念的改变难度最大,尤其是这几年中国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成效,一下子要改变确实不容易。他预测中国可能还是采取“以拖待变”的稳妥措施,等待传染力更强,毒性更弱,像普通病毒感染一样的变种出现,等待疫苗更高的接种率。只不过,这种等待社会能不能承受,代价有多大,确实需要考虑。

其实,在逐步放开的路上,中国也一直在准备。今年 3 月,国家卫健康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相较于第八版,新版诊疗方案中,一个数值的变化引发了热议,那就是治愈的判定从病毒载量 Ct 值原来规定的 40 降到了 35,和很多国家保持一致。

同时,国家卫健委更新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指南中, 重大变化还包括规定轻症集中管理,而非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其次美国辉瑞新药 Paxlovid 获批准推荐进入临床治疗。

尽管动态清零政策短期内不会动摇,但是毕竟还是在稳步的推进中,但愿所有的尝试和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牺牲和付出都能让中国的抗疫之路能更稳妥、更有成效,但愿南京路的熙熙攘攘和外滩的车水马龙能尽快归来。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