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安禄山,一个大黑胖子,他凭什么能摧毁盛世大唐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2-03-26 10:08 已读 2364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安史之乱留到下篇讲,本篇先把节度使的前世今生说清楚,看看在李隆基的放纵下,节度使怎么从边疆武官一步步成为“割据藩王”的。

01 府兵制的崩坏

在前文中有专门解释府兵制,详情可参阅《元芳,你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能在长安横着走吗?》,但是到了唐高宗后期,府兵制面临土崩瓦解的危机。

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即朝廷分给折冲府土地,农民有土地种才愿意留在折冲府,才可能去服兵役,但是唐高宗后期,大唐已经面临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特别是折冲府密集的关中,大量土地被关陇贵族兼并,府兵没了土地种,无法生活,纷纷做了逃兵逃离折冲府,折冲府名存实亡,按照标准每个折冲府有府兵800~1200人,土地兼并严重的地方,已不足半数。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唐太宗时期和唐高宗早期,平定东突厥,灭高昌国,灭西突厥,灭高句丽等等,都是大唐主动出击,皇帝命令下达后,有充足的时间从各地调集府兵出征。

到了高宗后期,大唐疆域达到极盛,想要组织一次出征得准备数月,而边疆时常面临游牧民族骚扰,等大唐军队集结完毕赶到前线时,敌人早就抢够跑路了。

种种因素都表明府兵制无法长久,需要更好的军事体制代替。

0 2 节度使应运而生

高宗后期,朝廷开始在一些边疆重镇设立常备军团,以应对游牧民族的袭扰,同时皇帝委派大将前往军镇统帅常备军团,不过这些大将都是有“任期”的,也需要定期回京述职,当够一段时间后就要换人。

唐睿宗时期,按照惯例派遣大都督或者行军大总管前往军镇节制军事:

唐睿宗景云元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这是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节度大使”二字,次年:

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

节度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大唐正式官职。到目前为止节度使还是正常的存在,但是到了唐睿宗后期,唐玄宗早期,节度使的职能发生了致命的变化。

首先,节度使任职长期化,唐初府兵制时,领军大将在出征前才能领到府兵,“将不知兵”,后来军镇常备军团,朝廷为了防止镇守将军培养自己的嫡系,拥兵自重,任期都不长,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节度使长期镇守一方,这就给了节度使培育嫡系部队的机会。

其次,唐玄宗给了节度使很大的权力,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

因为唐朝疆域很大,后方物资运抵前线有很大消耗,有时也跟不上形势变化,所以李隆基同意节度使在辖区内屯田,后来干脆把辖区盐政也交给了节度使,既有粮又有钱,还缺人!

因为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流离失所,成了流民,让当地官府颇为头疼,李隆基下令,流民可以自行前往边疆军镇,给予节度使募兵权力,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壮大了边疆,真是“一举两得”!

随后李隆基还把节度使和采访使合二为一,采访使是朝廷在各地设立的用来监督官员的职位,节度使兼任采访使,就有了对辖区内官员任职、升迁的话语权,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嫡系官员队伍。

对照上面的描述,节度使和藩王有何区别?

不过客观来说,节度使的设置极大地稳定了边疆,特别是在开元年间,打了几次大胜仗,拱卫了开元盛世,也让朝廷上下忽视了节度使带来的隐患。

0 3 藩镇割据

唐玄宗天宝年间,根据作战方向,共有十大节度使,详细见下表。

十大节度使,唐睿宗设立了一个,唐玄宗一人包办了九个,节度使的权力也是被他无限放大的,因此可以说是他的纵容才使得节度使强大。

开元年间,李隆基勤政,政通人和,中央实力强大,还有禁军作为依仗,所以各地节度使都会听命朝廷,朝廷对其也有生杀予夺大权,就像名将王忠嗣,北伐契丹,大败突厥,大破吐蕃,巅峰时期一人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地节度使,手握几十万兵马,但还是被李隆基轻松拿捏。

但是到了天宝年间,李隆基宠幸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朝堂失和,对边疆的掌控力逐渐减弱,而且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在盛世长安中侵染十余年,早就失去了曾经的锋利,哪是边疆百战之士的对手。

反观节度使,尤其是兼任河东、范阳、平卢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瞒着朝廷大肆招兵买马,实际军队人数早已超过标准编制,这才让他有了和朝廷叫板的勇气。

安史之乱,戳破了大唐盛世的假象,中央禁军不堪一击,朝廷慌忙调集边军平叛,足足打了8年,这8年把唐朝的底蕴彻底打没了,也把武将对朝廷的敬畏打没了。

而且为了尽快平叛,朝廷允诺各地官府自行招募军队对抗叛军,战事结束后这些地方军尾大不掉,朝廷没有能力裁军,只得在各地封节度使,于是乎原本只在边疆存在的节度使,在中原大地到处“开花”,就像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看看下表中,五代十国时期那些开国君主都曾经是大唐的节度使。

安史之乱,将唐朝分为两半,彻底宣告盛世的结束,其实在安史之乱初期,朝廷是有一战之力的,却因为李隆基的昏庸,活活葬送了局面。

下一篇讲述安史之乱的过程,看看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是怎么被李隆基活生生整死的。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