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宋代的一首奇诗,正读为“夫忆妻”,倒读为“妻忆夫”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0-10-08 17:51 已读 755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题,它就是宋人李禺所作的《两相思》,

两相思,顾名思义,即双重思念,

我思念你,你也思念我,

这种构思在诗词中很常见,算不得稀奇,

但若与回文结合起来,

就产生一种奇特的艺术形式——回文诗。

回文诗,因为绝大部分与爱情有关,

故又称为“爱情诗”,

典型的如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由于形式和音韵上受到限制,

回文诗的内容,正读、倒读几乎没太大差别,

比如“夏闺怨”,前二句分别是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翻来覆去都是在写“昼眠”,细微的差距在于,

前句是“风静”,后句为“人静”。

而李禺的《两相思》呢,

正读是丈夫思念妻子,

倒读就成了妻子思念丈夫,角色完全调换,

分开来看,则是两首相对独立的诗。

在这点上,“两相思”无疑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先来看全诗:

正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形式上:

正读,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押四支韵。

倒读,七律,仄起首句押韵格式,押七虞韵。

除一两个字出律外,上堪称完美!

内容上:

正读。首联“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写孤独:“我”在外遥望家乡,但视线被层层山水隔断,这期间往来的人不可计数,可知心人能有几个?颔联“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写愁状:借酒消愁,至酒尽壶空,最后甚至害怕饮酒,愁仍未减分毫;相思成疾,欲写诗抒意,但因思太重,心太乱,下笔难成一字。颈联“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写阻隔:我们已经分开了太久,可长路漫漫,何时才能相见呢?相见难也就算了,可连你的音讯都收不到,这才是最折磨人的。尾联“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点题:在这寂寥长夜,“我”与孤灯为伴,对妻子儿子的思念绵绵不绝……

倒读。首联“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直接点题:孩子思念父亲,而“我”在思念丈夫,寂寥之夜,“我”与孤灯长守。颔联“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叹离别:雁书迟迟不回,至今未有你的音讯,道路不通,导致我们分开了这么久。颈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写思念:“我”本来已经构思了一首和诗,待下笔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想喝一杯酒,却又担心酒壶空了你回来后没酒喝。尾联“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写望夫:“我”望着那条你曾经来往过的路,可山遥水隔,望穿双眼依旧看不到你。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完全一样的字眼,来抒发两种不同的思念,且情感氛围与抒情主体完美统一,“夫忆妻”时,他就是一个游子;“妻忆夫”时,她就是一个闺人。作者之才华,足以让人惊叹!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