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为劝中国“躺平” 《纽约时报》自揭伤疤:美国死了86万人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2-01-27 10:31 已读 6749 次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关注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bbs&bbsid=2031

86万美国人的生命因新冠疫情而丧失,但心如铁石的美国媒体依然不懂照镜反思,反而变本加厉地抹黑中国严防严控的努力。


昨天(1月26日),《纽约时报》用一篇观点(Opinion)文章,把对中国追求零感染的持续抹黑升级到荒唐无稽的新高度。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吝“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


描绘着这出美国本土发生的惨剧,《纽约时报》“吓唬”道:“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接着又发动“洗脑”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苦口婆心”劝中国放弃努力,为疫情做好准备……



截自纽约时报中文版1月26日推特,图片经编辑


文章取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还黑白处理北京一处核酸检测点的照片,试图营造“末路”氛围。


用语也毫无创新地套用“中必输”体,“宣判”中国消灭疫情的努力“永远不会赢”。


起初英文文章的标题,是《China’s Zero-Covid Policy Is a Pandemic Waiting to Happen》,意思为“中国的‘清零’政策是一场随时可能暴发的疫情”。



但这家标榜新闻品质的老牌媒体专门汉化了文章,更变本加厉地把标题改成《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


和以往“欲抑先扬”的套路一致,文章先是大方承认中国抗疫成绩——


“是的,迄今为止,中国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尽管中国的人口大约是美国的四倍,但自2020年1月以来,中国的新冠确诊病例不到14万例,死亡人数不到6000人。绝大多数工厂继续运转。疫情初期,中国用数天时间就增加了数千张医院床位。”


而这“与美国手忙脚乱而且往往混乱的应对相比,这一切似乎是巨大的成功,”文章说。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惜“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许多医院陷入困境。经济受到了破坏。”


摆出这些鲜明的对比后,文章竟“话锋一转”,说“但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它追求‘清零’将被证明是巨大的错误。”


文章本末倒置地宣称中国因为“清零”政策,使得国家“对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最后它宣判“奥密克戎变异株让清零目标无法实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将会永远追逐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而且永远不会赢。”


这篇观点(Opinion)文章署名是美国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流行病学家,并不是《纽约时报》编辑部发的社论(Editorial)。但该报依旧通过中英文网站、多语言推特渠道,不遗余力地背书宣传。


因为这种消极论调恰合了《纽约时报》一段时间以来的宣传重心。两天前,该报刚发文质问“中国‘清零’政策还能走多远?”,别有用心地鼓动中国放弃高效的防疫政策。


去年8月,《纽约时报》就发文乱议中国“零容忍”防疫模式“暴露局限性”,说中国的办法过去还奏效,但已经不可持续。但5个月过去了,该报的论断落了空,中国人依旧不用战战兢兢明天就要染疫,反倒是美国的确诊数“可持续”地一路飙高。


包括美国彭博社,也在前天发表观点称中国“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还苦口婆心劝说彼岸的防疫“优等生”国家谦虚一点,学习全球其它国家在抗疫方面的经验。



美国主流媒体一篇又一篇的宣传攻势,仿佛落入“泥坑”里的人一次次挣扎着伸出手——奇怪的是,它们倒不是要“求救”,反而摆出拉着中国“下水”的架势,想要一起“躺平”。


许多人知道,《纽约时报》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是全世界媒体的标杆。这几天,该报制作的美国疫情热力图中,日均新增确诊数几乎到达图表上限,标示从红色变成深紫色。



同样据《纽约时报》的“疫情追踪”(Tracker)26日显示,美国日均死亡数已经达到2362例,打破了去年冬天创下的历史记录。每小时,就有约100个美国人因疫情丧命。



截自《纽约时报》疫情追踪网页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昨天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相信中国能够做的最好。


曾光说,我国如果科学知识宣传不到位,疫苗打的不够,心理调节不够,就盲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现在就取消和放松国际旅游限制,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曾光判断,中国的国情,是能够做到动态清零的。两年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的综合效率是非常好的。尽管奥密克戎出现以后,防控难度明显加大,防控成本明显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我觉得并不是必然的结果,这和不精确的防控有关系,也和缺乏一些科学指导下的防控措施有关。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