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秦朝为何修直道?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3-24 20:44 已读 1484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然而此时天下局势并不太平,北方的东胡、匈奴,西方的月氏、羌族,均对大秦帝国虎视眈眈。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土并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大秦帝国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九条驰道,它们分别是西方道、秦栈道、武关道、东方道、并海道、临晋道、上郡道、北方道和秦直道。这些数量繁多、规格统一的秦驰道将整个大秦帝国串联在一起,织成一张茂密的“轨道交通网”,它们因此也称为中国最早的国道。

在这九条驰道中以秦直道最为特殊,它是大秦帝国心脏通往北方匈奴边境的一条“高速公路”。匈奴人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骑术精湛,彪悍灵动,经常驰入北方边境掳掠人口。面对这样的局面,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征,一举将匈奴势力驱逐至阴山山脉以北。随后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的高阙要塞,并在河套地区兴建34座城池,同时将内地人口迁徙至此,从事农业耕种。

为了更好地对城池进行统一管理,秦国在此设立九原郡,而郡治就在今天的包头市西部。除了人口迁徙和地方治理,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长城。不过长城只是防御的手段,面对强大的匈奴,只有主动出击才是最有效的战略方针。秦直道的修建为九原郡前线的秦军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使秦军得以从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

公元前212年,秦直道开建,两年后一条南起咸阳北至九原的“古代高速公路”应运而生。它以咸阳市淳化县为起点,依次穿越陕北高原、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高原,横跨黄河并串联起两道长城防线。秦直道全长700余公里,快马加鞭只需三天即可从咸阳抵达内蒙古包头,这样的效率在那样一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秦直道的整体结构由中间的御道、两侧的旁道以及御道与旁道之间的树木组成。君王走御道、大臣走旁道,其最大宽度可达60米,类似如今的双向8车道。秦直道的大部分道路都依托山脊而建,采取“堑山堙谷”的方式。所谓“堑山”,就是将道路选址在离山峰略低一点的位置,将道路以上的山峰削去一部分,而削去的土壤则夯筑在路的下方以保证护坡的牢固。“堙谷”即为垫方,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筑大量土方,在夯筑以后形成路面。

为了缓解上下坡的难度,在面对峡谷陡坡时以“之”字形结构解决,这样的设计方式为秦军提供了良好的战略视野。为了加强道路硬度,避免杂草丛生,工匠在修路的时候往往用黄土掺入盐碱并将其烧制变硬。这种人为改变土质结构的方法在保证道路坚硬的同时也破坏了杂草的生存环境。从军事意义上讲,秦直道的修建为帝国的军事战车插上了灵动的翅膀,从此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劲敌匈奴的挑衅。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已经领会到了这一真谛。秦朝灭亡后,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发挥着交通服务的作用。直到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随着作为交通干道作用的失去,秦直道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