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风云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送交者: 山村听雨[★★★声望勋衔13★★★] 于 2024-01-10 23:37 已读 618 次 3赞  

山村听雨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就这么说吧,我在慕士塔格峰icon山脚下,碰到了几百个要去喀什上学的学生。当时我穿着羽绒,有些学生们穿着短袖icon短裤icon。


学生们都是从塔什库尔干icon过来的。塔什库尔干(简称塔县icon),是为“塔吉克族icon”人设立的自治县。


这个民族很特殊,和接壤的「塔吉克斯坦icon共和国」的高原塔吉克族是同源icon民族。族人约5万,属于欧罗巴人种(俗称白种人)。


他们说的语言属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但和维族不同,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icon,维族大部分信仰的是逊尼派。


同一个教,不同派,往往是势同水火。彼此间会引起多大干戈,可看中东icon,这里就不多说了。


与塔什库尔干接壤的是三个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icon,阿富汗。


这三个国家不是很太平,所以塔县算是比较敏感的边境城市。加上地处帕米尔高原icon,生存环境对人类很不友好。


为了提高塔吉克族人的教育水平,成绩好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去北京icon、南京icon、天津icon、上海icon、广东icon等地读内初班和内高班。


所谓的成绩好,也是相对的。比如塔吉克族只要考3、400分就算成绩好;但如果你是同一个班的汉族icon学生,要考到5、600分才算成绩好。


今天半路碰到的这几百号学生,全是塔县的。有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他们都在喀什上学。据说这还不是全部,接下来几天,其他塔县学生还会被陆续送到离家乡300公里开外的喀什上学。


我有点搞不懂,塔县面积那么大(2.5万平方公里),一个北京加一个上海,都没塔县大,怎么还消化不了本地学生,要花费这么大人力物力,送去喀什读书呢?


问几个活泼的女生,她们说是因为喀什的老师话好懂。


有个中年男老师走过来,他说自己有很多同事是广东过来支教的,看见我是粤牌车,就过来聊聊。这位老师是山东人,最开始也是支教,后来就留在喀什了。


“这地方不错,有异国风情的感觉,雪山和荒原也很震撼,就是水质差了点。”我说。


“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一开始就像来了中亚icon某个斯坦国,现在习惯了。”老师说。


“现在学生好教吗?”


“好教,只要资源到位了,什么事都好办。各地来的援疆老师多,各种政策也好,这边越是小的民族,政策越好,学生只要稍微用点功,升学是很容易的。”


“为什么要拉这么多学生去喀什上学,在塔县直接多办几所学校,就近上学不是更好吗?”我问。


老师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聊起他刚来南疆icon时,前同事分享的一些故事。


塔县的雄鹰标志


“新疆以前都是顺着保留本民族语言的方向搞教育的,但塔吉克族的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口语,当然以前是有文字的,他们民国的时候用波斯语icon文字,民国以后,这边搞教育用的都是维语icon,塔吉克族人口头说塔吉克语icon,字写维语字,慢慢连口头说维语的也多了。


2002年开始,这边开始试行双语教育,就是想让学生除民族语言外,也学点汉语,但是不顺利,老师大都是维族的,汉语说不好。搞了几年,学生基本还是不会说,调了汉族老师过来支援,发现学生连把书翻到第几页这种简单的汉语也听不懂,工作很难做。”老师说。


“所以要送到喀什去统一教吗?"我追问。


老师还是没正面回答,而是继续说:”也有不畏难的汉族老师留下,想慢慢来,先从关心学生的日常开始,老师发现有的学生上课大汗直流,左扭右扭不能安心上课。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学生穿塔吉克icon服装和戴塔吉克帽子太热了,就让学生摘下保暖帽,即凉快,也不会遮挡后座学生的视线。但有的学生不愿意,说家里大人不许摘帽子。”


我想了想就明白了,塔吉克人icon原来大都在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原放牧生活,那是酷寒之地,基本就没有太热的时候,所以保暖很重要,不但衣服材质暖和,帽子也是常年不摘的。


加上一些宗教习惯,很多人都是常年戴帽子。而生态移民之后,新学校都选址在平地,海拔低,夏季气候有时会超过30度,在教室根本不适合戴帽子。


政府为塔吉克族人援建的房子,都是独门独户,建在山下路旁


老师微笑了一下,对我的看法不置可否,自顾自地接着说:”学校开始让学生不要穿塔吉克服装,不要戴帽子来学校上课,这个规定开始的时候差点闹出大事,阿訇和哈里发都出来说话了,认为穿戴什么是教里的事,老师不应该插手。后来一些学生就不来了,一查才发现,去上经文学校了,那种地下经文学校。也有的是回去做割礼icon,割完就不来了。”


我没有继续追问老师,在周边有这么多学生的情况下,把话题引到宗教方面不是明智的做法。


我换了一个问题:”是挺不容易,那你为什么选择留在这里呢,山东icon多好啊。”


“你不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吗?有时候读再多书,不走出来看看,对书里的东西感受也不深,做老师也一样。再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这句话,我不是第一次听到。


也许,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培养了一批「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这种信念的人吧。
喜欢山村听雨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