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迹解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笔迹学为什么能领先世界

送交者: 韩进[☆★★声望品衔11★★☆] 于 2024-04-02 15:44 已读 5869 次  

韩进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笔迹学为什么能领先世界


笔迹学泰斗  韩进


 


 


中国笔迹学领先于世界是不争的事实。在世界各国普遍公认笔迹学是伪科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笔迹学发展建立了系统的笔迹学理论,概念、定义准确;动态的分析方法,操作具有科学性;能全面、深刻和系统地揭示任何笔迹书写者的内心世界。中国笔迹学敢于向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挑战,敢于向全世界任何质疑笔迹学者应战。至今只有中国笔迹学能突破古今中外所有文字的界限,能借助网络不受笔迹材料的空间制约而无须原件,中国笔迹学能够根据顾客的需要分析内容,并且分析结论在高端群体中早已实现了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一份结论在没有水分的前提下仍然能达到3——10万字,如果用英文写出来,一般能达到10——50万个字母的篇幅。


中国笔迹学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从学术上讲是复杂的。下面只是纲要,是基本观点和概念,细述笔迹学理论和技术,外行人也看不懂。


 


汉字笔迹自身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


笔迹有两种,表意笔迹和表音笔迹。现在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文字,只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根据表意文字规范写出来的一般都是表意笔迹。表意笔迹的特点是书写时容易把更多的字义、情感和思想观念融注到笔迹中,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到笔迹的图形上;这种集中到笔迹中的情感和思想观念,就是神态和意态。表音笔迹也有神态和意态,不过比较而言,更容易表现为对整齐、流畅等审美层次上的欣赏。汉字笔迹中的拟人化和拟物化现象明显多于表音笔迹。表音笔迹在书写时不能离开对读音的关注,表意笔迹可以暂时完全离开对读音的关注(写汉字的人会写不会读的现象很普遍),这显然更有利于增加笔迹中的心理含义。


日文和朝鲜文(韩文)里有汉字,但只因为是在表音体系里,表意的意味就受到影响,从笔迹学的角度看,这些汉字明显较中国大陆的汉字意蕴淡薄。中国历史上的抄经书,可以看作是汉字笔迹体系里的表音笔迹,所以能分析出来的内容也很少。日文和朝鲜文(韩文)里的汉字和中文抄经书,是近似的属性。


表音笔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记录声音的符号,近似于速记符号,书写时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方面,对笔迹的形状问题关注的程度肯定会受到影响。关注字义和关注声音肯定有区别,从笔迹学的角度看,关注声音是注意力的分散。


 


汉字的方正形体和横竖为主体的结构相当独特。


汉字的结构多以横竖为骨架,字体是正方形,要求端正。端正的形态与横竖笔画关系密切。字体端正与做人的人品端正观念具有对应的联系,写好字与做好人,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潜意识层次的联系。


 


汉字笔迹书写的便利性最差


文字在设计时考虑不考虑书写的便利性?至少汉字在设计之初没怎么考虑。英文书写起来很流畅,英文笔迹常见一条波浪线贯穿整个单词,甚至整行整页。英文字母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连笔书写的问题。汉字的一些笔画很别扭,写起来很费力,连笔写汉字,非经过练字不可。


书写的便利性差,从时间上造成了笔迹中注入更多心理含义的客观条件。


 


汉字笔迹的书写速度较慢。


书写速度慢,运笔慢是原因之一,这是书写不便利的直接结果。书写规范方面,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停顿是原因之二。需要有停顿,想连笔也困难。汉字的书写速度慢,是汉字笔迹内涵丰富的直接原因。


 


汉字笔迹的撇捺对称性有利于表达感情


汉字的撇捺经常是一左一右,先撇后捺,非常适宜表达感情;这样的书写形式在其它文字笔迹中是很少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许多文字笔迹表达感情的形式不够多样或渠道不够理想。


 


汉字笔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汉字楷书体笔画约40种,作为笔迹的手写体内,各种笔画有变革,作为表达心理内涵的手段,功能和价值超过各种文字的笔迹。英文笔迹从笔画的角度看,有横、竖、撇、捺、提、圆环、弧线、半圆等形式,缺少汉字笔迹中的横折、横钩、横折折折钩、弯钩、竖弯钩、斜钩、卧钩……等,而且英文笔迹中的横竖撇捺等笔画也不像汉字笔迹中那样随意处置。


从笔迹学的角度看,字母和汉字的笔画在功能属性方面差不多,但字母的价值和功能比不上汉字的笔画。


 


汉字的内部结构复杂。


汉字的内部结构复杂,既表现在一个汉字通常有七八个笔画,也表现在这些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制约关系,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英文笔迹一个字母多是一笔,多者三笔,而同一个单词里,字母和字母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制约。


汉字单字中笔画之间的密切关联,是汉字笔迹中许多心理含义滋生的温床。


“我”字的笔画种类多,内部结构复杂,一个我字通常具有极其丰富的心理内涵,而英文笔迹中的“i”同样是我的字义,而能独立表现出来的特殊的心理含义极其有限。


 


连笔书写的汉字使单个的汉字成为一个独立的表意图形。


心迹作为一种精神事物从大脑移注到笔迹中,需要多种载体。线条是一种载体,这一点在所有文字的笔迹中都是相同的。拼音字母只是声音的符号,所以单个的字母通常不能成为心理含义的载体。汉字常常成为有心理含义的载体,例如:我,爱,笑、苦、哭、美丽、伟大、丑陋、邪恶……这些字在书写过程中常常很自然地就带上了感情色彩。


表音笔迹中的单词也可以成为独立而有心理含义的载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在单词中表现出独立的心理含义来。表音笔迹的心理含义通过线条、笔迹的宏观现象、每个字母各自出现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来,但一般不会通过个别的单词来表现某种特殊的心理含义。


表音笔迹其实分两类,一种是拼音文字笔迹,一种是有声音符号另加各种标志的笔迹。拼音文字是把字母按规则读出来就是正确的声音,有各种注释性标志的笔迹,则会妨碍书写的连贯性。英文和朝鲜文(韩文)分别是这两类笔迹的代表。连贯性是影响笔迹分析结论的重要因素。


大陆简体汉字受到许多港台人士反对,其实从笔迹学的角度看,简体汉字极好,而繁体字弊病很大。许多大陆人一笔写一个汉字,简化后的汉字很容易一笔完成,而繁体字常常需要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笔连写成一个字,单字的整体形象、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都容易通过连笔显示出来,连笔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连笔汉字的整体性强,使我们得以通过整体性的分析发掘出更多的心理含义,没有这种整体性,汉字笔迹就会近似于字母。所以,我分析港台人的繁体字笔迹就不想分析大陆简体汉字笔迹那么得心应手。我的确感到繁体字会妨碍感情的抒发和表达,当然这可能是我技术方面的局限性。


连笔书写的汉字使单个的汉字成为一个独立的表意图形,复杂的笔画,复杂的结构,较慢的书写速度……种种原因综合起来,使单个的汉字、连续几个汉字的词汇能够成为巨大的信息载体,书写者不仅能够尽情抒发自己的情绪,添加思想意蕴,还能充分施展自己的各种书写技能,这种优势使汉字笔迹成为笔迹学最好的生长土壤,肥沃无比。


写连笔字的自动化机制,给书写者造成了极大的抒情机会,使精神心理内容大量涌泄到笔迹之中。这种情况下的写字过程,恰如一场淋漓酣畅的舞蹈,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尽情宣泄和尽情享受。在书法题词的过程中,这是常见的现象,只是在表意笔迹和表音笔迹中,这种情感宣泄和享受的程度显然有明显的差别。


 


汉字作为一个独立的表意形体,书写过程时间长。


作为一个独立的图形,字母的书写时间短得多,而一个汉字需要的书写时间要长得多。


表音笔迹中的单词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表意形体,但由于字母之间的关系松散,基本上作为独立的表意形体而在笔迹学角度看没有意义,基本上不具有独立表意的作用。


 


分析笔迹的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是中国笔迹学领先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笔迹学使用动态分析方法,从运笔中获得的重要信息很多,从书写动作习惯中获得信息是主流。


中国笔迹学直接从线条中获得关键性结论。这是外国笔迹学专家一般做不到的。


像西方笔迹学那样从形状类笔迹特征中获得的信息,在中国动态分析专家中,约占其分析结论的三分之一。


 


中国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传统是相信天人感应,乐于相信各种事物之间无所不在的联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综合思维,模糊思维。西方人,欧美各国多流行分析、解析性思维,喜欢把整体的事物分解开来。对笔迹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形状、速度和笔压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三者结合的状态是不能孤立起来分别处理的,笔迹这种事物不适宜分解后再进行测量验证,这等于把活人杀死后解剖尸体,再通过尸体来描述、理解活人。


你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很落后,很愚昧,我不反驳;但我始终要坚持的是:在笔迹学领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优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是优势很大。


 


书法与测字术对笔迹学的价值


中国的书法传统独一无二,许多人把书法当作人生的事业,当作谋生的途径和方式。


中国的测字术迷信成分很多,但有些零星的分析笔迹的经验,可以称之为早期的笔迹学成果。


中国的书法界,既有笔迹学性质的理论观点,更留下了丰富的古代著名人物的笔迹,是练习、验证笔迹学的极好教材。


中国笔迹学土壤肥沃得天独厚,唯独欠缺的是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理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西方的文化和信息一来,中国笔迹学的种子就破土而出,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中国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是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为主流,虔诚的有神信仰极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无神论思想占统治地位。


政府控制一切宣传机构和媒体,迷信、算命等活动被禁止,这有利于保证笔迹学的科研质量;胡说八道的,歪理邪说,笔迹学圈内的人都会严厉排斥,根本没有市场。世界上许多国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但庄稼和杂草共生,胡说八道的不少,算命先生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混在笔迹学专家中是可能的。比较起来,中国的笔迹学圈子相当干净,相当纯洁。


官方的媒体上的态度,从1986年开始一直是支持笔迹学,承认笔迹学是科学,始终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中国民间有深厚的基础,字如其人的观点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中国社会重视人际关系,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需求旺盛。中国人喜欢议论他人,品评他人的性格品质、为人处世、内心世界和道德观念,西方人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讳莫如深。


中国不重视隐私,找笔迹材料容易,分析笔迹时只要不公开书写者的姓名,就没有人过问,不会有麻烦,更不会惹官司。在中国获得千万份笔迹材料也易如反掌。


近代社会,中国人处于急剧动荡的阶段,中国人的思想道德大动荡,从奉献自我大公无私到完全彻底的精致利己主义,最近40年来,各色人等五花八门,可以说是五彩纷呈,这是中国笔迹学发展壮大千年不遇的良机,我们在研究中很容易得到各种各样的笔迹。若不是这样的环境,想得到形形色色的笔迹,很难。


由于中国人相信字如其人,所以你分析笔迹后,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如实地反馈信息,什么地方说得对,什么地方可能不对,真实表现,有理有据。在中国人看来,你分析笔迹是劳动,辛苦了,他们作出反馈是回报,理所应当,不这样反倒觉得对不起你。而世界各国不这样,以网上的情形看,直到现在,笔迹学专家的结论生怕伤害了对方,不敢一针见血,而被分析的人极少有反馈的,只是不咸不淡地谢谢就完事,这使专家也懒得出手。中外国情不同,在这一点上显著差别,对笔迹学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


 


以上是中国笔迹学领先世界的原因。当然我还有负面的思考,这需要续篇了。


对这篇文章观点的正确性,我是有自我怀疑的。这些年来我研究了动态分析笔迹的方法在世界各种文字笔迹中的通用问题,结论是可行的。但我认为汉字笔迹在分析笔迹时具有的优越性,可能有自己的局限性。动态分析各种文字的笔迹时,前提之一是了解这些文字的结构和手写规范,我只能非常粗浅地了解一种文字后就急匆匆地尝试,这样不断地尝试,作出了动态分析笔迹的方法可以通用于各种文字的结论。如果今后有些其它文字笔迹领域里的笔迹学专家,掌握了动态分析法,得出汉字笔迹没有优越性的结论,我变化感到意外,这可能将证实我现在写这篇文章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中国笔迹学领先世界是事实,那么为什么依然没有兴盛起来呢?


实际上的限制和禁区。


实际上中国社会的一切都在共产党的控制之下。宣传、出版、结社,都受到严格的限制,省级的笔迹学组织一个也建立不起来,全国性的组织更是想也别想。具有实战能力的几个专家,虽然有上百家的官方新闻媒体报道,但想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个合适的营业场所还是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更是绝不会使用笔迹学。


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笔迹,英雄模范的笔迹……以前不利于共产党统治的言行,都可能被关进监狱里,组织会被取缔。笔迹学在中国的生存之路,是必须给共产党当帮手。


正如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一样,中国也不可能有笔迹学自由发展的可能。如果让笔迹学随便把贪官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国家很快就玩完了。


事实是,中国的职业性笔迹学专家,无不生存艰难,尽管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能力。


中国笔迹学在国内不可能完善,从各种角度看都不可能。中国笔迹学只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笔迹学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最终完善;中国笔迹学只能在把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各种文字的笔迹之中的过程中,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成熟的。


 


与世隔绝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与世隔绝,墙内的信息传不出去,墙外的信息也传不进来。尤其是笔迹学同行的信息,心理学的信息,与中国笔迹学的发展密切相关。30多年来,尽管中国笔迹学一再声称自己领先于世界,但世界各国始终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听不到,看不见;搜索英文方面的中国笔迹学信息,至今还是空白。中国笔迹学界与世界各国笔迹学基本上没有任何交流,没有任何技术切磋。


中国笔迹学专家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学士、硕士或博士的水平,甚至已经进入了笔迹学的自由王国,在他们眼里,世界各国的笔迹学水平尚且处于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只要你还停留在视笔迹为图形图像的阶段,只要你分析笔迹时还从来不问对方的性别年龄,只要你还在吹嘘自己分析笔迹时要看300种甚至上千种笔迹特征,只要你还在使用寻找笔迹特征然后对号入座的方法,只要你的分析结论还是盲人摸象似的只讲出几个零星的词句,这样判断你的水平就没有什么不当,仅仅是语言不客气而已。


当前世界各国的主流仍然是不相信笔迹学,视笔迹学为伪科学,对笔迹学专家的看法呢,当然就是一些骗子,算命先生。在这种情势下,怎么解释都没用;证明笔迹学是科学不容易,证明笔迹学不科学同样不容易,自以为是乃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在竭力证明自己伟大英明。在如何证明笔迹学是科学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时,判断笔迹学是科学还是不科学只能是各自自话自说。现实是连取得一致意见的意愿都没有,只好你玩你的尿泥,我玩我的象牙塔。那些断定各国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人们,仿佛唯独自己得了科学的真谛,但至少在面对中国笔迹学时,他们的立场距离科学非常遥远,他们连一丁点儿科学的良知、勇气和正直也没有。


中国笔迹学界与世界笔迹学界处于一种不可理喻的状态,好像是两个世界不同的频道,文明对话从未发生。不过,最近我还是看到一丝希望,维基百科里笔迹学的条文和介绍,有修改,对其伪科学的判断,调门有所降低。我的观点在中文讨论页面上显示出来了。网上各国的笔迹学活动,第一次看见有人注明了年龄,而有些专家能摆脱特征法的教条,直接用直觉判断的方式出结论。这些显示出世界笔迹学的气候有点儿解冻的迹象。


 


现在已经能确定,动态分析笔迹的方法可以通行全世界。只要找到平台,笔迹学510年内就可以普及。到那时,每个总统候选人,都将伴随着笔迹分析结论摆在人民面前,每个罪犯受审时其犯罪动机的笔迹分析结论都将出现在法官的案头上,每个罪犯出狱时其思想反悔、改造的结果都会有笔迹分析结论。人类将会出现时代性的变化,在征服外部自然环境的同时,开辟征服自身精神世界的新领域。


202442日星期二

喜欢韩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韩进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