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长安客》③ | 一代诗佛,在谩骂声中度过余生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4-06 7:44 已读 448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今天,我们继续为您带来北溟鱼的作品——《长安客》。

 

王维被称为诗佛,是大唐诗人中的佛系代表,但是王维也曾为了功名抱大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几经沉浮,寄情山水

 

入了秋,靠近皇城的崇仁坊就热闹起来,大批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汇聚在这里。

尽管崇仁坊寸土寸金,住在这里又贵又挤,但是这里靠近达官显贵,平时考生带着自己的诗文不用走几步,就能跟高官贵人们混个脸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考生们一定要在达官显贵面前刷存在感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试卷上的名字不像现在被封上,考官审卷时谁是哪张试卷一目了然,这就给了一些人暗箱操作的机会。

如果哪位大人想提拔某个考生,就可以跟考官保举这个人,所以,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要得到高官显贵的青睐,这里就有王维。

 

王维是天才少年,十五岁就能写一手好诗,音乐、书画没有他不精通的。

但他也是家中长子,父亲早早去世,家里有四个没工作的弟弟,和没嫁人的妹妹,一大家子人都要靠他养活。

所以王维一定要保证自己万无一失的考中科举,要想万无一失,只能找人保举。

相比其他考生,王维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和岐王关系不错。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爱好诗文音乐,把王维视作朋友师长,于是他给王维铺了一条路,把王维引荐给玉真公主。

这位公主身份不一般,她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这在当年皇帝妻妾成群的年代,可是不太容易,所以这位公主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但是当时玉真公主已经打算保举别人了,这可怎么办?王维没放弃。

 

王维准备了几首最得意的作品,来到公主的宴会上,穿上戏服,为公主演唱了一首他的诗。

现在我们都是读诗,但是在古代诗都是用来唱的。

一首诗唱完,公主被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年吸引,王维使劲浑身解数哄公主开心,成功抢走了保举名额,成了太乐丞。

 

王维献艺陪聊,换来了金榜得中的机会。

别人怎么想,他不管,甚至自己怎么想,也不重要。他只怕自己慢一步,做官的机会就没有了。

当了官的王维,终于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王维对未来很有信心。

但没多久,噩耗传来,王维的好朋友岐王被怀疑谋反,王维遭到牵连,被贬济州。等他再回到长安,朝中局势已经大不一样。

 

此时奸相李林甫与张九龄成为朝中两大势力,两人斗得水火不容。

李林甫文化不高,常被知识分子嘲笑,作为报复,他对知识分子也没有好态度。

而张九龄气质风雅、文采俱佳,很明显,王维只有投靠张九龄才有出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张九龄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王维再度受牵连,被官场排挤,迟迟不能升迁。

 

接连遭受打击的王维忍受着命运给他开的玩笑,开始钻研佛法,他把钱财施舍给化缘僧人,每天和佛经为伴,一点点断绝与俗世的联系。

 

一生污点

 

年轻时的王维渴望权力,害怕晚一步就赶不上,却被权力的漩涡卷得伤痕累累;

如今的王维寄情山水,钻研佛法,但依旧没有清净日子。

安禄山造反,唐玄宗逃跑,不知情的王维像往日一样上朝,却发现等待他的只有孤零零的大殿,而皇帝不知所踪。

 

很快,安禄山便冲进长安,王维被捉,稍有微词,便被刀鞘捣嘴,血流满面。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但他不能做光杆司令,于是抓走了大量唐朝旧臣,对他们进行封赏。

不过,大家都知道安禄山称帝名不正言不顺,但凡有点骨气的人都不愿意要这份封赏。

拒绝安禄山的代价是惨痛的,那就是死亡。甚至连给唐玄宗跳舞的大象,没能在安禄山的宴会上跳舞,也被一把火烧死。一时间,人心惶惶。

 

王维为了不做安禄山的官,服药毒哑了嗓子,并写下《凝碧池》,希望这首诗能做他忠于唐朝的证明。

据说写这首诗时,王维听说安禄山在凝碧池命令梨园弟子演奏,乐工思念唐玄宗,偷偷哭泣,其中有人怒摔乐器,嚎啕大哭,被安禄山拖了出来直接肢解。

王维听闻,泪流满面,才有了这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百官何日更朝天”的日子马上就到了,太子李亨带人夺回了长安。

到了长安,李亨第一件事,就是处置投靠安禄山的大臣。

王维虽然没做官,但是按照当时的标准,不能为了国家以死明志,也是罪大恶极。

眼看难逃一死,宰相崔圆走了出来。

 

崔圆欣赏王维画工,命他画壁画,画得好,免死。

能靠画画换一条性命,王维的绘画水平有多高可想而知。

据说,王维看见有一壁画《按乐图》,看了一会儿,笑了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笑。

他回答,这图里正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呢。

别人不信,专门召集乐工依样奏乐,果然不差。

 

接这样,王维靠着绘画技艺,免去一死。

 

身不由己

 

与王维一道陷敌的官员们并没有他这样的“好运气”,有的被贬而死,有的被赐自裁。

朝中官员多少都有这些人的朋友,看见一个几乎全身而退的王维,少不了愤愤不平的议论:

说王维有一个当红的弟弟,在皇帝面前涕泪横流地救哥哥,连就快到手的高官厚禄也不要了。

更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太子李亨在战争中听到过王维那首哭着写下的《凝碧池》,深受感动。

 

王维听到这些流言,从不为自己辩解,他甚至没有过多重复被囚禁时的点滴。

在当时的价值观来看,他没有能够去死,就是一种罪,这是王维最大的污点。

作为赎罪,他只能沉默,默许别人对他的指责,一遍遍向皇帝表白自己的悔恨。

除此之外,他必须打点精神,以更热情的假笑赞美唐朝盛景。

 

王维钻研佛法,熟悉一个典故:有口才、有智慧的维摩诘生病了,佛陀打算挑选一人前去探望,却没有人敢应声。

因为他们害怕维摩诘的才华,一旦辩论起来,他们心虚不是他的对手。

只有文殊菩萨最后说:“那么我去吧。”

果真,维摩诘跟文殊谈病,谈病之起源,谈心性与佛性,哪怕在病中,也让人不敢小觑。

所有画家描绘这个故事,他们笔下的维摩诘都如猛兽狩猎一般,但王维却在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画上发现了一个清瘦虚弱的维摩诘。

这个维摩诘正在承担被才华的光芒掩盖的另一面——疾苦。

 

王维又何尝不是维摩诘,他足够聪明,年纪轻轻就能结交岐王、玉真公主这样的人;

他足够幸运,能绝路逢生,化险为夷。但是他要为自己的才华和幸运付出代价,忍受别人的嘲讽,内心的愧疚,拍马屁赔笑脸赞颂大唐盛世。

哪怕到人生的尽头,他也无力诉说心中的痛苦,只能在佛教中寻求解脱。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王维的一生,他年轻时是天才少年,但也不得不靠献艺陪聊换来一个功名,他不愿意投靠安禄山,但因为不没有以死殉国,承受着世人的谩骂。

他本来的愿望很简单,做官,养活家里人,但却没想到,为了这个愿望,他最后活成了最不喜欢的模样。

他有苦难言,只能在佛教中寻求解脱,最终成为了一代诗佛。

 

下次课我们将介绍一代诗坛大咖,那就是杜甫。

我们心中的杜甫,是刚正不阿、为百姓奔走呼号的样子,但你有所不知,他也有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一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
?蒙特利尔大区刷卡机服务优惠促销!?请点击下面链接了解详细内容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bbsid=2077&tid=1486055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