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谁是三国里被黑的最惨的人,一口黑锅他背了将近2000年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6-21 20:22 已读 1003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起三国里被黑得最惨的人,你能想起谁?是曹操,周瑜,鲁肃,还是司马懿?都不是!和上面几位相比,今天要说的这位算是被黑到了极致,以至于将近2000年后的今天,提起他,人们都对其无甚好感——他就是被称为“三国勇武第一人”的吕布吕奉先。

或许你会很惊奇:什么?吕布被黑了,还黑得很惨?是的,或许你可能不信,但如果说吕布不能算三国时期被黑得最惨的人,恐怕也算是黑得最惨的之一了。

#01:

真的有勇无谋?

如今人们对吕布诟病比较多的地方,莫过于其“有勇无谋”。此种说法有很多个版本,不过总的来讲无非都是说吕布乃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过度迷信武力能解决一切的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作为一个在战乱年代能够独霸一方、甚至能够让刘备、曹操这样的人物十分头疼的一派诸侯,能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吗?要真是那样,恐怕吕布别说割据一方,就是生存下来都很成问题。事实上,如果细读史书,你就会发现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绝对是很有头脑。

在协助王允诛杀董卓后,吕布便建议赦免西凉诸将,并把董卓的财产拿出来安抚众官、众将。但当时主政的王允并没有答应,反而对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下达“通缉令”。(《后汉书•陈王列传》:初议赦卓部曲,布亦数劝之……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我们看后来正是因为王允拒绝11了吕布的建议,使得自以为走投无路的西凉众将扯起了反旗,由此拉开了“李郭之乱”的序幕,令本来可以走向振兴的汉廷又一次遭受重创。由此可见,吕布是不是很有政治头脑呢?

再看辕门射戟时吕布的表现,他既没有因为刘备一方势单力孤而轻视、鄙薄之,也没有因为袁术一方送来厚礼、许以重利而轻信、允诺之。相反,他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和周边势力所面对的形势、环境,最终采取了对刘备既拉也打、对袁术又拒还迎的策略,而且还让两边都找不到理由埋怨自己,这能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可以做到的吗?(《三国志•吕布传》: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

就战争中的实际表现上看,吕布也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统帅。袁术后来因吕布绝婚而起大军征伐吕布,结果吕布巧施离间计,策动杨奉、韩暹二将在后方起兵反袁,他自己则在正面对袁军施以“闪击战”,“斩十将首,杀伤堕水死者不可胜数”(《三国志•吕布传•裴注九州春秋、英雄记》),直接从下邳南推150多公里,打得袁术落花流水。或许你可以说袁术太菜,但如果吕布有勇无谋,他能赢吗,还能赢得这么漂亮吗?区区一介武夫,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封侯拜将,绝对说明了吕布的军事才能是不一般的。

#02:

三姓家奴:这个得好好说说

吕布另一个比较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其反复无常,毫无政治操守,见到大佬就认干爹,以至于得到了一个“三姓家奴”的恶名。但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乱世之际,本就是一个“良禽择木而栖”的时代,跳槽、转行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就拿三国时期来说,很多大咖级别的人物都有过跳槽的经历: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张辽、赵云、贾诩、甘宁、魏延等谁没有跟随过几个主公?

应该说,战国乱世,生存第一,一切仁义道德在兵荒马乱中都没有力量。求生逃死、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些其实本应该无可厚非。如果你说,刘备等人跳槽并不害人性命,而吕布背信弃义,在董卓的利诱杀死义父丁原,又因与董卓侍妾通奸,又在王允的利诱下杀死义父董卓,违背纲常伦理,是完全不能宽恕的。那曹操杀死收留他的吕伯奢一家十几口,还来了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竟受到了无数后人的吹捧,还美其名为“无毒不丈夫”,这又是什么道理?不仅如此,对曹操曾经有大恩的张邈,后来被曹操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又怎么解释?再者说,如果按照一些人的逻辑,即所谓“背信弃义”便是无道,便人人得而诛之,那么以此而论,刘邦不能杀韩信,因为韩信对刘邦有恩有义;刘邦也不能杀项羽,因为项羽对刘邦也曾有恩有义。既然如此,他们还打什么天下、争什么霸主?

#03:

为啥会被黑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有人要黑吕布?这里面恐怕有三方面原因:1、曹操的贡献;2、刘备的贡献;3、《三国演义》的贡献。

曹操在征伐吕布时,曾传檄天下历数吕布的罪过,说他“复叛为术”“侵凌周边(指刘备)”“反复无常”。说实话,这三个“罪状”,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反复无常”,这个前面讲过,不再赘述。“侵凌周边”确实是有,但刘备和吕布积怨已久,双方并不是和平共处的关系,所以根本谈不上“侵凌”一说。换句话讲,吕布不打刘备,刘备就不会对吕布动手吗?显然不是。

至于“复叛为术”,这个就是无中生有了。要知道,吕布之前大败袁术,基本上断绝了两家携手共进的可能。所以,直到吕布大势已去、困守下邳,他才在许汜、王楷的建议下求袁术相救——这不是帮助袁术反叛朝廷,而是求助。袁术如果真是和吕布一起作乱,那自然应该马上帮助吕布,可他却以吕布绝婚为由不干。许汜、王楷情急之下,说吕布完蛋了,下一个该谁?袁术这才回过神来,但表示吕布需要先把女儿送来(当人质),自己再出兵。所以,“复叛为术” 完全是曹操为出师有名而故意栽赃,不然曹操怎么不去攻打送给袁术玉玺、为其称帝提供重要道具的孙策?

至于刘备,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那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张邈传》)这句话杀伤力可谓极大,他不仅要了吕布的命,还给吕布打上了过河拆桥、以怨报德、无信无义的烙印。其实,不要说刘备自己的信用就不怎么样,他这样一个和吕布积怨颇深的人,可能为吕布说一句好话吗?

《三国演义》的出现,则彻底把吕布推入了“永世不得翻身”的深渊。从人物塑造上来看,罗贯中极力塑造了吕布“勇而无谋”“见利忘义”的形象,可以说是小说人物塑造的极成功典范。同时,通过人物塑造和借其他人物之口对该人物的叱骂,深刻地传达了小说想要表达的宋明理学价值观,这在小说价值输出上也是极为成功的范例。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人往往自动忽略小说中吕布形象的历史原型,将之一概打上“反道德”“利己主义”的标签,不知道老罗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写作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吕布洗白。诚然,他这样一个生活于汉末乱世之中的军阀,不是什么慷慨节烈的忠臣楷模,更不是什么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只是自古以来成王侯败寇,实在是很让人感慨的一件事。站在某些人的角度来看,吕布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是有勇无谋的蠢夫,是背信弃义的败类,所以必须要杀之而后快,杀之是代天伐无道,是顺应人心之举。但倘若在三国争霸的舞台上,笑到最后的是吕布,历史又将如何书写呢?曹操、罗贯中等对于吕布的丑化,如果就其效果来说,可谓极其成功,以至将近2000年后的今天,凡是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无不对吕布充满了恶感。这叫什么?这就是杀人诛心啊!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