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康辉《平均分》③ | 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4-17 9:02 已读 332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平均分》。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康辉在高中初次接触广播的情景,还有最终走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并在困境中坚持的故事。那么,后面我们会读到什么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一次难忘的话剧表演

 

大一有一门很特别的课程——莎士比亚剧作导读。

 

教这门课的吴辉老师,长发飘飘,知性温婉,妥妥的女神级别的人物,引得一起上这门课的文艺编导专业和播音专业的男生几乎从不翘课。

而且这是为数不多的选修课,要求没有那么严格,顿时觉得友好了许多。

 

比如期末结课的方式,吴辉老师要两个专业各展所长,文编的同学写一篇莎翁剧作分析,播音的同学排练一段莎剧对白,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结伴完成。

 

这大概算是我们这些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学校里的第一次艺术实践,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个“旧社会”也能收到女同学的合作邀约。

王静文,来自上海、祖籍山东的女生,爽朗又细腻,有着极佳的声音可塑性。

 

那么,排练哪一段呢?

那时也真是年轻无畏,我们好像压根儿没考虑过自己的理解、表现能力究竟有几分,直奔高难度而去。

最终决定,一起完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王后那段著名的母子对话。

 

经过昏天黑地的背台词过程,我们踌躇满志地开始了第一次排练。

可我一张嘴念出台词:“母亲,有什么事情”,俩人同时笑场到不可自抑。

这可不行,于是,背对背,不看对方,专注地把词顺了一遍。

 

之前听电影录音数十遍,自以为熟悉至极,照猫画虎总该有个模样。

可真轮到自己张口表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哪是哈姆雷特母子对话,这简直就是哈姆雷特讽刺的那种“爱直着嗓子喊,宁可找个叫街的来”的蹩脚演员。

 

沮丧的我们只能彼此鼓励:至少,词没错。

看来,只是一味模仿远远不够,还要有自己的体会、感受才行。

 

我至今没有问过静文她是如何找到人物感觉的,我完全没有方法、不懂技巧,只有最笨的法子:去想象,去努力在自己的个性中去寻找与人物相通的部分。

虽然我无法化身为那个丹麦王子,但他的忧郁,他的彷徨,他的愤怒,他的悲伤,他的冲动,他的犹疑,他的期冀,他的绝望,我都能想象。

 

少年时所感受过的种种不如意,如今回首时变得那么轻飘可笑,但当时的心绪可是实实在在地难以平复,尽管与哈姆雷特的复杂不可同日而语,也尽可拿来培养情绪。

只要找到一点感觉,我们就继续排练,一次次的磨合过后,那些台词慢慢地不是从脑子里背出来的而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终于,有一天,在这段台词过后,空旷的教室里突然一片静寂,我只觉耳边嗡嗡作响,血已冲上头顶,我似乎真的感觉到了他的存在,存在于我的心里,我的身体里。

转身看到的静文,也是一种恍如灵魂出窍的样子。那一刻,我们都知道,可以交作业了。

 

结课的那天,我们近乎轻松地完成了表演,虽然并没能达到我们曾达到过的最好效果,但吴辉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肯定了我们的表现。

大概比起静文,我的成就感更多一些,因为以我这样个性的人,能努力把自己投入到另一个灵魂中去并当众表现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堂特别的课,也再一次鼓励了我,一切的未知,一切的不可能,都尽可以去试一下。

 

静文毕业后进了上海电影译制厂,后来辞去公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如今她早已是沪上知名的配音演员。

我则没敢触碰配音这一行,因为自知在声音的可塑性上远不及格,抑或总觉得做新闻工作,需要的不是成为别人,而是自我的理性与清醒吧。

 

广院的“传统”

 

学校主楼后面,是小礼堂。

广院时代,那里是北京高校最恐怖的舞台,当然,从不自谦的广院人会说,何止北京高校,小礼堂是全世界最艰难的舞台。

 

恐怖、艰难,都源于广院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起哄。

 

广院人对起哄描述道:“不等你上场,全场观众整齐的嘘声就已经响起,像合唱长音一样,还没开口,全场就已经开始喊叫:‘下去!下去’,此起彼伏,一刻不停,要的就是吓退一切表演者。”

 

“在所有广院人眼里,不管台上是谁,只要站上去,待遇都一样:往死里哄。”

 

第一次目睹小礼堂漫天的纸飞机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扔上台的东西,并且听着震耳欲聋、明显是有组织有策划的起哄声,我着实被吓傻了。

旁边师哥师姐们的眼神犀利地穿透了我的薄脸皮,那意思就是:是广院人吗?这就是试金石。

 

广院的起哄就是早期的弹幕,而且比弹幕更直接地对准表演者。

在广院人眼中,你既然敢上台,那就拿出最牛的表现来!别跟我说什么你的感受、你的面子、你的玻璃心。

表现好会绝不吝惜地夸,表现差,也会毫不留情地哄。

 

很多成名的腕儿之所以在广院的台上遭遇过平生首次滑铁卢,都是因为走了音或者没拿出最棒的水准又或者假唱了,总之,站在那儿,你就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起哄的形式固然粗鲁,但对台上的人来说,却是最有效的磨砺。

所以才有了“能在广院舞台上站一分钟,就能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一个小时”的说法,虽然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夸张,但它也说明了站上这个舞台就是一种历练。

 

不可想象,我这么容易害羞的人居然上过小礼堂的舞台,还不止一次。

 

记得某年的“广院之春”(校园歌手大奖赛),我和同班同学叶蓉做主持人。

平生第一次要化妆,完全不得要领的我上台前在临时充当化妆间的宿舍传达室里,把自己的脸放心地交给了班里的另一位女同学刘红。

 

没有镜子,妆罢,看着她满意的表情,我想象着自己该是怎样玉树临风。

到了后台,在一面镜子中骇然看到我如熊猫一般的黑眼圈!原来,刘红只会化女妆,被隆重托付的她一项程序没敢落,也给我化了粗重的上下眼线。

 

擦掉是来不及了,我就这副尊容上了那个最恐怖的舞台。好在台下的观众根本无暇顾及我的眼线,他们有更重要的事儿。

 

快三十年后的今天,我无论如何回忆不起来那天我在台上究竟怎么站到底的,我被哄了吗?

当然,即使被哄我也不可能逃脱。我被狠狠地哄了吗?

好像没有,否则我一定不会忘记。我听到掌声了吗?好像也没有,否则我也一定不会忘记。

 

但是我至今记得那天上台前对自己说的话:“不管怎样,把话说完。”

 

错失合影机会

 

我所在的89级播音班,在广院播音系历史上被称作传奇,其实不免夸张了,所谓传奇,只是毕业时我们班直接分配到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如今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的人加起来有12位之多,这个纪录迄今未被打破。

 

中央三台毕竟是这个行业的最高业务平台,即便去掉毕业找工作的运气成分,在某种程度上仍可以证明我们班的整体素质是很好的。

 

时光如流水日夜不歇,2019年已是我们入学相识的第30个年头了。

如今,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专业岗位上坚持着,早已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也有转行的,同样风生水起、业绩昭彰。

同时,我们也痛失了一位同学,以至于从此,我们班再也不可能团圆了。

 

冥冥中仿佛早有预示一般,我们班自始至终没有一张全班同学都在的合影。

大一军训回校,我们班的第一张合影,缺了我一个。

 

原因说起来可笑极了,当时英语课是分班上的,我和大部分同学不在一个班里,那天下午,下了课我就回了宿舍,优哉游哉地躺在床上看闲书,还一直琢磨:今天那个班怎么拖堂这么久?

结果同宿舍的同学回来说:“合影你怎么没去?”

 

可我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个安排,而我居然还是当时班主任指定的班长,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出现?直到现在还是一桩未解的谜案。

 

大四毕业照,王雪纯缺席,她当时已被央视《正大综艺》录用,好像是跟着拍外景去了,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什么叫“工作大于天”。

 

2003年,毕业十年的聚会,好几位同学也是因为工作离不开未能参与,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说,下次聚会一定一个都不能少。

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中已经有一人与大家天人永隔,有两位去国万里,还有几位因着各种原因断了联系,想要一个都不少地团聚,已是再不能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康辉在大学时期经历的话剧表演的锻炼、广院舞台“传统”的磨砺以及错失合影机会的故事。

那么,在此之后我们会读到什么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

?蒙特利尔大区刷卡机服务优惠促销!?请点击下面链接了解详细内容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bbsid=2077&tid=1486055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