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再这样乱下去,香港经济会受到多大冲击?

送交者: Yellomny[品衔R2☆] 于 2019-12-07 3:02 已读 348 次  

Yellomny的个人频道

+关注

香港的事情,之前从政治、社会的视角谈了很多。今天换个切口,谈谈经济。就从85日说起吧。


 


1


闹剧


 


 


 



 


 


这一天,预先确定的罢工、罢市、罢课运动如期上演。港铁线各大枢纽随之瘫痪,道路交通亦多封堵。


 


在香港这个以经济为重的国际城市,无疑没有人乐见。


 


特区政府记者会紧急召开,特首及各部门主政官员悉数到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了这么一番话:


 


这段时间本地铺头、酒楼、零售等生意受影响,甚至被迫停业,民生经济受影响。


 


过去这几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是狮子山下香港人努力的成果,若将700万人的安稳生活作为筹码,很容易将香港推向不归路。


 


何谓将700万人的安稳生活作为筹码?罢工罢课阻塞交通,街头黑压压人头攒动,食肆铺头被迫歇业。


 


此一番冲击下,全球22个国家对港发出旅游提示,警惕国民谨慎出行。


 


“6.12”金钟暴乱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率先呼吁国民注意赴港旅游安全,提醒国民避开群众集会,以防遇上暴力事件,之后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相继跟随。


 


“7.21”元朗袭击和包围冲击中联办后,更多国家对港发出旅游提示。


 


英国发出如下警告:香港多区和平示威结束后屡生严重暴力事件,呼吁国民周六周日远离商场和地铁站等公共场所。


 


到了8月,暴力事件依旧遍地开花,引发新一轮国际关注。


 


澳大利亚及美国先后提升对香港的级别至第二级,提醒来港要提高警觉,两国提示最高级为四级。


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向发布香港旅游预警


 


2


冲击


 


 


 


预警频发之下,香港入境旅客数量应声而跌。


 


7月中起约三周,访港旅客按年下跌1.5%,至7月下旬跌8.2%7月底跌幅扩大至26%8月初更跌31%。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称,跌势未来可能不断恶化。


 


香港旅游业作为香港经济4大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是港府重要的税收来源,还为香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从事零售、住宿、膳食服务及运输业的人士共计约80.6万人,在选定主要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约304.4万人)中,所占比重为26.4%


 


而入境旅游活动在零售、餐饮及住宿等行业创造的职位超过25万个。


 


 


香港人最是务实,搵食嗻”“有嘢做咩做咯,但在分化、撕裂、动荡愈演愈烈之下,咸鱼般的平淡生活都显得奢侈。


 


形势动荡下,多少人的饭碗会因此打碎?


 


3


寒意


 


 


 


一边是闹剧般的冲突,另一边是透着寒意的经济数据。


 


近日,香港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出炉:


 


二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录得负0.3%标志经济景气度的采购经理指数在7月份跌至10年来最低(43.8


 


此外,商界对中美贸易摩擦及社会动荡亦感到忧虑,营商信心跌至3年半以来最低。


 


港府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今年5月便将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从3.5%调低至2-3%。部分投行和顾问公司则更悲观,其认为香港年度经济增长或低于1%


 



寒意蔓延之际,6月中旬以来的示威冲突对旅游业的冲击无疑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


 


香港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及消费数据显示,6月访港旅客人次同比骤降77万,仅为514万人次。


 


游客少了,零售业销售亦冷清不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跌超17%,服装下跌约8%


 


香港酒店业主联会则预估,7月入住率将比去年同期下跌3%4%,铜锣湾、金钟、湾仔和中环等地的高级酒店及商务客房受影响尤为严重,入住率下滑逾10%


 



 


4


蔓延


 


 


 


香港有四大支柱行业,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这四个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是香港经济的动力所在。


 


四大行业中,旅游业已遭受冲击。按分析人士认为,冲击大概率将在其他支柱行业延续。


 


《信报》专栏作家、香港报业公会最佳经济新闻写作奖得主高天佑如此说:


 


表面上看,零售及旅游业占GDP比重好像不太高(合计占本港GDP不足10%),与之相比,金融、贸易及专业服务业在2017年各占本港GDP18.9%21.5%12.2%,合计达52.6%,这三大支柱产业才是现今香港经济命脉所在。


 


不过零售及旅游业均属劳工密集服务行业,兼且聘请大批基层雇员,对就业市场影响较大。


 


再者,假若零售及旅游业生意受损,无可避免会波及对金融(例如保险、融资)和专业服务(会计、法律)的需求,形成连锁效应。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以对外贸易为主导产业,贸易及物流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21%,仅物流业便牵动超18万人的就业和生计。


 


冲突加剧之下,若商家减少做买卖,或市场消费意欲低迷,难免对物流业造成负面影响。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说。


 


说完贸易,再来看港人引以为傲的金融业。金融业发展靠的是资金和人气的汇聚,纽约、伦敦、上海、新加坡莫不如此。


 


从数据来看,香港资本市场近十年来的繁荣,与内地经济在资金和人气上的拉动密切相关。


 


港交所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75月间,中国内地发行人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由50.3%增至64.0%。


 


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1146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0%及总市值的68%


 


除股市以外,香港保险行业亦多有内地资金贡献。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在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费中占比已由7.5%上涨至32.6%,随后趋于稳定。


 


但是,一旦社会冲突加剧,前述情景还能延续多久?


 


如陈茂波所言,过去这几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是狮子山下香港人努力的成果


 


此外,良好的管治水平、治安水平、营商环境及与内地的互动,则使香港经济有了更多可能。


 


但是,如果将700万人的安稳生活、自由安全贸易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作为社会运动的筹码,香港经济将会走向何方?


 


5


警醒 


 


 


 


港人对此多有反思,国际评级机构也对其警醒关注。


 


美国商会引述调查称,国际企业担心暴力升级和政治僵局持续,令香港成为愈来愈危险的地方。


 


评级机构惠誉也表示,虽然香港金融底子厚,但社会不安和市民愈益不信任政府,长远会打击商业信心,损害政府管治质素与效率。


 


岛妹曾在香港短暂生活,目睹往昔繁荣秩序与今日烦扰动荡,心情复杂之余深感无可奈何。香港媒体《明报》的一篇社评令岛妹心有戚戚:


 


经济乌云笼罩香江,外围不明朗与社会动荡内外夹击,近月零售、旅游、广告、消费市道显著转弱,裁员压力若隐若现,下半年经济形势殊不乐观。


 


香港是高度开放经济体,身处中美贸易战和全球增长放缓大气候之中,回避无从,至于社会动荡小气候,则要靠香港自行理顺化解,政府有责任响应民间诉求,让社会回复稳定。


 


近日外国商会和评级机构均对香港短期前景表示忧虑,并担心长远营商环境转差。以香港经济作为政治筹码,有可能带来深远伤害,各方应防止危机恶化伤及经济筋骨,以免香港雪上加霜。


 

喜欢Yellomn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