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将燕王逼入绝境的一代名将,最后竟落得割肉炸骨的下场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6-24 17:36 已读 1419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大明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正式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时,往往首先想到“不杀叔”的仁慈建文帝,贸然轻进的无知李景隆,以及朝堂上骨头虽硬,却对军事一无所知的文官集团。在朱允炆君臣上下一心的“努力”之下,原本劣势的燕军竟一路斩将拔旗,直逼南京城下。建文帝不知所往,方孝孺被灭十族,熊熊烈火焚烧着血淋淋的人头,仿佛对永乐新朝的献礼。但事实上,建文君臣并非都像李景隆那般脓包无用,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铁铉,就曾一度在战场上令朱棣险些丧命。那么这样一个能人,最终走向了何种结局呢?永乐帝是报其仇,还是爱其才呢?

#01.

乍听得勇战燕军的事迹,又观其名讳,您大概会觉得铁铉是个“豹头环眼”的大胡子猛将。但恰恰相反,色目人出身的老铁自幼就读太学,通晓经史,而且是班里的优等生,简直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说与其他书生有何不同,那就是他性格刚决果毅,从不瞻前顾后,仁懦犹豫。

这么一个颇有武家气质的良才自然深得朱元璋器重,他曾予铁铉“鼎石”二字,并令其任都督府断事之职。所谓都督府断事,全名中军都督府断事官,负责军中刑狱。年轻的铁铉到任后,嘁哩喀喳解决了一堆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名声大噪。建文帝继位后,老铁得以升迁任山东参政,成了一方大员。而他生命中的千古绝唱,也将在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上响彻云霄。

朱棣决意造反后,先是用计控制了北平;随后又在中秋夜奇袭官军,于滹沱河大败老将耿炳文。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慌了神的朱允炆昏招迭出,换上纨绔子弟李景隆为帅,结果郑村坝和白沟河两战,李大帅的“百万雄师”一败再败。燕军高歌猛进,已经从河北侵入山东,沿途城池望风披靡。是战是降,驻守济南的铁铉该如何抉择呢?

原本作为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给李景隆的大军押送粮草。可如今李大帅已经丧师溃逃回了南京,守卫济南、独抗燕军的重任便瞬间落到了他这个文官的身上。如果请降,铁铉即便不是高官厚爵,起码也能维持目前的俸禄。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摆出了一副“道理我都懂,但投降绝无可能”的架势,迅速收拢李景隆败军中的零散逃兵,坚守济南。燕军数次冲锋,济南城岿然不动。建文帝闻讯大喜,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司,并命盛庸为大将军,陈晖为副,领兵驰援山东。援兵既至,济南守军士气大振。燕军十几万猛攻济南三月有余,依旧毫无进展。

#02.

朱棣没想到自己一路披荆斩棘,大败官军主力,却在此处碰了钉子。但他自幼随父皇征战,经验丰富,在考察了周遭山川地貌后,便决定掘开河堤,水灌济南城!城中守军百姓听闻家园即将被洪水冲毁,人心惶惶。可铁铉却镇定自若,秘密吩咐手下如此如此,自可破敌。

接下来数日,燕军总能听到城上士卒惨兮兮哀嚎:“济南城要被淹啦,我们就要死啦!”不久,济南军民派出年长者为使,带着一千多人到燕军大营跪伏请降:“朝中奸佞横行,才致使燕王殿下亲冒矢石。燕王殿下是先帝的亲儿子,而我们都是先帝的子民,因此希望能向殿下投降。不过希望贵军能够后撤十里,殿下单骑入城,以显示受降的诚意。到时全城百姓必箪食壶浆,恭迎大驾!”

拿下济南城,就可以隔断南北,逐步蚕食中原。燕军连战数月,十分疲惫,想来济南守军也到达了极限。大喜过望的朱棣不疑有它,立刻下令燕军后撤,自己只带贴身护卫入城。受降这日,济南城门大开,守城士卒都在城上向下注视。朱棣刚过城门,城上士兵大呼“千岁到”,只听得“轰”的一声,预先安置在门拱上的大铁板砸了下来。幸亏朱棣命大,铁板落早了零点几秒钟,将朱棣的马头砸得粉碎。护卫忙将跌落在地的朱棣搀扶起来,换上新马,调转方向开溜。城上守军急急拉起吊桥,不想吊桥年久失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动了几厘米。朱棣跃马过桥,扬长而去,终于捡了条命回来。

#03.

堂堂大明燕王,竟差点被铁板砸死,朱棣史无前例地愤怒了,他下令对济南城发起猛攻。为了加快落城速度,燕军抬出数门大炮,准备轰击城墙。危急之下,铁铉亲书高皇帝(即朱元璋)铁牌,悬于四周垛口。铁牌在此,有如洪武帝亲临,儿子总不能打老子,朱棣只得撤去大炮,济南城得以保全。接下来,铁铉又派小股军士昼夜不断袭扰,令燕军越发烦闷不堪。军师道衍和尚于是劝谏:“师老兵疲,不如暂回北平,整军再战。”朱棣虽心有不甘,也只得听从道衍的建议撤军。燕军一走,铁铉立即整军与盛庸合兵一处,收复了德州等失地。建文帝闻报后,擢升铁铉为兵部尚书,而免于兵祸的济南百姓更是将其尊为“城神”。

可惜的是,铁铉纵然守城如神,却逆转不了建文政权走向败亡的命运。

转眼到了建文四年,燕军再度挥师南下。考虑到济南有棘手的铁铉防卫,燕军索性绕道直取鲁西南,攻下了东阿、汶上等地后,入徐州,突破淮河防线。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燕军顺势攻占京师,朱棣夺取了帝位。明知败局已定,铁铉仍旧困守孤城,最终寡不敌众,济南落城。铁铉仍欲突围,别图他计,却在淮南中了燕军埋伏遭擒,被解往南京。

大殿之上,铁铉在朱棣面前叫骂不绝,立而不跪。气急败坏的朱棣命人残忍地割掉铁铉耳鼻,在热锅中烧熟,硬塞进铁铉口中,问道:“此肉甘甜否?”

铁铉则厉声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面色铁青的朱棣下令:“将此人寸磔!”

于是,时年仅三十七岁的铁铉遭万剐凌迟之刑而死,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安置,长子被送至北疆充军,次子做了官奴,不久亦被虐待而死。三十五岁的妻子杨氏和四岁的女儿则沦为乐户,发配到官营妓院供人玩乐——大抵当时建文朝臣的家眷都是如此下场。

传说铁铉被凌迟处死后,朱棣还不解气,令人架起热锅,油炸铁铉的骨架。他恨恨地唾骂道:“你活着时不肯向我朝拜,炸成骨灰你终究要拜我!”不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溅出的热油烫得锅边的太监嗷嗷直叫,铁铉的骨架却仍是背朝朱棣,始终没有转身。

为何铁铉宁被寸磔也不愿投降燕王?为何方孝孺宁被灭十族也拒写即位诏书?同样是效忠朱元璋子孙,为何在这些建文臣子心中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首先是在深受儒学熏陶的读书人心中,朱允炆是洪武老爷子的皇太孙,也是他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唯有他才是皇室正统,向正统帝王举刀,哪怕您是皇室成员,也一样是乱臣贼子;其次,则是建文帝对这些大臣广布恩泽,大力提携,他们感念建文帝知遇之恩,是以直到最后关头依然忠心耿耿。

乾隆五十七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济南大明湖北岸修建铁公祠,祭祀建文忠臣铁铉。今天的滹沱河北岸大东关也修有双忠祠,纪念铁铉和唐安史之乱时为国尽忠的张巡。几百个春秋过去,无论建文皇朝还是永乐帝业,早已灰飞烟灭;但诸如铁铉、方孝孺等人究竟是迂腐固执,还是杀身成仁,却至今争论不休。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